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4月份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新‘國九條’”)以來,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穩步推進,從頂層設計到具體細則,各項政策緊密協同、精準發力。
這一年來,在中央金融辦統籌協調下,中國證監會會同各有關方面抓緊推動新“國九條”具體落實,制定修訂了50多項制度規則,形成了“1+N”政策體系,系統性重塑基礎制度和監管底層邏輯,推動資本市場呈現出積極、深刻的變化。
隨著新“國九條”及“科創板八條”“并購六條”以及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等“1+N”政策體系持續完善,投融資更加協調的市場生態正在加快形成,各方預期明顯改善。
市場基礎性制度持續完善
新“國九條”是繼2004年、2014年兩個“國九條”之后,國務院再次專門出臺的資本市場指導性文件。它的核心目標是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保護投資者權益,增強市場透明度和效率。
在“1+N”政策體系中,“1”是新“國九條”本身,“N”是圍繞新“國九條”制定的一系列配套制度規則。這個體系是為了更好地落實新“國九條”的要求,系統性地重塑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和監管邏輯。
一年來,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穩步推進。圍繞“1+N”政策體系建設,證監會等部門出臺了系統性的改革舉措,在發行上市準入、上市公司持續監管、加強退市監管等領域出臺多個配套制度規則,共同形成了一套適應金融強國建設和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和制度規范,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得到了完善。
例如在市場入口端,證監會出臺文件,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在市場出口端,《關于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的發布,通過嚴格退市標準,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同時,證監會還發布了《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進一步激發并購重組市場活力。
在日常監管方面,證監會突出嚴監嚴管,先后出臺或修訂了《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關于加強上市證券公司監管的規定》《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管理暫行辦法》等。同時,為維護證券交易秩序和市場公平,證監會還發布了《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管理規定(試行)》,促進程序化交易規范發展,并依法批準暫停轉融券業務。證監會等多部門還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的意見》,從嚴打擊資本市場財務造假。
市場生態持續改善
制度建設是資本市場穩定性的核心保障。隨著“1+N”政策文件落地實施,政策效果日益顯現,市場生態持續改善。
在強監管、保護投資者方面,證監會堅持嚴監嚴管,在發行上市、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并購重組、交易、退市等全鏈條、各環節都進一步健全監管制度機制,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
在防風險、穩信心方面,去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市場運行形勢,證監會會同相關方面健全穩市機制,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健全程序化交易監管制度,依法全面暫停轉融券,優化北向信息披露機制,嚴懲違規減持,包括“技術性離婚”減持、繞道減持、“閃電套現”等行為。同時積極推動更多增量資金入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投資者預期和市場信心都在明顯改善。
在抓改革、促高質量發展方面,去年以來,圍繞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證監會出臺了“科技十六條”“科創板八條”“并購六條”以及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實施意見等舉措。同時,把提高上市公司投資價值作為重要抓手,推動上市公司強化投資者回報,積極實施一年多次分紅、春節前分紅等。2024年,全市場分紅達到2.4萬億元,分紅金額創歷史新高。
分析人士認為,“1+N”政策體系以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為主線,通過多個政策文件的相互配合和協同作用,形成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合力。長期來看,將有利于營造公平、健康的資本市場環境,推動資本市場向更加安全、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方向發展。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認為,在金融市場不斷發展與變革的背景下,資本市場穩定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在“1+N”政策體系下,資本市場有望迎來更多長線的源頭活水,從中國企業的內在價值出發,實現資本市場的良性發展。
天風證券認為,2024年,中國資本市場在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市場表現也逐步向好。預計隨著“1+N”政策體系不斷完善,IPO上市、信息披露、并購重組、市值管理等多方面制度或進一步健全,ESG評價或被更多上市公司重視,同時海外收入多元化發展下抗風險能力將明顯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