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龜與石金錢龜:看似相似卻各有乾坤
155 2025-07-05
太陽最早照耀的地方,是東方的建塘;人間最殊勝的地方,是金沙江畔的香格里拉。
藍天下,葡萄園一望無際,和遠處雪山融為一體;金沙江畔,各色葡萄與白云相伴,倒映出多彩的世界。
碧空如洗,涼風微拂。迪慶梅里雪山山麓又到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節。成片的釀酒葡萄基地里,串串如珠似玉的葡萄垂掛在藤條上,等待采摘,然后進入酒莊,被釀成風味獨特的佳釀。
在天空下蘇醒,在酒窖中蝶變。在雪域高原崇山峻嶺之中的永恒、平和、寧靜、純凈天地,勤勞的香格里拉人,神奇地將大自然恩賜的風土,順理成章地打造成代表高品質的頂級佳釀。
如今,作為迪慶獨具特色、對話世界的“紫色名片”,香格里拉高原葡萄酒則猶如一個紫色的精靈一般,引領著人們向著心中的“香格里拉”進發。
講不完的故事,別樣的產區靈魂
高原上的香格里拉酒莊,時間在這里恍如靜止,裝滿美酒的橡木桶靜悄悄地享受著時光。
濃郁的酒香夾裹著橡木桶的香氣,每一滴葡萄酒精靈在橡木桶里盡情起舞,一粒粒葡萄糅合著天地元氣與人類的智慧在這里蛻變……這是自然的饋贈,也是雪域高原人對葡萄的摯愛。
深厚的歷史積淀、獨特的自然稟賦造就了迪慶葡萄的優良品質。1848年,法國傳教士來到德欽,帶來了第一株葡萄苗。他們建立茨中教堂,并在教堂周圍建起葡萄園,用傳統的法國技藝,釀造甘美的葡萄酒。
也許,種下第一棵葡萄藤的傳教士不會想到,一個多世紀后的迪慶會以葡萄酒聞名于世。
法國著名的釀酒師Jean·Cabassy說過,好葡萄酒是種出來的,七分原料,三分釀造。
迪慶地處北緯27度,海拔最低的河谷地區也有1500多米,平均海拔超3000米,離國際上普遍認為的釀酒葡萄種植最佳緯度和地理特征相距甚遠。
但在這片高原上,葡萄與雪山相遇,讓每一粒葡萄都有了不一樣的風骨:
梅里雪山極寒雪線下的冷空氣降低了葡萄園夜間溫度,適宜的晝夜溫差讓果實的天然酸度得以保留,芳香物質也更加純凈;瀾滄江旁的陡峭山谷經過長期沖刷形成的礫石土壤具備良好疏水性,每棵葡萄樹的根系可以扎到土層2米以下;每一粒葡萄通過自身的根系與梅里山脈相連,述說著關于這片全球葡萄酒產區中自然環境保護最好、最原生態的“凈土”的故事。
這是時間的味道,也是迪慶的味道。
葡萄酒產區是葡萄酒的魂。相比其他產區,香格里拉產區似乎更加難以用言語、文字、影像和畫卷去講述。因為高原之上、雪山之側的風土條件尚不足以詮釋香格里拉產區的魅力所在,正如除了令人窒息的美景,香格里拉更是讓許多人魂牽夢繞的精神追求。
2000年,香格里拉酒業開始在迪慶德欽縣進行葡萄種植的考察、論證工作,結果發現,該地區充足的日照時數、富含有機質的砂巖類棕褐壤、較大的晝夜溫差等氣候特征塑造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釀酒葡萄與葡萄酒產區。
那時候起,香格里拉酒業從梅里雪山山麓起步,開啟了自己 “心中的日月”的夢想。
“中國現代葡萄酒教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李華博士表示,“我走過世界各地不少葡萄產區,但我認為迪慶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好的葡萄園,這里的氣候、溫度、日照時間、雨量、水質都是不可多得的,用這里的葡萄來釀酒,不需要人為地添加任何輔料就可釀出極具核心競爭力的葡萄酒來?!?/p>
“優越的自然條件形成了香格里拉高原產區獨一無二的風土,也造就了香格里拉高原葡萄酒獨特的風味特征。”在農業農村部葡萄與葡萄酒行業首席專家、中國農業大學的段長青教授看來,迪慶高原的生態環境及葡萄與葡萄酒的呈香、呈味物質與其他產區有較大的差異性,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如果天空是品質的極限,那么這里的葡萄園絕對是最接近天空的?!逼咸丫拼髱烴ick Bulleid MW走訪香格里拉后,在雜志《WBM》 (January / February 2018)撰文表達了他的震撼,也讓世界葡萄酒界的目光聚焦香格里拉——原來,這里是一個可以實現“紫色夢想”的風水寶地。
