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美蘇爭霸
學習目標:
了解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蘇等國由緊張對抗到謀求緩和對話的背景和過程。
:美蘇對峙中最為緊張、激烈的表現——古巴導彈危機。
:美蘇對抗與緩和給世界和平帶來的影響。
教材整理1 美蘇對峙
(1)美國
①艾森豪威爾主張通過對話談判“軟化”蘇聯。
②肯尼迪提出“和平戰略”。
(2)蘇聯:赫魯曉夫提出同美坐,實現蘇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戰略目標。
(1)戴維營會談:1959年,赫魯曉夫訪美,形成所謂的“戴維營精神”。
(2)U-2飛機事件:使美蘇矛盾重新激化。
(3)柏林墻:由于美蘇矛盾的加劇,蘇聯和民主德國沿西柏林四周修筑起一道柏林墻。
(4)古巴導彈危機
①經過:蘇聯在古巴修建秘密導彈發射場,引起美國強烈反對,蘇聯讓步。
②影響:是美蘇兩國的一次核賭博。此后,美蘇的核軍備競賽不斷升級。
[深度點撥] 美蘇的對外政策發生變化的原因
美蘇對外政策的變化是由當時美蘇的實力變化決定的。二戰以后,美國稱霸世界的計劃在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打擊下連遭挫折
,而蘇聯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實力大增,于是蘇聯開始著手調整其外交政策,開始加緊與美國的爭奪,形成美蘇爭霸的局面。
教材整理2 從對峙走向緩和
(1)侵越戰爭大大消耗了美國的國力。
(2)蘇聯的綜合國力提高。
(1)尼克松調整政策
①內容:提出“伙伴關系、實力和談判”的方針,強調均勢外交。
②措施:調整全球軍事部署,從越戰中脫身,主動同中國、蘇聯協調關系。
(2)蘇聯的“緩和”戰略
①在外交上與西方國家加強交往。
②隨著實力的增強,在爭奪世界霸權上采取了更為積極的進攻戰略。
③奉行霸權主義政策,以出兵阿富汗為標志,霸權主義發展到頂峰。
(3)美蘇開始在限制和裁減核武器方面達成一些協議。
(4)美蘇兩國首腦的一系列互訪和會談把“緩和”推向高潮。
(1)美演變”策略,向蘇聯、東歐國家進行思想文化滲透。
(2)蘇聯:勃列日涅夫提出不放棄意識形態的斗爭。
[深度點撥]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國霸主地位受到嚴重挑戰的原因
①陷入侵越戰爭泥潭,引起國內經濟和政治局勢的動蕩不安。
②西歐、日本經濟的崛起,沖擊了美國的經濟霸權。
③第三世界的崛起動搖了美國稱霸世界的根基。
④1973年中東地區石油輸出國提高石油價格,引發美國的經濟危機。
⑤美蘇軍事力量發生了不利于美國的變化。
知識網絡
史論要旨
,美蘇雙方處于對峙局面,主要包括U—2飛機事件、柏林墻修筑、古巴導彈危機。
—2飛機事件使“戴維營精神”轉瞬之間煙消云散,古巴導彈危機使美蘇兩國的核軍備競賽不斷升級。
,美蘇雙方從對峙走向緩和,在美蘇搞“緩和”的同時,雙方都沒有放棄意識形態的斗爭。
探究點美蘇爭霸
史料
解讀
史料一我對您1962年10月27日信中所做的聲明表示尊重和信任,這個聲明就是不會對古巴進攻和入侵……那么,促使我們對古巴給予這種性質援助的動機也就不存在了。
——赫魯曉夫給肯尼迪的信(1962年10月28日)
根據史料一中“1962年10月”“古巴”及出處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