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的故事之所以受人歡迎,除了其中表現出的精忠報國精神充滿了正能量之外,其鮮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也功不可沒。
無論是火尖槍稱雄的“火山王”楊袞,父子智勇號稱無敵的“金刀無敵”楊繼業和威震三關的楊六郎,合扇板門刀威震敵膽的大刀王蘭英,掛帥破天門的穆桂英,掃云鞭勝定云鞭的楊懷興,錘震泥雷城的“金錘無敵將”楊士瀚,還是“小五虎”之首的楊懷玉,揚威鳳翔府的楊金豹,豪氣干云的楊再興,“回馬戟”擊殺山獅駝的楊繼周等等,這些名動一方的猛將,個個讓人印象深刻。
其中,闖幽州、激戰金沙灘的“七郎八虎(也稱七子八虎)”更是讓人念念不忘!
有人問:七子八虎的實力和戰績如何,他們各自的結局又是怎么樣的呢?
在細說之前,我想先說一下,關于他們的結局真的太讓人意難平——慘烈居多!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他們各自的大致情況與最后的結局到底是怎么樣的。
楊大郎
楊大郎,又名楊延平,“七郎八虎”中的老大,楊繼業的大公子。在宋太祖三下南唐時,就以“五大少陽將”之一的身份,在壽州城屢立戰功。后更因戰功了出色,被皇上親自賜婚,皇上還親自主持他與花家寨寨主花解語的婚禮,可謂風光無限。
后來,楊大郎與父親又在陣前,為大宋立下許多戰功,在幽州救駕之時,與父親和其他兄弟,一口金刀八桿槍,仿佛天兵天將下凡,直殺得遼兵遼將丟盔棄甲,叫苦連天,紛紛逃竄!
韓昌在幽州吃了敗仗,意念難平。后來,他與遼王一合計,想出了一個“陰謀”,假意邀請宋皇和大宋的朝臣到金沙灘出席雙龍會,順便接收遼國的降書順表,實則是要將大宋君臣一網打盡。宋皇在潘元帥的鼓動之下,一時沒有察覺,就在邀請書的回函上批了“同意”兩個字。等楊令公和八賢王他們說出其中利害的時候,皇上想不去也不行了。因為,如果不去,就會有損大宋的國威。如果去,那就是九死一生。怎么辦?
楊大郎的結局:“大郎替了宋皇死”
正當皇上進退兩難的時候,楊大郎挺身而出。他說:“陛下寬心,臣愿意替主前去赴會。”
皇上一聽,十分感動。他雖然不忍楊大郎前去送死,但又別無他法,他只好同意。他從龍椅上走下來,將手放在楊大郎的肩膀上,說:“你一定要平安歸來!”
果然,會無好會,所謂的“雙龍會”正如楊繼業料想的那樣,正是韓昌與天慶梁王設下的陷阱。楊大郎在身中毒酒的情況下,早已看穿遼王的奸計的他,抬手射出袖箭,將天慶梁王射死在宴會廳上。由于他裝扮成皇上的樣子,沒有帶兵器防身,被蜂擁而出的遼兵遼將,亂刀將砍死。
楊二郎
楊二郎,又名楊延定,楊家將“七郎八虎”中的老二。他天生神力,在眾兄弟中,沒有人力氣能與他相比。他擅使一桿八寶赤金槍,槍法深得其祖父火山王楊袞的真傳。
他曾隨母親出征遼國,在陣前勇斬北國一十八員上將。在隨父親和兄弟們一起到幽州救駕的時候,他與大哥楊大郎一起攻打東門。憑借超群的槍法,槍挑數員遼將。
楊二郎的結局:“二郎替了八賢王” 舉千斤閘被壓死在城門下
楊大郎說愿意替皇上赴會的時候,楊二郎就在旁邊。他聽了大哥的話后,深受感動,于是,他也站出班來,說他要替八賢王前去赴會。八賢王不愿意,但在楊二郎的堅持之下,八賢王也不好再說其他。
楊二郎在宴會廳上親眼目睹大哥慘死在遼兵遼將的亂刀之下,非常生氣,他就近擊倒一名遼兵,搶了他的兵器,施展出厲害的本事,將砍殺楊大郎的遼兵遼將殺了個精光!這時,他聽到韓昌下令放下千斤閘關閉城門。他連忙揮動手中的長槍,向城門沖殺過去。
來到城門之后,果然看到城上正在放千斤閘。他連忙飛站在城門下,用雙手托住金閘,對兄弟們高喊:“三四五六七八弟,快走!”