優越、獨一無二的地理條件與自然生態,以及香格里拉葡萄酒風格獨特的高品質,正是葡萄酒大師們選中香格里拉的原因。雖然無論從在葡萄種植、采摘還是物流運輸角度看,香格里拉都是一片成本高、功夫慢的沃土,但世界名莊依然對它心馳神往。
2005年,霄嶺酒莊聯合莊主法國人白舸(Bertrand Cristau)來到了迪慶。他被茨中村卓越的風土條件和悠久葡萄種植歷史所吸引,決定用勃艮第的釀酒工藝演繹具有中國風土氣息的葡萄酒。從此,在茨中教堂的葡萄園之上,有了“霄嶺計劃”。
“每一瓶‘霄嶺’,都是香格里拉產區土壤特性的表達者。”白舸(Bertrand Cristau)表示,在茨中這片與葡萄酒有著深刻淵源的土地,“霄嶺”延續著中西文明傳播的使命。
2008年,LVMH(路易威登酩悅軒尼詩)集團委托澳大利亞釀酒師兼科學家Tony Jordon博士對中國葡萄酒產區進行勘察。走遍華夏大地,Tony Jordon博士最終將視線鎖定在迪慶,覓得德欽縣阿東村這一處足以媲美波爾多風土氣候的寶地,當即決定將酒莊定址于此,敖云的傳奇就此展開。
“敖云的誕生,源于一個夢想:打造一款與國際名莊酒匹敵的中國紅葡萄酒。打破一切現有標準,在廣袤的中國土地上開辟媲美波爾多的世界頂級釀造之地,創造史無前例的中國紅酒傳奇?!滨傑幠嵩娭袊斩翭rederic NOYERE先生曾表示,“為此,我們歷時四年探尋理想的葡萄土壤,最終選擇香格里拉高原,在這片遙遠神秘凈土,憑借全手工的匠心技藝與先鋒探索精神,最終創造了‘敖云’這一極致之作。”
2017年,“敖云”在法國、英國、中國香港上市,一舉創下300美金一瓶的高價,成為中國第一款膜拜酒,這不僅使敖云酒莊,也使香格里拉產區開始進入世界葡萄酒界視野。
帶著東方神韻走向世界,香格里拉產區葡萄酒一出場,就贏得了最具分量的肯定和贊譽。
這一切,恰恰只是開始。
守望雪域高原,“紫色夢想”照進現實
酒香縈繞,挑動著味蕾,馥郁醇厚的芬芳在唇齒間……一杯香格里拉葡萄酒,有風土,有沉淀,更有產業的未來和夢想。
伴隨著一個個“小目標”被實現和超越,一個年輕的香格里拉產區,在歲月的沉淀中,漸漸輪廓鮮明——
2002年,在廣泛調研、深入論證的基礎上,迪慶拉開了規劃推廣培育釀酒葡萄種植的大幕,踏上了追逐“紫色夢想”、創造中國葡萄酒可持續發展之路。
無懼挑戰,立足絕嶺,從無到有,從一片荒蕪到星羅棋布的絕美葡萄園,從第一瓶葡萄酒到龍頭企業新一輪投資熱潮,推動著迪慶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逐步擴大。
伺機而動,迪慶率先把葡萄酒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產業單獨列出,吸引更多的著名的葡萄酒生產商進駐迪慶,小葡萄串聯起的紫色大產業在雪域高原蔚然成形。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從第一批葡萄酒開始,香格里拉產區的高原葡萄酒系列一經問世即屢獲國際殊榮。
從那一刻起,雪域高原的“醉人產業”逐步走向全國、奔向世界。也是從那一刻起,不止為了參與世界葡萄酒的巔峰之爭,這瓶葡萄酒更多地,被賦予了發展產業、助力增收的期待。
從名不見經傳,到躋身葡萄酒界“明星產區”;從一粒葡萄成長為支撐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的大產業,20年間,奇跡在奮斗中誕生——
迪慶全州釀酒葡萄面積近2萬畝,年產葡萄7000多噸,年加工生產葡萄酒4000多噸,實現年產值近10億元;
葡萄種植涉及全州5000多戶2萬多農民,每畝可實現葡萄種植純收入約5000元以上,戶年均可增收1.5萬元以上;
采取政府引導、企業經營、農民參與的模式,先后引進了香格里拉酒業股份有限公司、酩悅軒尼詩香格里拉(德欽)酒業有限公司、廣東融生進出口有限公司(永恒酒莊)、云南太陽魂集團德欽縣梅里酒業有限公司、云南藏地天香酒業有限公司等7家龍頭企業參與葡萄產業開發;
全州培育了酩悅軒尼詩“敖云”“香格里拉?藏秘”“圣域”“帕巴拉”冰酒等一批國際高端葡萄酒品牌;
發布中國首個單一葡萄園標準《迪慶高原釀酒葡萄種植技術規程》;
