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名人之所以出名總是伴隨是非對錯,有句話說得好:“沒有緋聞的名人不是真正的名人”,今天小編不是來撕逼的,只是純粹來扒一扒郭德綱的陳年往事,至于郭的是非功過就留與后人評說吧。
青年時的郭德綱
郭德綱1973年人,出生于天津,父親是個警察,機緣之下,跟著好友的父親學習評書。說起跟著評書老藝人學藝的過程,也是苦中有樂,"早上先買張報紙帶去,進門時伺候老爺子起床,倒痰桶收拾屋子,給老爺子沏茶,一切忙完了,就要說活了”。
“三次進京”
1988年,15歲的郭德綱第一次進京,報考全國總工會文工團下邊的一個說唱團,在團里待了一年,被退回天津。
回到天津不久,不甘心離開相聲藝術的郭德綱又來到北京,但因為找不到接納他的相聲表演團體,他只待了三四天就回津了。
3.1995年,郭德綱第三次進京。這一次他從最底層干起,給各種劇團唱戲、打雜、做零工,一有機會就堅持創作相聲段子。直到最后一次進京,才正式立足,也才有了德云社的前身。
2005是郭德綱名聲鵲起的一年,但是在入京的十年間,郭德綱也是嘗盡人間的冷暖,像他這樣的沒有名氣和背景的相聲演員根本沒有登臺的機會,為了糊口,郭德綱在各種小劇團里唱戲,過上"跑江湖"的日子。聽郭德綱自己回憶,最落魄的時候曾被房東追著交房租。甚至把身上僅有的一塊懷表當掉,為了換兩個饅頭充饑。言之以此,相信很多北漂者也或多或少有過類似的經歷。
據郭戲謔:"有一天演出完了,累得一身汗,公共汽車也收班了,有一黑車趴活的,問去哪?我說去大興,他說走吧,我說我沒錢,就兩塊多,我有一表給你吧。他一聽,扭頭就走了。我都沒嫌他是黑車,他擔心我這是假表呢。怎么辦呢?往前走吧。看到門口一個賣包子的,我一琢磨這是個力氣活,得吃飽了。兩塊多錢買幾個包子全吃了。然后順著大橋走,走在橋中間時,車子一輛跟一輛地呼嘯而過。我看了看天,真應了那句話--幾點繁星,一彎殘月。我這眼淚嘩嘩地就流下來了。凌晨4點鐘,我才走到家,腳上已經磨得全是泡了。"
當然了,人無完人,出名后的郭德綱也是是非纏身,其中的是非功過,恩怨情仇,也自在各位看官評定了。幾經風波后的郭德綱也已經褪去了出初出茅廬的鋒芒,只剩下守業的沉穩與老成,或許,過了不惑之年的郭德綱也已經開始“知天命”了。作為看官,我不知道這應該是可喜還是可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