等到幾位弟弟都成功走出城門之后,楊二郎剛想脫身而走,就在這時,韓昌出現了。老韓一箭射出,正中楊二郎的手臂。楊二郎手部受痛,哪里還出得了力,啊一聲,被千斤閘壓扁在了城門之下。
楊三郎
楊三郎,又名楊延光,“七郎八虎”中的老三。他是兄弟中最樸實無華而勤奮耐勞的一個,他擅使一桿“透甲縷金槍”,經常在父親麾下當先鋒,屢立戰功,被封為殿前大將軍。在幽州救駕的時候,他與老四楊四郎一起攻打北門。憑借精湛的槍法,連挑數名遼將。
楊二郎的結局:“三郎馬踏入泥漿”
在金沙灘之戰中,楊大郎、楊二郎相繼殞命,他因此成為了兄弟中最年長的哥哥,他帶領兄弟們奮勇突圍。為了讓兄弟們有更大的機率突圍,他首先往敵人更多的方向殺去。正當他即將突圍成功的時候,他轉身一看,見身后的楊八郎有生命危險,于是,連忙拔轉馬頭,彎弓搭箭,一連幾箭射落了幾名想要殺害楊八郎的敵將。
楊三郎殺到楊八郎身邊,發現楊八郎的戰馬受傷了。于是,命令楊八郎與自己交換戰馬。后來,正因為他騎了八郎受傷的戰馬,受戰馬連累,連人帶馬摔落地上,被蜂擁而上的遼軍鐵騎踏成了泥漿。
楊四郎
楊四郎,又名楊延光,“七郎八虎”中的老四。他擅使一桿櫻花勝龍槍,槍法以快制勝。他也是很小就與哥哥們隨父親楊繼業征戰沙場,且年少英勇,立下赫赫戰功。由于經歷太多戰爭殘酷,性格在兄弟中,略顯孤傲。直到遇見羅氏女,才重現笑容。
在隨父親和兄弟們一起到幽州救駕的時候,他與三哥楊延光一起攻打北門。憑借快槍絕技,槍挑多名遼將。
楊四郎的結局:
金沙灘一戰,他與三哥楊三郎商定,為讓弟弟們更容易突圍,他與楊三郎分別朝遼兵遼將最多的兩個方向沖去。由于楊四郎的槍法以快見長,對體力消耗比較大,他在遼軍重圍大戰一天之后,由于體力不支,從馬上摔落,被遼國鐵鏡公主救下。后來,他與鐵鏡公主結為夫妻。雖身在異鄉,但內心仍系故土,多次暗中幫助宋軍。再后來,宋遼兩國和平相處之時,他返回天波楊府,得以壽終正寢。
楊五郎
楊五郎,又名楊延德,“七郎八虎”中的老五。楊五郎在八兄弟中,以其慈悲心腸和卓越武學著稱。他與父親保護皇上五臺山進香之時,圓慧大師對楊五郎非常贊賞,對其說,以后若遇到難題,可到五臺山找他。臨別之際,圓慧大師還送了一個錦囊給楊五郎。
在隨父親和兄弟們一起到幽州救駕的時候,他與六弟楊六郎一起攻打西門。
楊五郎的結局:
金沙灘一戰后,楊五郎沖出重圍后,一看身后,一個兄弟也沒有隨他沖殺出來,想著平時八個兄弟在一起的情景,他悲傷逆流成河。正當他想再次沖進重圍,尋找其他兄弟的時候,一隊遼兵追了上來,并對他說,楊家將早已全軍覆沒。他一聽,勃然大怒,使出渾身之力,將這支遼兵殺得一個不留。他望著沾滿鮮血的雙手,怔住了。后來,他想到了圓慧大師送給他的錦囊。他打開錦囊一看,見是一把給人剃度用的戒刀和一件袍子。于是,他明白了。他自己給自己剃度之后,穿上袍子,認準了方向之后,頭也不回地往五臺山的方向走去。
楊五郎在五臺山出家后,潛心研究武學,最終創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五郎八卦棍”,成為一代武學宗師。
楊六郎
楊六郎,又名楊延昭,“七郎八虎”中的老六。他是兄弟們中最智勇雙全的一個,深受父親楊繼業的喜愛。他曾與楊七郎在銅臺救駕,并因此讓柴郡主對其一見鐘情。在隨父親和兄弟們一起到幽州救駕的時候,他與五哥楊五郎一起攻打西門。在他的神勇的表現下,很快便沖到了西門城下,這時他聽城樓上的宋將說他的弟弟楊七郎已經殺往南門一陣子了,還說看楊七郎的樣子很累了,叫他快去幫一下。楊六郎一聽,連忙催動白龍馬,如飛一般往南門沖去。幸好,他去的及時,正當韓昌要叉挑楊七郎的時候,楊六郎仿佛天兵降臨一般,一槍挑去了韓昌的左耳金環,嚇得韓昌慌忙逃竄。
