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新聞中八卦現象的倫理說1948 年, 拉斯韋爾在《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和功能》 中就提出大眾傳播的“三功能說”。 美國學者賴特在其 1959 年發表的《大眾傳播: 功能的探討》 一文中將“三功能說”進一步擴展, 提出了傳播的另一重要的功能——提供娛樂。 大眾傳播的內容并不都是務實的, 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例如文學的、 藝術的、 消遣性、 游戲性的內容等等。 新聞又是大眾傳播的主要內容。當人民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之后, 娛樂就成為一件大事; 當舊式的政治難以引起人們的興趣時, 娛樂就取代了政治。 但是最能滿足人們消遣性、 游戲性內容的新聞, 恐怕非娛樂新聞莫屬。需要指出的是, 娛樂新聞和八卦新聞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娛樂新聞應該是新聞的一種類型, 只是它的報道范圍限定在文藝領域。但是今天所謂的娛樂新聞已經很難用新聞來定義。相當多的娛樂新聞沒有提供事實發生的時間、 地點, 以及人物的基本情況。 如果把新聞作為一種文化“產品”, 從市場的角度看, 受眾(消費者) 需要的就是自己感興趣的新聞(商品), 那么娛樂新聞無疑具有相當大的市場。
當關系到娛樂新聞的獲取途徑、 處理方式等方面的問題時, 就容易出現新聞八卦化、 新聞娛樂化的趨勢。娛樂新聞容易“八卦”出的問題自從有了網絡, 八卦新聞便獲得了更豐沃的土壤。 中國社科院曾經就做過調查報告, 報告中指出網民在閱讀網絡新聞的類型選擇上,上網最多閱讀的是娛樂新聞, 其次才是國內時事、 社會生活和國際時事等等, 各大門戶網站均設有獨立的娛樂新聞板塊。 絕大多數的“八卦”都是以標題黨的形式先吸引人們的興趣。 比如: 《周潤發稱鞏俐老婆》 這一標題就出現在騰訊網上, 打開鏈接一看, 原來是《鞏俐拍照周潤發幫打燈被稱作“老婆”分工宣傳》。 記者就把鞏俐和周潤發戲中的角色故意延伸至劇外, 給受眾錯誤的引導。 另外, 標題中也喜歡出現刺激性的詞語,比如“: 貼身熱舞”、 “走光”、 “爆乳”、 “熒屏第一次”等等。
還有, 很多“八卦”喜歡斷章取義、 無限放大。 如網易上的一則標題為《吳宇森稱內地電影缺乏個性》 的新聞。 其實, 在采訪中, 吳宇森導演只是認為現在內地電影缺乏一些有個性的導演和作品, 跟風現象太明顯而已, 并不是完全否認內地電影。 娛樂新聞報道的另外一個重要問題。 就是不符合新聞報道的一般形式。 相當多的娛樂新聞對事件的時間、 來源都沒...
上一篇:蔣欣請別再謊報身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