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成都一名48歲女性因長期過度防曬導致體內維生素D水平嚴重不足,進而引發嚴重骨質疏松,在一次睡覺翻身時的輕微動作中即發生骨折,引發社會對科學防曬與骨骼健康的關注。
據了解,該女性日常生活中從不穿短袖,嚴格使用各類防曬產品,導致體內維生素D水平僅7.8ng/ml,遠低于正常參考值20-50ng/mL。醫生指出,維生素D是鈣吸收的關鍵媒介,缺乏維生素D會阻礙骨骼礦化,加速溶骨、破骨過程,從而導致骨密度下降和骨質疏松。此次事件中的女性正是由于長期缺乏維生素D,使得骨骼變得脆弱易折。
維生素D的正常含量標準通常為30-100ng/ml,其中20-30ng/ml被視為維生素D不足,低于20ng/ml則為缺乏,低于10ng/ml則屬于嚴重缺乏。人體通過適量的陽光照射可以合成維生素D,這對骨骼健康和免疫功能至關重要。然而,長期過度防曬阻斷了這一主要途徑,不僅可能引發骨質疏松,還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
此外,陽光照射還有助于調節體內的褪黑激素和血清素水平,這兩種激素與情緒調節密切相關。適度的陽光照射可以幫助改善心情,減少焦慮和抑郁。因此,長期過度防曬、避免陽光接觸可能會對情緒穩定產生不利影響。
雖然過度的紫外線照射確實會增加皮膚癌的風險,但完全屏蔽陽光也會影響皮膚的自然代謝和修復功能。適度的陽光照射有助于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和傷口愈合。因此,醫生建議日常應注意維生素D的監測,通過檢測血清25(OH)D水平來評估維生素D狀況,正常值應維持在30ng/mL以上。對于不足或缺乏者,可通過飲食調整,如增加深海魚、蛋黃、強化乳制品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攝入,或適當使用維生素D3補充劑。
在防曬方面,醫生提醒要科學進行。日常通勤時,使用SPF15-30的防曬霜即可;戶外活動時,則應選用SPF50以上、防水型產品,并每2小時補涂一次。同時,物理防曬也是重要手段,建議優先使用UPF50+的防曬衣、寬邊帽及遮陽傘,以減少對防曬霜的依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