楊澄甫太極拳十要都知道,“十不要”你知道嗎?
161 2025-07-27
92年恒指7個轉折點,里昂證券的風水報告就剛好押中了那7個點。
作者 | 貓仔
來源 | IPO那點事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如果你在朋友圈提到“風水”兩個字,相信大部分人會回以一種眼神,眼神中的含義基本上可以概括為:那是一股神秘的力量。
風水,古稱堪輿,為相地之術。傳說最早起源于伏羲時代,后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在三國兩晉時期,風水理論逐漸完善,晉時期,郭璞《葬經》有云“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正式對“風水”一詞下了定義。到了明清時期,“風水學”發展到了頂峰。但是,在解放后,風水學被歸類于“封建迷信”,受到了打壓。直到改革開放后,才逐漸開始恢復。
在內地,因為特殊原因受到了打壓,但是,直到1997年才回歸的香港,風水說沒有受到打壓,延續了明清時期的頂峰發展,現在風水已經深深植入到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中,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小到搬家嫁娶,大到高樓建設,都會請風水師指點。
就連投資股票,也會有風水的參與,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于中信里昂證券每年發布的《風水指數》。
一
看風水,買港股
中信里昂證券,前身是香港老牌證券公司里昂證券,里昂證券于1986年創辦,總部設于香港,后來在2013年7月被中信證券以12.5億美元收購,并更名為中信里昂證券,成為了中信證券全資擁有的海外子公司。
里昂證券憑借其外資背景,再加上長期深諳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業務遍布全球,享有亞洲第一股票業務經紀商的地位。
而在去年的港股IPO中,中信里昂證券作為聯席保薦人與高盛、摩根士丹利一同負責了小米的IPO。
但是,除了亞洲第一股票業務經濟商的身份外,中信里昂更加出名的是它的香港第一風水券商的身份。1992年春節前夕,全港各大證券公司都在為客戶準備春節賀卡,盡管具有外資背景,可里昂證券也免不了俗。但是,比起以往不出新意的賀卡,今年的里昂證券想要做一些特別的事。
為了迎合香港人對風水的愛好,里昂證券用風水學對那年的港股進行預測,做出一份港股風水報告,作為那年的新春賀卡送給了客戶。這份別出新意的賀卡比起千篇一律的賀卡,確實是別具一格,但是,看風水買股票,還是太過了,這份新春賀卡也就是用來博君一笑了。
但是,誰也沒想到,那原本只是用來博君一笑的風水報告居然押中了那年的港股,92年恒指7個轉折點,里昂證券的風水報告就剛好押中了那7個點。自此,《里昂證券風水報告》一戰成名,這份原本只是作為客戶禮物的新春賀卡,變成了里昂證券每年年初重磅推出的恒指預測報告。
如今的《中信里昂證券風水報告》不僅涵蓋了最基礎的恒指走向預測,還會有對去年恒指的總結,以及根據五行來對預測當年的行業板塊走向,根據生肖來給予股民投資建議。
二
香港金融圈風水大斗法
如果說里昂證券的風水報告還是帶有一絲的娛樂性質的話,那么接下來的香港金融圈風水大斗法,那就是一場各方都在非常認真對待的博弈了。
在中環,有著著名的三棟大樓,一棟是中國銀行的中銀大廈,一棟是匯豐銀行的匯豐銀行大廈,一棟是李嘉誠的長江集團中心又稱長實大廈,在維多利亞港看夜景,總會看到這三棟大樓佇立在夜景中。而美輪美奐的夜景下,卻藏著轟動全港的香港金融圈風水斗法故事。
1985年,中國銀行需要在香港建一棟屬于自己的大樓,而向政府要地時,當年港英政府特意將中環的一塊地批給了中國銀行。中銀大廈由美籍華人設計師貝聿銘操刀設計,卻出乎意料地設計出了造型獨特的亞洲第一高樓。在外人看來,中銀大廈造型獨特,充滿現代感。但是,也有說法表示,在風水上,中銀大廈的外觀設計如同一把三面刀刃的鋼刀,充滿殺氣。
而這股殺氣首當其沖的就是中銀大廈邊上的香港匯豐銀行大廈,在中銀大廈正式交付使用的1990年,匯豐銀行股價不斷下跌。匯豐高層請來風水大師,在匯豐銀行大廈頂樓裝上兩門大炮抗“煞”,此事才稍稍停歇。
等到1995年,李嘉誠的長實集團準備在中環興建總部大廈,結果從政府那拿到的土地位置居然恰巧在中銀和匯豐之間。從風水角度來說,這個位置是即接受了中銀大廈的“殺氣”,有剛好在匯豐銀行大廈的“大炮”面前,可謂是最差的位置。
李嘉誠為了這棟大樓,特意請教風水師來規劃大樓設計,在風水師的指點下特意設計成形狀四四方方的盒子形大廈,整棟大樓像是一個四面的盾牌,擋住中銀大廈的刀鋒,又能抗住匯豐大廈的炮火。而且在樓高上,特意將樓層降低,而長實大廈的總設計師西沙佩里透露,大廈的高度是李嘉誠訂下的,“要高過旁邊的匯豐銀行,但要矮過另一旁的中銀大廈。如果在中國銀行及匯豐銀行的最高點劃一條斜線,長江集團中心就在這條斜線之下。”剛好符合風水學中“寧讓青龍高千丈,不讓白虎抬頭旺”的說法。
而三棟大廈佇立在寸金寸土的中環,除了成為了中環的地標性建筑,其中的風水含義更加充滿了香港特色。
三
丁蟹效應
在香港,有一個說法,凡是播出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電影等,那么恒指就會應聲下跌,這種現象被稱之為“丁蟹效應”。而這種效應源自于一部電視劇。
1992年10月,香港無線電視播放25周年臺慶劇《大時代》。盡管首播收視不佳,但是隨著口碑上升,后續收視率猛漲,成為當年收視率第二的電視劇,并且在后來的重播中,不斷打破收視記錄。鄭少秋在《大時代》中飾演丁蟹,丁蟹在劇中連連做空恒生指數期貨,累積了數十億元的資產。以致于在后來的香港投資界,談及“做空”,往往會將丁蟹作為代稱。而丁蟹效應的靈驗也讓股民不由地內心一顫。
這種一個人影響整支恒指的說法,在香港廣為流傳,好事的香港證券公司還為丁蟹效應特意出了一份研究報告,2004年3月里昂證券專門發布了一篇研究報告,將“丁蟹效應”回顧了一番。
四
結 語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在極其現代的一面下,又有著極其保守的一面,無論是看風水買股票,中環金融圈大斗法以及丁蟹效應,都是香港這塊充滿了魔幻故事的土地的特色。
但是,在真正的投資中,我們還是要從是事實出發,借中信里昂發布了《2019風水指數》中的一句話:茶余飯后消遣一閱,切勿照本宣科,以免身陷囹圄。恭喜發財!
若此文的分析對你有幫助,
請隨手轉發~
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我
免責聲明:內容僅供參考,請讀者謹慎依此進行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