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普資訊
第 1期 20 0 2年 2月
中國教育學刊o m a o e Ch s o i t f E u ai n u l f t me e S cey o d c t h o
NB
Fe o2 b 2o
啦
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張志文張巳瑛 (京燕山教育科研中心 ) (京西城實驗學校 )北 北
關鍵詞挺問題觀察
創新精神和能力 刨造性的主要依據之一。學生認識到這一點 .就有了 勇于提問題的欲望;如果能夠進一步指導學生結合自 己探索學習的實際,使他們能夠逐漸體驗到,提出問題確實是中學階段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首要環節,他們就會逐步形成提問題意識。
從中學生物教學來說,有學者認為:縱觀中學生
物教材,有意識地、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問題能力,幾乎還是空白。“驗教學主要被用來當實作檢驗書本理論的工具 .其它認知能力開發較少,培養的多是求同思維和習慣思維,極易造成思維途徑狹窄、呆板、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許多中學生對周圍 事物熟視無睹 .提不出有實驗研究價值的問題 .甚至覺得沒有問題可提 .這是與傳統的教學模式分不開的【我們進行的程序探索教學以此為鑒 .教學程 1’序設計的第一大步驟就是提出問題” .使學生在提問題的情境中,形成提問題的意識和習慣,學會提問題的方法,使“問蕊”的過程真正成為培養提刨新精神和刨新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我們的程序探索教學的初試階段,盡管以
學會“問題”的方法提
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門路和程序。凡事有了解決的
門路和程序,辦起來就嘗事半功倍,否則便事倍功半,甚至會沒有結果。幫助學生學會“問題”的方提法主要有兩種: :
1通過觀察提問題著名科學家達爾文之所以寫出傳世之作《種物
起譚',就是因為他細心觀察的結果。他曾經這樣評價自己:“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 .也沒有過人的我
扶的方式讓學生提出問題,但是 .學生能提出教學過程的設計者所需要的
問題也不是件容易事。 在此種情況下,學生很容易產生疑問:為什么不讓我
機智 .只是在察覺那些稍縱即逝并對其精細現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昔通人之上。著名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對青年的忠告是:“察、觀察、再觀察。 觀”狹義上講,觀察和觀察能力對認識生物界,掌握生物知識 .從事生物學的科學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廣義上講,觀察和觀察能力在科學發現和創造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的程序探索教學主要通過以下兩個步驟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以便提出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進而培養創新精神和刨新能力。
們解決課本上或者老師提出的問題 .而偏偏要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呢?我們認為,只有通過學生自己提出『題 .才能形成“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口]心也也】』啦岳
“悱”情境。為此,在教學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憤方面:一
樹立“問題”的意識提
要使學生能夠勇于提問題 .就必須使他們明確“問題的意義。優秀科學家的話容易在中學生頭提腦中形成共鳴,從而引起他們對某事物的關注。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實踐中 .我們用科學家愛因斯坦“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蕊更重要的話啟提發他們 .讓學生從愛因斯坦的話中體悟到:是否具有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張志文,北京燕山區教育科研中心 . 12 0{ 50}
第一步:變路學生觀察方法向學生介紹科學地進行觀察的方法性知識,使之學會觀察。
1注意觀察順序。觀察要有一定的順序、由上 )到下或由下到上 .由外向里或由里向外 .由局部到整體或由整體到局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