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住宅餐廳風水,餐廳布置好非常重要!
62 2025-07-22
如同古代封建王朝的設置,中藥方劑的配伍也講究著“君臣佐使”的遣藥原則。藥物按照其在方中的作用,比類封建國家體制中君臣佐使的等級設置,來體現(xiàn)藥物的主次地位與從屬關(guān)系。
“君臣佐使”的概念最早由《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所提出來的,《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言“主病謂之君,佐君謂之臣,應臣謂之使”。到了明代,何柏齋在《醫(yī)學管見》中對君臣佐使的具體職能作了進一步闡明:“大抵藥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輔治者,臣也;與君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經(jīng)及引治病之藥至于病所者,使也。”
君藥是針對主病或主證的主要方面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它解決的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君藥通常具有藥力較強,藥味少,用量相對較大的特點。
臣藥是輔助君藥以加強其治療作用的藥物。相對于君藥藥力較小,藥味稍多,多與君藥有特定的增效配伍關(guān)系。在復雜病癥的治療上,臣藥還對兼病或兼證起到主要的治療作用。
佐藥含義有三。
佐助藥:指配合君、臣藥以加強治療作用,或用以治療次要病證的藥物。佐制藥:指消除或緩解君、臣藥毒性及副作用的藥物。反佐藥:指病重邪甚及拒藥不受的情況下,與君藥藥性相反但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佐藥一般藥味數(shù)較多,用量較小。
使藥含義有二。
引經(jīng)藥:能引導方中藥物的藥力直達病所。調(diào)和藥:能調(diào)和方中諸藥的性能,協(xié)調(diào)諸藥的相互作用或起到矯味的作用。使藥通常味數(shù)少,用量較小。
君藥是方劑的核心部分,臣、佐、使藥則是圍繞君藥,在增效、制毒及全面兼顧病情等不同層次上的配伍部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方劑都是君、臣、佐、使四個部分具備,如某些方劑中只有君、臣藥而無佐、使藥,或只有君、佐藥而無臣、使藥,但君藥不可或缺,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同一種藥物在方中可以同時兼有其他部分的作用,如某味藥既是君藥,同時又可兼有使藥的職能;同一味臣藥或佐藥,也可同兼佐藥或使藥的職能。總之,方劑中君、臣、佐、使是否齊備,是由病情復雜程度和治療的需要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