如果說香格里拉產區的氣候風土賦予了葡萄酒靈魂,那么堅守嚴苛的種植、釀造、儲藏的標準,則進一步升華了香格里拉葡萄酒卓越的天生品質。
為每一片土地設定適合的種植和采摘方式,全程純手工培育孕育上乘葡萄品質;每串葡萄的采摘均必須手工,唯有指間的靈動才能喚醒果實的生命;釀造車間里,對標準的堅守臻于極致,將嚴謹與責任注入到每一瓶美酒之中。
一瓶瓶的葡萄酒從酒窖出來,從香格里拉走向全國各地,走到國際葡萄酒大賽的領獎臺上,已成為全球葡萄酒產區版圖里重要的中國坐標。
集齊天時、地利、人和的香格里拉葡萄酒產區,迎來了屬于它的最好的時代。
為進一步推動迪慶州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按云南省委省政府要求:5年內規劃建設20個葡萄綠色有機基地;將葡萄產業作為全州最具潛力和優勢的重點產業來培育,從種植到加工全鏈條規劃,把迪慶葡萄酒打造成為全省“綠色食品牌”高端化的標志性產品;依托德欽葡萄產業園區,布局發展3萬畝金沙江、瀾滄江綠色有機葡萄產業帶,打造一批風格各異、個性突出的特色酒莊,力爭在5年內將葡萄產業打造成為綜合產值超百億元的大產業。
綱舉目張,行穩致遠。
百億級的產業目標,國際化的理念模式,迪慶葡萄酒產業迎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也不難看出香格里拉產區的雄心壯志。
布局發展產業帶,5年內綜合產值超百億元,迪慶有了足夠的底氣,讓“紫色夢想”進一步照進現實。
迪慶州農業農村局四級調研員張漾彬告訴記者,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迪慶州將加快實施“一二三”行動,全面推進“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示范創建,加強種子端、電商端工作推進力度,提升設施化、有機化、數字化水平,全力推動葡萄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今,葡萄酒在迪慶,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產業計劃。
“近年來,我們在生產供銷、市區推廣、市場拓展、產業政策扶持、產品品牌建設等方面給予了迪慶州葡萄酒產業公司強力的支持?!?迪慶州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傅龍云表示,未來還將在開展葡萄種苗繁育基地建設、葡萄規范化生產基地建設、葡萄精深加工、葡萄酒莊建設、香格里拉葡萄酒品牌創建等方面給予生產主體企業政策和資金支持,不斷提升葡萄產業發展水平。
為讓迪慶“紫色名片”更亮,向著更高層級邁進,一個又一個創新之策,一個又一個務實之舉,讓香格里拉葡萄酒產業在打造世界一流葡萄和葡萄酒基地的進程中越磨越亮。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利益聯接支撐體系;建立和完善葡萄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體系;建立和完善葡萄產業發展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撐體系;進一步實施優果工程、重點示范企業扶持工程、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工程和香格里拉精品葡萄及葡萄酒品牌培育工程……
這是一次全新的起步——迪慶葡萄酒產業也將在高質量發展中“先行一步”,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視角重塑產業發展路徑,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融合發展,“葡萄酒+”續寫“紫色傳奇”
河水在峽谷中蜿蜒奔騰,葡萄園在坡地上延展,綿長馥郁的葡萄酒香令人沉醉……果甜、酒香、景美,在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塔城鎮臘普河谷,端起一杯冰酒,一潤心田,正成為獨特的旅游體驗項目。
