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財路不通時,不要去這3個地方,越去越不順,別不信
88 2025-07-08
人這一生有很多重大的事情發(fā)生,其中最重大的一件事,莫過于身邊有人去世。
古人講究“死者為大”,一切事情都要陪在逝者后面。
也正因此,古往今來形成了很多喪葬講究,這些講究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三人不入喪,三話不能說”。
從這句俗語中看出,有些人不可以參加葬禮,在葬禮上有些話也不能輕易說出口。
那么,這個講究是出于什么目的考慮的呢?
人這一生中有很多事情非常重要,比如決定未來走向的高考。
對于寒窗苦讀十多年的學生來說,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若這時候收到親友去世的消息,必然會分心,影響高考的狀態(tài)。
再說了,對于逝去的人來說,他們也不希望自己的死亡影響孩子的一生。
記得以前村里有個孩子,臨近高考時爺爺去世了,一家人都瞞著他。
當時,孩子在鎮(zhèn)上讀書,因為高三學業(yè)緊張,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回家,也就沒有發(fā)現(xiàn)爺爺去世。
就這樣,高考結束后,孩子回到村里才知道最疼愛自己的爺爺去世了。
孩子也很傷心,但是父母安慰他,爺爺也不希望自己的離世成為他高考的負擔,所以才沒有把這件事告訴他。
除了高考這種特殊時期,還有正在執(zhí)行重要任務的工作者們,他們也因為工作原因無法參加葬禮。
細想老祖宗定下這樣的規(guī)矩,其實也是安慰這些處于特殊時期的人,讓他們安心完成自己的工作,不必為參加不了葬禮而難過悲傷。
在社會中,老幼孕這三類人群都是比較特殊的人,需要得到所有人的關愛和呵護。
對于老人來說,他們在經(jīng)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之后,身體早就不堪重負了。
這時候如果得知至親離世的消息,他們可能一時間無法接受,很容易因為情緒波動大而引發(fā)身體不適,甚至加重病情。
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年齡比較小,對生死是沒有概念的,即使知道親人死去了,他們也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在葬禮上,孩子們還可能會因為新奇做出調(diào)皮搗蛋的事情,對逝者造成不敬。
最后就是孕婦,她們懷孕了,身體激素分泌也發(fā)生了變化,更容易造成情緒的波動,從而影響胎兒的健康。
這三類人的身體、心靈都是比較敏感而脆弱的,老祖宗不讓他們參加葬禮,也是出于對他們的保護,畢竟死者已矣,生者還需好好的生活。
在農(nóng)村地區(qū),非常講究相生相克等風水觀念,人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氣場,雖然這氣場看不見,摸不著,卻影響著人們今后的命運。
比如逝者的生肖是蛇,那么與蛇相沖的生肖如豬、虎等人就要避免參加葬禮。
而且在報喪的時候,人們也會避開這些與逝者相克的親友。
此外,這些相克的觀念不僅保護逝者,更是在保護生者。
老祖宗認為,如果相克的人去參加葬禮,可能會導致他們今后事事不順,身體健康也會受到影響。
這種觀念看似迷信,沒什么科學道理,但是千百年來人們就是這樣遵守的,所以到現(xiàn)在這些相克觀念依然在人們心中占據(jù)著非常高的地位。
參加葬禮的時候,遇到認識的親友,人們也會在一起聊聊天,表達一下對逝者離去的惋惜。
但是有一些話在說之前一定要想好,特別是與逝者有關的話。
每個人的一生都做過很多事情,有些事情做的好,深受人們的夸獎,有些事情做的不完美,讓人們議論紛紛。
也有的人是善良的人,做的事情值得夸獎,但也有的人做的事不好,遭到了人們吐槽。
不過,隨著生命的結束,這些事情也都塵埃落定了,這時候如果再舊事重提,顯然是對逝者的不尊重,同時也是對家屬的傷害。
老祖宗定下這樣的規(guī)矩,目的就是提醒我們每個人,要學會給予他人尊重,特別是在逝者的葬禮上,不要妄議逝者的過往。
葬禮的氛圍是沉重的,也是悲傷的,在這樣的場合中說的話也要避免太高興太樂觀。
逝者的親人們正處于悲傷之中,如果在場參加葬禮的人都說說笑笑的,反而會讓主家感到更加痛苦,甚至還會影響自己和主家的關系。
在參加葬禮的時候,不僅說的話不能太高興,就連手機鈴聲也應調(diào)至靜音,避免突然響起的太熱鬧而打斷葬禮的進行。
在葬禮上,有些字或者詞是不能提及的,這主要是避免沖撞了逝者。
在民間,親人去世了,一般人們不愿意接受死亡的事實,于是會用“走了”、“離開了”等詞語替代“死”。
另外,人們也認為,人不會死,而是去了另一個世界。
還有“臭”這個字也不能提,在以前,受技術限制,人們沒有冰棺來保存尸體。
如果趕到夏天去世了,那么不出兩日,這尸體就會散發(fā)出腐爛的氣味,前來吊唁的人都是能聞到這股氣味的。
但是如果直言“太臭了”,不僅會冒犯逝者,也會讓家屬感到不舒服。
所以,像“死”、“臭”等字眼一般不提,這種詞語上的禁忌也體現(xiàn)了人們對逝者的尊敬。
“三人不入喪,三話不能說”這句俗語提到的喪葬禁忌,從古代傳承至今,依然在提醒我們尊重逝者與家屬。
這些禁忌不僅是對逝者的尊重,更是對生者的保護,避免給主家?guī)ゲ槐匾穆闊?/p>
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可以好好學習這些傳統(tǒng)禁忌,在生活中運用和遵守它們。
相信在這些傳統(tǒng)禁忌的指引下,我們的言行會更加得體,與親朋好友的關系也會更加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