楊六郎的結局:
金沙灘之戰后,楊六郎是“八子去,六子回”中的唯一活著回到天波楊府的人。其后,他勇挑重擔,成為了威震三關的大元帥。
楊七郎
楊七郎,又名楊延嗣,“七郎八虎”中的老七。他是楊家將中的第一勇將,在八兄弟中武藝最高強,表現最勇猛的一個,沒有之一。他擅使一桿丈八蛇矛槍,勇猛毫不遜色于三國猛張飛。他沖鋒陷陣,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他曾在銅臺關和幽州兩次救駕,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忠義侯。
在得知皇上被困在幽州城的消息后,他偷偷一個人,連夜出發,馬踏盧溝橋,勇闖遼軍十二道連營,力殺四門,威震天下。
楊七郎的結局:
楊七郎由于在天齊廟打擂,力劈潘元帥之子潘豹,讓潘元帥一直對他視如仇敵。他因此在后來,闖營回來搬請救兵時,被潘元帥將他灌醉全后,將其綁在高桿之上,命人放箭將他生生射死。
楊八郎
楊八郎,又名楊延順,“七郎八虎”中的老八。他是楊繼業的義子,原名王順,他在很小的時候被父親將其托付給楊家。楊繼業怕他長大后與兄弟生分,所以給其改名叫延順。也因此,他們兄弟八人才有“七郎八虎”之稱。
別看楊八郎在兄弟中年紀最小,但武藝學得也是非常好的,因為大家都“溺愛”他,每人都毫不吝嗇地將自己的拿手本事傳授給他。但他長得過于清秀,體力遠不及七位哥哥。
楊八郎的結局:
楊八郎在金沙灘一戰中,奮力擊殺遼軍,然而,終因臨陣經驗不足,不懂得護馬,被敵人將其戰馬砍傷,他因此掉落馬下。幸得三哥楊三郎冒死沖過來救了他的性命,又與他交換了戰馬。楊八郎始初是不肯同意的,因為他知道戰馬對馬上將軍來說太重要了,但楊三郎以兄長的語氣命令他,他沒有辦法,只好遵命。
楊八郎非常感動,他跟在楊三郎的身后,想隨時搭救三哥。沒想到敵人太多了,不斷地涌上來,很快,又將他們沖散了。
楊八郎體力不是很好,如此消耗體力的突圍,對他的考驗非常大。他將手中的荷包滾金槍,使得雨點一般,不停地擊向身前的敵人,敵人紛紛倒地。然而時間一長,他就累得氣喘吁吁了。如此這般,他又堅持了一個多時辰,終于堅持不住了,一個不小心,被敵人打落下馬。眼看就要死在敵人的刀下,遼國的銀鏡公主喝住了眾人,救下了他。他的結局和楊四郎很像,在和銀鏡公主結婚后,始終身在遼營心在宋。中間多次暗中幫助宋軍,后來,還與楊四郎在天門陣內當臥底,為宋軍大破天門陣立下了奇功。
七子八虎實力排名,誰的結局更好?
楊家將七子八虎(也稱“七郎八虎”)的實力排名,當之無愧的第一名無疑是槍法最好、膽氣最壯、表現最勇猛、力殺四門的楊七郎,武學奇才楊五郎憑借創立“五郎八卦棍”以及在楊家將后期中的超強表現,力壓楊六郎排在第二,第三到第八的排名順序是楊六郎、楊大郎、楊二郎、楊三郎、楊四郎、楊八郎。
至于他們各自的結局,誰的結局更好?俠哥認在,他們中,結局最好的當數楊六郎,畢竟作為將軍,能繼續在戰場上征戰沙場,甚至馬革裹尸(當然是要有意義的犧牲)都是不錯的結局。其次,楊五郎的結局也還不錯。而最不好的結局,我以為是楊七郎,不僅死得很慘,而且太冤了。沒有死在敵人的手上,卻死在自己人的手上。這實在是太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