位于維西縣塔城鎮的迪慶香格里拉臘普河谷酒莊有限責任公司,順應形勢,將紅酒與旅游、文化緊密融合,形成了以釀酒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休閑旅游為一體的葡萄酒產業集群,吸引著一批批游客領略冰酒的魅力。
在拉臘普河谷酒莊,游客可以見證一顆顆葡萄蛻變成葡萄酒的全過程,體驗親自釀酒的快樂;可以穿越葡萄酒文化的時間長廊,聆聽一段段關于釀酒的傳奇故事;可以在品鑒中心學習專業的葡萄酒文化、禮儀和鑒賞知識。
迪慶,是世界種植葡萄的“黃金地帶”,也是大滇西旅游環線的“黃金帶”。獨特的地理環境,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賦予了香格里拉這四個字豐滿的想象,一瓶來自香格里拉的葡萄酒,能讓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藍天、白云、雪山、高原,純凈的空氣,潔凈的水……所有元素匯集在一起,構成香格里拉獨特的風土特色,同時將一瓶葡萄酒置于歷史和文化中、置于更開闊的開放空間,也讓“葡萄酒+”充滿了無限可能。
風物長宜放眼量。
在迪慶葡萄酒產業頂層設計里,以現代農業標準發展葡萄產業,以工業化模式壯大葡萄產業,從“葡萄酒+”的第三產業視角延伸葡萄產業,小小的葡萄如今已催生出集種植、釀造、旅游等多種業態于一體的復合型產業體系,成為迪慶推動三大產業互動、融合發展的成功實踐。
在德欽縣,早已跳出“就葡萄抓葡萄”“就葡萄酒抓葡萄酒”的單一模式,將葡萄酒產業發展思路與少數民族文化和旅游消費結合,“小酒莊、大產業”的融合發展戰略的思路早早寫進縣域發展的規劃中。
德欽縣委書記魯志軍表示,“全域景區的旅游經濟能加快酒莊葡萄酒建設與少數民族文化、葡萄酒文化相融,促進葡萄酒產業的發展。”
在他看來,讓葡萄酒杯里不僅裝滿優質的葡萄酒,承載著更多的文化內涵、旅游品質,大滇西文化旅游“黃金帶”融合葡萄酒產業發展,雪域高原“紫色名片”勢必成為迪慶文化旅游發展的“金鑰匙”。
坐落于德欽縣云嶺鄉斯農村的梅里酒業,四面群山簇擁,地理環境獨特。公司負責人鄭喬平說,“除做好葡萄酒產業之外,未來,葡萄和葡萄酒為主題的半山酒店、生態觀光走廊、和葡萄酒小鎮,以及更多的葡萄酒文化旅游精品路線、特色旅游產品將陸續亮相,讓大家感受到葡萄酒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的力量。”
“品質化、個性化、高端化是我們堅持的發展思路。復雜多樣的生態條件,多民族和諧共存的文化背景,賦予了這個產區獨特的產品品質和文化內涵?!毕愀窭锢茦I副總經理曹建宏表示,“公司將開設香格里拉文化體驗店,顧客到‘體驗店’一同參與產品設計,包括設計產品式樣及其他交易條件,然后按顧客要求生產、送貨以及實行相應的跟蹤服務。”
藏地天香董事長胡其修坦言,“將通過帕巴拉冰酒的發展,吸引一批企業到維西投資冰酒產業,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產業為依托,以冰酒主題旅游為引擎,發展冰酒產業、旅游文化產業、旅游商業以及擴展的產業,打造中國冰酒城,相信未來的發展之路會越來越寬廣”
一個產業的培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幾代人的傳承和努力,需要市場殘酷的錘煉。從種植到加工、從品種培育到產區確定、從酒莊建設到葡萄酒文化的推廣,農業、工業、旅游、健康產業融合發展,提高綜合效益、推動區域經濟增長。迪慶,久久為功,馳而不息。
“葡萄酒+”帶給迪慶無限想象空間,香格里拉產區將在產業鏈的延伸和產業融合上再次快馬加鞭,以高質量發展創新核,努力實現香格里拉產區葡萄酒“紫色夢想”。
風從雪域高原掠過,蕩漾起迷人的酒香。
葡萄種植基地里,農戶采著采著,唱起歌來,自然氣息和著泥土芬芳的葡萄酒,也像這天籟般的歌聲一樣醉人。
在歲月中沉淀,機遇的“瓶塞”開啟,芬芳的未來將至。香格里拉,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和雪域高原的葡萄產業一起,不斷煥發著新的光彩,熠熠生輝。
云南網記者 楊之輝 牟燕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