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茜
4日凌晨,國家文物局在美國紐約曼哈頓檢察官辦公室接收其向我國返還的41件文物藝術品,登上國內(nèi)外社交媒體熱搜。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稱,此次文物回歸不僅打擊文物非法外流,更能促進中美雙方在文化領域的密切合作。
“像奧運一樣摒棄分歧”
此次返還的41件中國文物藝術品包括銅搖錢樹和陶座、素面陶鬲、素面帶蓋銅鈁、陶說唱俑等,種類涵蓋陶器、玉器、青銅器、佛造像、畫像磚及藏傳佛教文物等(如圖),種類豐富,材質多樣,時代跨度大,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經(jīng)專家進行初步圖片鑒定和法律研判,該批文物藝術品年代跨度從新石器時代至清代,類別豐富、工藝精湛,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屬于非法出境的中國文物藝術品。
由美國紐約曼哈頓區(qū)檢察官辦公室返還我國的部分文物藝術品,圖源:中國國家文物局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羅文利作為中方代表出席簽約儀式。他表示,防范和打擊文物非法販運、推動流失文物返還原屬國是維護各國文物安全、尊重各國人民文化權益和民族情感、守護人類文明成果的正義之舉。此次返還是2025年中美流失文物返還合作的首項成果,意義重大。中國國家文物局愿繼續(xù)通過文物交流合作,為中美關系注入正能量。
美國紐約曼哈頓區(qū)檢察官辦公室打擊文物非法販運部門負責人馬修·博格丹諾斯說:“在流失文物返還領域,需要我們像奧運會那樣摒棄分歧、放下成見,為了一個共同目標不斷努力。今天,能將41件珍貴文物藝術品返還原屬國中國,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教授霍政欣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這種雙邊合作至關重要,“在當前中美關系的背景下,文物返還方面的合作尤其具有價值。”
美方一年之內(nèi)兩次返還
2024年11月,國家文物局通過駐紐約總領館獲悉,紐約曼哈頓檢察官辦公室在辦案過程中查獲41件疑似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國家文物局獲悉消息后,開展核查等相關工作,與總領事館密切協(xié)作,在美方職能部門配合下,成功實現(xiàn)文物藝術品回歸。
在紐約接收該批文物藝術品后,國家文物局將適時安排回運,并統(tǒng)籌開展后續(xù)的宣傳展示工作。中國文物學會會員劉征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此次回歸的文物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價值,其社會意義更為重大,這對打擊文物非法外流、促進流失文物回歸以及加強中美在文化領域的合作都具有重要意義。
據(jù)悉,2009年1月中美兩國首次簽署防止中國文物非法入境美國的政府間諒解備忘錄(2014年、2019年、2024年3次續(xù)簽)以來,已合作成功實現(xiàn)20批次594件/套流失美國的文物藝術品回歸中國。其中,國家文物局同紐約曼哈頓檢察官辦公室開展了4批次93件/套流失文物藝術品返還合作。
這也是2024年4月以來,美國有關方面第二次返還中國流失文物。2024年4月17日,中方在中國駐紐約總領館接收了美方繳獲后返還的38件文物藝術品,其中大部分為中國藏傳佛教文物,時代為元至明清時期,類別豐富、工藝精湛,其中的牙雕、木雕作品以及壁畫殘片較為罕見。
2024年4月17日,工作人員在中國駐紐約總領館點交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
追索工作永不止步
霍政欣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這些文物的回歸不僅提升了民族自豪感,還增強了公眾對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意識。他強調,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中美在文化遺產(chǎn)保護和打擊非法文物交易方面的合作為國際社會樹立榜樣。
霍政欣提到,中國于3月1日起生效的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進一步夯實了中國在文物追索和國際合作方面的法律基礎。新文物保護法首次在法律中明確了對流失境外中國文物的追索權和有關程序,規(guī)定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依法會同有關部門對因被盜、非法出境等流失境外的文物開展追索,這為我國開展文物追索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撐。
法律還聲明我國對于因被盜、非法出境等流失境外的文物,保留收回的權利,且該權利不受時效限制。
2024年4月17日,在中國駐紐約總領館拍攝的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
此次美國返還的41件文物是中國與美國之間文物返還合作的成功案例之一,證明中美之間文物返還的法律渠道目前是暢通的,也為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提供借鑒。看到該消息后,許多網(wǎng)友在呼吁海外文化機構,如大英博物館歸還掠奪的中國文物。
對此,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常青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chǎn)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簡稱1970年公約)簽署前被掠奪的文物,包括北京圓明園以及敦煌莫高窟的各類文物,會由于缺乏法律制約,面臨巨大挑戰(zhàn)。他還表示,部分文物仍在私人收藏家手中,且未被公開識別,這使得追索工作更加困難。
相關專家也強調,知難而上,中國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工作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