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喜歡看電影,閑來無事的時候,我基本上都是看各種各樣的電影度過。我認為電影是很有藝術性的東西,在電影里短短的兩三個小時就可以把人生百態和萬千世界都表現出來,好的電影不止是講述一個精彩的故事,還可以讓人看到不一樣的世界,還可以領略到不一樣的人生感悟。我最喜歡的電影就是那種看完就好像自己也和劇情演繹一樣過完一生的電影,比如中國的《活著》,比如美國的《美國往事》,比如意大利的《燦爛人生》,《活著》時長3個小時,《美國往事》時長4個小時,《燦爛人生》時長更是達到了6個小時,但是在觀看的時候并沒有覺得很久,因為短短幾個小時讓我看到了別人完整的一生。
年輕的時候,剛出來工作沒多久,我第一次看《燦爛人生》,總體感覺一般般,雖說是我最喜歡的電影類似,但覺得沒有《活著》和《美國往事》精彩,唯一印象最深刻的,而且過了很久還能想起的一個情節就是主角之一的馬迪奧于新年的夜晚,在公寓的陽臺縱身一躍結束了年輕的生命。當時看的時候很是不解,為什么好好的一個人突然就會自殺呢?覺得劇情交代和導演安排都有所欠缺,沒有在電影里充分展示和鋪排他走上絕路的前因后果和心理歷程,所以覺得這個情節是比較突兀的。
直到最近,我第二次看《燦爛人生》,才明白了馬迪奧的縱身一躍,才是整部電影的轉折點,其實導演在很多地方都有暗示和鋪排,只是在馬迪奧自殺前后沒有充分渲染其內心想法,導致那一個鏡頭就是他無端端就跳下去一樣。但通過他之前劇情里面,遇到事情的處理方式,都將自殺理由全部展示其中了。而且導演刻意把馬迪奧的自殺情節安排得非常直接且簡單,就那么一個翻身,從陽臺邊沿消失,好似掩門而去。沒有鏡頭切換,沒有半句臺詞,就是突然的不告而別,要把觀眾的心扎出血來,并且激發大家對燦爛人生寓意的思考。
電影一開始就把馬迪奧塑造成一個完美主義的文藝青年,他短暫的一生到處充滿著現實與理想的落差。比如他從小成績優秀,被家人寄予希望,但他始終游離于家庭之外,就是在自殺當晚家人們都在慶祝新年,他卻借故回到了自己的公寓;比如他在考試時,因為不愿意承認“學院派”對于某些詩人的鑒賞,堅持自己的見解,因為頂撞主考官,畢業考試沒能及格;比如他在目睹左珍被警察帶走,自己卻無能為力,便去參軍且決定做一名警察,但是后來即使做了警察,他還是一次次遇到自己無法改變的事情,他做不了救世主;比如他遇到同樣愛好攝影的美莉拉,面對熱烈奔放的美莉拉他竟然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給到幸福給美莉拉,在最后美莉拉沒有接他打過去的電話后,他毅然地走出陽臺并縱身一躍。
面對著現實與理想的巨大落差,即使內心是掙扎難受的,馬迪奧也還是做出過妥協的,只是和現實的妥協還是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普通人對于受到的打擊和命運的不公,也許忍一忍就過去了,很快就能與自己和解,但是馬迪奧則不同,他是個完美主義者,他一直試圖通過一己之力來改變世界的不公,但現實不僅無法改變什么,他還會自我束縛,不能很好的與外界相處,這是他悲劇的根源。自己有限的力量根本無所作為,這讓他感到失望、失敗以及空虛,從理想主義變成了悲觀主義,馬迪奧對自我產生了否定,采取縱身一躍的方式結束生命,他不再想因自己內心的煎熬而與不公的世界繼續作斗爭,所以選擇結束自己來平息內心的不平。
愿每個人的骨子里都有馬迪奧一樣的一腔熱血,但我們必須學會與自己和解、與他人和解、與世界和解,走上追尋夢想的燦爛人生之路!與大家共勉!
繼續的跑
2022年12月25日 廣州市花都區天馬河綠道 晴天
今天跑了10.34公里
后天繼續!
上一篇:贊美秋天的金句 優美句子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