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吳永剛執導、阮玲玉主演的《神女》上映,成為中國默片巔峰之作,九十年時光流轉,它仍是現實主義電影中的永恒經典。
今年是中國電影誕辰120周年,阮玲玉逝世90周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4K修復版《神女》現場交響樂特別獻映”在上海影城舉辦。此次放映為中國電影資料館2025年最新4K修復版《神女》的上海首映,由上海交響樂團現場演奏作曲家鄒野為本片創作的配樂,導演胡雪樺現場執導。
步入影城大廳,像是重返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不少觀眾身著旗袍、長衫奔赴放映現場,人手一份老報紙式樣的場刊,場刊上映著“無冕影后阮玲玉表演巔峰!聯華主力出動第一軍!”的字樣,復古裝扮的工作人員搖動著場鈴提醒著觀眾,好戲即將開場。
燈光漸暗,銀幕亮起,亞洲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奏響第一個音符,帶領現場觀眾穿越到91年前《神女》首映禮現場,等待電影明星阮玲玉在大銀幕上顯影,重生。
《神女》為何不朽
《神女》上映這一年,阮玲玉24歲,吳永剛27歲。彼時阮玲玉已是電影明星,吳永剛是初出茅廬的新導演。
上世紀三十年代,左翼電影運動興起,電影人以影像為鏡,直面社會現實。《神女》的故事以“暗娼”阮嫂的雙重生活為核心,通過她為撫養幼子被迫賣身,反抗流氓卻不幸入獄的命運,向社會發問:底層女性的出路在哪里?
在《神女》之前,吳永剛在各大電影公司擔任美工,《神女》是他第一次做導演。晚年時,吳永剛回憶該片創作,源自他每天下班路上看見的真實情景:孤苦無依的婦女在昏暗的街道上游蕩,她們抹了脂粉,強顏歡笑,到處拉客。他原想借助畫筆反映她們的痛苦生活,而后決定用電影的方式傾訴她們的不幸。當他拿著《神女》劇本拜訪阮玲玉時,這位電影明星欣然參演。
阮玲玉細膩自然的表演無疑為影片增色,賦予角色復雜立體的靈魂。她僅僅通過眼神和肢體語言,將妓女無奈悲哀的處境和母親對孩子真摯強烈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令觀眾沉浸于角色跌宕起伏的命運之中。吳永剛形容阮玲玉如同“感光敏銳的底片”,“無論有什么要求,只要向她提出,她都能馬上表現出來,而且演得那樣貼切、準確、恰如其分。”
《神女》是吳永剛對時代之痛的真實體驗,對社會暗面的控訴沒有停留在口號層面,而是通過塑造有血肉和情感的角色打動觀眾,也令影片擁有了穿越時空的力量。在導演胡雪樺看來,九十年過去,再看《神女》,依然不朽,它將一個人的命運與社會的存在緊密結合:“吳永剛導演在1934年,27歲的年紀,將他對生活的感悟和深刻觀察轉化為電影,折射出一個時代,這太不容易了。”
物理介質上,歷經90年歲月侵蝕,《神女》的原膠片已出現褪色、劃痕與抖動等問題。2025年,中國電影資料館專業修復團隊依托先進AI技術,對當年的35毫米硝酸底片進行4K超高清掃描與修復,遵循“修舊如舊”原則,保留了影片的原始質感,視覺呈現更加清晰。
在大銀幕上觀看最新修復版的《神女》,街景的煙火氣息撲面而來,旗袍的紋理與褶皺纖毫畢現,阮玲玉的微表情、睫毛在臉部投下的陰影清晰可見,黑白影調的層次感得以強化,光影的對比也更具戲劇張力。
電影與交響樂跨界聯動
《神女》中蘊藏的人道主義關懷跨越了文化與時代,它也成為世界觀眾最熟悉的中國早期電影之一,在加拿大、法國、葡萄牙等海外放映的時候,常有當地演奏家現場配樂。這一次,《神女》回到了它誕生的城市上海,由上海交響樂團現場演奏。
作曲家鄒野將民樂元素與西方交響樂相融合,其音樂富于1930年代上海的城市氣息,兼顧影片作為一部血淚史的厚重感。在鄒野看來,好的電影配樂應當讓觀眾忘記音樂的存在:“如果觀眾能夠被電影打動,那么我的音樂就成功了。”此次特別放映,由三管編制的交響樂團與女高音歌唱家聯袂演繹,《神女》的魅力得以彰顯放大,越發感人至深。
與此同時,影院作為畫外空間也被被納入這場放映。主辦方根據演奏的需要重新搭建了舞臺,匹配了合適的燈光、舞美,以及更適合交響樂演出的音響系統。銀幕前,音樂家們身著海派服飾演奏,與銀幕中阮玲玉旗袍相互呼應,帶領觀眾重返《神女》誕生的時刻。
過去十余年,上海電影博物館與上海電影資料館在全球范圍內收集、研究與推廣電影文化遺產,通過主題展覽、電影展映、公共教育活動、文旅體驗活動以及周邊文創產品等形式,探索電影作為文化遺產的多元呈現模式。
配合《神女》的特別放映,上海影城搭建了《神女》主題微展覽、電影周邊文創產品銷售展臺等。放映當天,在上海電影博物館序廳舉辦的兩場主題論壇為觀眾做映前導覽。吳永剛之孫吳嘉葵,《神女》配樂作曲家鄒野,以及現場導演胡雪樺為觀眾解讀《神女》的創作歷程與藝術價值。上海電影博物館副館長王騰飛、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以及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沙丹則通過各自的實踐,討論了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如何讓珍貴的文化遺產“活起來”。
上海電影博物館副館長郭磊告訴第一財經,此次《神女》特別放映活動的舉辦,是希望通過跨界、多元的方式激活電影遺產,將博物館里珍藏的文化內容帶回影迷身邊:“通過最先進的修復技術,讓這部90年前的默片巔峰之作重返大銀幕,讓今天的觀眾看見阮玲玉作為電影明星的風采。”
本次特別活動綜合考量電影放映與音樂演出市場的消費標準,設計了階梯式票價,包含188元、288元、388元三個票檔。開票當天,前兩個票檔“秒光”,最高票檔在放映當天接近售罄。盡管這場放映的票房收入難以覆蓋其成本,在郭磊看來,此次嘗試依然重要:“今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這120年中,不乏《神女》這樣的經典作品。我們希望在各類電影展映之中,既有國際大師的影片放映,也有中國電影的力量和聲音。”
自2013年上海電影博物館成立以來,每年都會推出華語電影展覽和展映活動,向觀眾推薦過《孔夫子》《盤絲洞》《戀愛與義務》《假鳳虛凰》《風雨之夜》等經典影片,探索電影遺產的“再價值化”。郭磊告訴第一財經,希望通過為默片配樂等放映方式的嘗試,將更多華語老電影重新激活。
緊隨《神女》放映,“芬芳姿影:看見銀幕內外的她們”影展于5月18日至23日在上海影城舉辦,展映包括《女籃5號》《舞臺姐妹》在內多部以女性為主角的上影出品經典電影,通過展現銀幕經典女性形象的變遷,實現跨時代的對話。郭磊透露,上海電影博物館還將推出電影論壇、主題展覽等一系列的電影文化活動,致敬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
上一篇:難忘!瓊瑤作詞的那些經典歌曲!
下一篇: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