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李慧琳朋黨論 歐陽修1一、作者介紹一、作者介紹m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m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 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1007年1072年)2二、背景介紹二、背景介紹m 本文是歐陽修于慶歷三年任諫官時寫給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因向仁宗獻四論而得罪仁宗,被貶為饒州知州。歐陽修為此事不平,寫信對誣陷范仲淹的高司諫予以
2、斥責,當時的尹誅、余靖也上書仁宗勸阻,結果都為此而貶官,并被守舊勢力誣蔑為“黨人”。由此,“朋黨之論起”。慶歷三年,宋仁宗欲進行改革,又重新重用范仲淹等人,命他任參知政事,命歐陽修為諫官。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張,成為歷史上有名的“慶歷新政”。以夏竦、呂夷簡為首的保守派被彈劾罷職后,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敗,廣造輿論,竭力攻擊、誹謗范仲淹等延用朋黨,朝廷內“朋黨之論”再起,其陷害忠賢的險惡用心,深為歐陽修所洞察。歐陽修擔心仁宗輕信讒言改變主張,也為駁斥保守派的攻擊,辨朋黨之誣,所以寫了朋黨論一文,希望仁宗明鑒。m 3三、賞析三、賞析m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m人而已。大
3、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譯文:臣聽說關于朋黨的言論,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就好了。大概君子與君子因志趣一致結為朋黨,而小人則因利益相同結為朋黨,這是很自然的規律。言論只 希望辨別、分清大概因志同道合規律41.找出全文的中心論點。 明確:“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5m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譯文:但是我以為小人并無朋黨,只有君子才有。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愛的,是利祿;小人所貪的,是錢財。但是以為只有愛好、喜好6m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m見利而爭先,或利盡
4、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自保。譯文:當他們利益相同的時候,暫時地互相勾結成為朋黨,那是虛假的;等到他們見到利益而爭先恐后,或者利益已盡而交情淡漠之時,就會反過來互相殘害,即使是兄弟親戚,也不會互相保護。相同結黨營私虛假等到爭先恐后交情淡漠傷害即使保護7m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譯文:所以我說小人并無朋黨,他們暫時結為朋黨,也是虛假的。君子就不是這樣:他們堅持的是道義,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節。所以信奉履行珍惜8m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m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
5、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譯文:用這些來提高自身修養,則彼此目標相同又能夠互相取長補短;用這些來為國家做事,則能夠和衷共濟,共同克服困難,始終如一。這就是君子的朋黨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排斥小人的假朋黨,任用君子的真朋黨,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用 這些 自身修養幫助效力國家渡過難關所以做、當排除、排斥安定91.君子和小人的朋黨有什么區別?m 君子 真朋,小人 偽朋。從本質上說明小人無朋。m結論:“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從而強調辨明君子之朋與小人之朋的重要性。“同道”共同追求“同利”從利出發“始終如一”(真的)暫時的(虛假)10m堯之時,小人共(gng)工、驩(hun)兜等四人
6、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m佐堯,退四兇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譯文:堯的時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結為一個朋黨,君子八元、八愷等十六人結為一個朋黨。舜輔佐堯,排除了“四兇”的小人朋黨,而任用“元、愷”的君子朋黨,堯的天下治理得很好。善良的人忠誠的人輔佐排除11m及舜自為天子,而皋go、夔ku、稷j、契xi等m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譯文: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廷,彼此互相贊美,互相推舉、謙讓,一共二十二人結為一個朋黨,舜都任用他們,天下也治理得很好。贊美謙讓總共推薦12m
7、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m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譯文:尚書上說:“商紂有億萬臣,是億萬條心;周有三千臣,卻是一條心。”商紂王的時候,億萬人各存異心,可以說不成朋黨了,于是紂王因此而亡國。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結成一個大朋黨,但周朝卻因此而興盛。尚書因此而興盛于是語氣詞13m后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后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譯文:后漢獻帝的時候,把天下名士都關押起來,把他們視作“黨人”。等到黃巾賊來了,漢王朝大亂,然后才悔悟,解除了黨錮釋放了他們,可是已
8、經無可挽救了。關押視作才解除釋放挽救14m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m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唐遂亡矣。 譯文:唐朝的末期,逐漸生出朋黨的議論,到了昭宗時,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殺害了,有的竟被投入黃河,說什么“這些人自命為清流,應當把他們投到濁流中去”。唐朝也就隨之滅亡了。逐漸議論到有的德行高尚之人151.本段主要的論證方法是什么?m明確:對比論證,舉例論證。m 正面例子:堯舜用君子之朋,退小人之朋達到天下大治。m 反面例子:漢獻帝、唐昭宗殘害君子之朋而亡國。m 正反對舉的例子:紂不為朋而亡國;周朝為一大朋而國興。用“進”君子之朋和“退”小人之朋的史實進一步
9、強調辨明君子之朋與小人之朋的重要性。16m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譯文: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結為朋黨的,誰也不及商紂王;能禁絕好人結為朋黨的,誰也不及漢獻帝;能殺害“清流”們的朋黨的,誰也不及唐昭宗之時。但是都由此而使他們的國家招來混亂以至滅亡。君主誰比得上17m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誚(qio)舜為二m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譯文:互相推舉謙讓而不疑忌的,誰也不及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舜也毫不猜疑地任用他們。但是后世并不責備
10、舜被二十二人的朋黨所蒙騙,卻贊美舜是聰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區別君子和小人。責備稱贊因為18m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譯文:周武王時,全國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結成一個朋黨,自古以來作為朋黨又多又大的,誰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興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雖多卻不感到滿足。滿足19m嗟(ji)呼!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譯文:前代治亂興亡的過程,做君主的可以做為借鑒了。借鑒史跡感嘆詞20四、梳理結構四、梳理結構論證論點辨提出論點提出建議明君昏君成敗引以為鑒君子真朋小人偽朋舉例正反對比呼應開頭對比21五、寫作特點五、寫作特點m1、層層對比,事理結合,增強論文的說服力。m2、運用排比、對偶,增強說理氣勢。22六、作業六、作業m1.全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m2.君子與小人的朋黨有什么區別?23THANKS謝謝聆聽24202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