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房時“前山要遠,后山要近”,是啥意思,建房時有什么講究嗎?
165 2025-07-04
編者語
綿竹,鐘靈毓秀之地。參天古木下,一座座古樸的寺廟隱匿在青山綠水間,仿佛是時光特意留下的靜謐角落,等待著每一位旅人的探訪與聆聽。今起,綿竹融媒特別推出《穿越千年時光,邂逅綿竹古剎靜謐之美》系列策劃,帶你深入綿竹的寺廟群落,感受那份超脫塵世之美。
?
遠離塵囂,步入古寺
今日,第一站
千年古剎——三溪寺
在綿竹市麓棠鎮梅子溝,隱匿著一處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三溪寺,它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青山綠水間。這里,是四川地區明清古建筑群保存最為完整的宗教圣地之一,被譽為“川西靈隱”,承載著千年的歷史沉淀與文化的厚重。
歷史的低吟,古剎的重生
三溪寺的故事,可追溯至北宋祥符年間,那時它還以廣安寺之名,靜靜矗立于這片風水寶地。
相傳,因蜀王孟昶在此射三箭引水之壯舉,寺名隨之更名為三溪寺,寓意著水源豐沛,福澤萬民。歷經元、明、清數朝的更迭,直至清乾隆二十七年的全面修葺,三溪寺逐漸形成了今日之規模,成為一方信眾心中的圣地。
幽勝之境,如畫三溪
步入三溪寺,仿佛踏入了一幅流動的山水畫卷。寺院占地約9000平方米,三面環山,面湖而立,山門半藏半露,透著幾分神秘與雅致。
寺內古木參天,綠蔭蔽日,廟宇皆為明清古建筑,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匠人的精湛技藝與對美的極致追求。明朝狀元楊升庵曾留下“巍石山前寺,林泉勝復幽”的詩句,恰如其分地描繪了三溪寺的幽美與勝景。
殿宇巍峨,佛影熠熠
三溪寺現存四重大殿,每一座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彌勒殿,作為第一重大殿,供奉著慈眉善眼的彌勒佛,兩旁四大天王威嚴守護,令人心生敬畏。
觀音殿內,千眼觀世音菩薩以文靜慈祥之姿端坐蓮臺,兩旁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跨獅騎象。大雄寶殿,作為佛事活動的中心,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及三身佛像,殿內彩繪的十八羅漢栩栩如生,盡顯畫技之精湛。祖師殿內,開山祖師玉川像與堂華、達摩祖師像并肩而立,訴說著寺廟的悠久歷史。
而藏經樓,則是佛教經典的寶庫,藏書豐富,是信徒們研習佛法的重要場所。
四絕之奇,獨步川西
三溪寺之所以名揚四海,不僅因其悠久的歷史與壯麗的建筑,更因寺內“四絕”而獨步川西。
第一絕:觀音殿“龍、虎”二字。
“龍、虎”兩字在殿內左、右兩璧,為清代大書法家巴圖魯漢手書,字徑5 米,每字一筆揮成,遒勁蒼古,蓄含龍騰虎躍之意。
第二絕:連體紫荊樹
連體紫荊樹,兩樹共生,根繞石鼓,枝交盤繞,形成天然拱門,花開兩色,更是奇觀。
第三絕:金銀桂花樹
金銀桂花樹位于大雄寶殿前,一樹黃花,一樹白花,相映成趣,歷經千年仍枝繁葉茂。
第四絕:大雄寶殿
此殿為明洪武十年(1377年)重建,距今已有610多年的歷史。大殿座北向南,單檐歇山式屋頂,抬梁式屋架,四柱,三開間,轉角補間斗拱均為四鋪作,脊高10.4米,檐柱高5.2米,柱徑0.47米,柱基高0.48米、徑0.47米,呈圓石柱形,檐下前后各有斗拱10垛,左右各8操,左邊已毀一垛。占地面積252平方米,為綿竹所存時代較早的明代古建筑,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建筑藝術的研究價值。
三溪寺的一磚一瓦,
都鐫刻著
歲月的痕跡與文化的底蘊。
漫步于此,仿佛穿越了時空,
感受著千年的寧靜與智慧。
當塵世喧囂紛擾人心時
你不妨來三溪寺走一走……
三 溪 寺
地址:
綿竹市麓棠鎮梅子溝
免費入內
參觀寺廟時請穿著得體
保持安靜,尊重信仰和僧侶
切勿隨意觸碰佛像和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