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宅宅」、「宅男」、「御宅族」這些源自上世紀的詞匯,曾經一度帶著強烈的負面色彩。社會普遍將宅宅們視為孤僻、社交障礙的代表。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當今的日本社會對宅文化的接受度已經大幅提升。越來越多年輕人、藝人甚至自豪地承認自己是「宅」。
看似是一片欣欣向榮,宅宅們理應能夠更自在、更快樂地找到同好了——但真的是這樣嗎?最近,日本網友們針對「宅圈質變」的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一位昵稱為「すん」的網友,在X(前Twitter)上以漫畫形式描繪了自己的觀察,迅速引發共鳴。
他指出,如今雖然自稱宅宅的人變多了,但真正能「單純享受作品并且分享愛」的宅宅卻反而變少了。宅文化的「質變」,讓很多老一代宅宅感到孤獨與迷惘。
有人將這種現象歸咎于「推活」(推し活,指為自己喜歡的偶像、角色、作品積極應援)興起,使得「花錢買周邊=宅」成為一種表面化、消費化的趨勢。
也有人認為,作品種類爆發式增加,宅宅們的興趣被「高度細分化」,雖然整體數量上升了,實際上卻更難找到真正能深入交流的同好。
すん發布的漫畫內容如下:
(我喜歡故事。動畫、小說、電影……我的人生沉浸在這些美好的創作之中。)
(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我身邊已沒有可以共享這種喜悅的人了。)
「最近車站前開了一家很好吃的店哦!」「我開始上健身房了呢……」
(偶爾遇到喜歡小說的人)
「那部作品最后的大逆轉和敘述性詭計真的很棒!」
「主角?叫什么名字來著?」
(偶爾遇到喜歡動畫的人)
「我買了〇〇出的所有周邊哦!」
「不過其實劇情我也看不太懂啦……」
(漸漸地,身邊同齡人當中,已經很少有人能像以前那樣,單純沉浸在角色和故事中,分享那份感動了。)
許多網友讀后也紛紛感嘆:「確實有這種感覺……」、「喜歡作品的方式變了,但真正深入交流反而更難了。」
大家開始討論自己是如何努力尋找同好的,又或者在宅圈中經歷了怎樣的孤獨與成長。
(@д@)那么,你現在還能找到能一起「單純分享喜歡」的同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