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水線式的造星工廠中,藝人經歷殘酷的競爭才得以在娛樂圈“幸存”,而登上舞臺的過程,就是一個去人格化、重塑人設的過程,縱使內心無限壓抑,依然要在人前展露笑顏。
全文5976字,閱讀約需12分鐘
韓國是一個經濟大國,也是一個“自殺大國”。
上世紀后半期,戰爭廢墟上誕生了“漢江奇跡”,韓國在短短幾十年內躋身經濟大國之列。但與經濟一起名列世界前茅的,還有韓國的自殺率。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12年的衛生統計數據,韓國的自殺率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立陶宛。2013年,韓國每10萬人中就有28.7人自殺。
韓國的自殺率變化。(圖源: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經濟奇跡的果實,并沒有讓韓國國民公平地享用。就像電影《寄生蟲》里,底層家庭一家四口擠在下過暴雨就會一片狼藉的地下室里,而上層人家則在有庭院的大房子里過著精致的生活,底層家庭僅僅靠使用富人的“剩余物品”,就足以過得衣食無憂。這樣的劇情看似荒唐,但背后道出的社會現實是赤裸裸的。在首爾的江南區,高檔豪宅與貧民窟同時矗立,日益固化的社會階層昭示著令人窒息的未來。
平民百姓家的孩子想要實現階層跨越,升學幾乎是唯一的指望。而當年輕人們走出校門后,競爭遠未消失,職場是另一個讓人窒息的地方——職場人士平均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1個小時,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社畜”。
電影《寄生蟲》里,底層家庭和上層家庭的居住空間有著天壤之別
階層的固化、巨大的學業與就業壓力,往往被認為是韓國自殺率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在經濟騰飛的背后,韓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韓國藝人的生存狀況是這殘酷現實的冰山一角。
12月3日,韓國27歲男藝人車仁河被發現在家中死亡。雖然死因還未公布,但據韓媒報道,車仁河生前患有抑郁癥,曾有自殺前科,極有可能是因受抑郁癥折磨而選擇自殺身亡。
車仁河2017年通過電影《我心靈深處的你》出道,是Fantagio娛樂的演員組合SURPRISE U的成員。
韓國藝人非正常死亡名單上,又多了一個名字。自2005年,這個令人心痛的名單上的名字已經高達31個。張紫妍、樸容夏、金鐘鉉、崔真理(雪莉)、具荷拉等人,赫然在列。
在雪莉自殺41天后,好友具荷拉也離開了人世。
韓國藝人所承受的,除了韓國社會的普遍焦慮之外,還有他們所身處的娛樂業環境的壓力。在流水線式的造星工廠中,藝人經歷殘酷的競爭才得以在娛樂圈“幸存”,而登上舞臺的過程,就是一個去人格化、重塑人設的過程,縱使內心無限壓抑,依然要在人前展露笑顏。
━━━━━
造星殘酷物語:明星流水線,藝人即產品
韓國娛樂產業的興盛有目共睹。1998年,韓國正式提出“文化立國”的方針,文化產業中最為人矚目的就是娛樂產業,獨具特色的“韓流”發展模式輻射到世界各國。在韓國經濟低迷時期,娛樂業也是挽救頹勢的重要力量。
但當你掀開光鮮的外衣,去看其內部的運作機制,你會發現,韓國娛樂業就像一個巨大的明星加工廠,藝人如同一個躺在流水線上的零件,接受著一道道標準化的工序,最終被打造成一個完美的商品,投放到市場中,供大眾消費。
成為偶像的第一步,是選秀與培訓。以培養了東方神起、Super Junior、少女時代的SM公司為例,在上世紀90年代,選秀和培訓在SM公司還是相對獨立的兩個環節,先通過選秀確定培養人選,再訓練他們直至正式出道。但后來,隨著越來越多渴望逐夢演藝圈的青少年涌入進來,選秀和培訓也漸漸合并為一體,這意味著,并不是選秀選拔出的藝人才接受訓練,而是自參加選秀的那一天起,夢想成為明星的大量青少年們,都要加入嚴酷的魔鬼訓練中。他們沒有與公司簽約,也并不被承諾一定可以出道,在培訓中,公司還會淘汰一些人。
最早掀起“韓流”熱潮的韓國組合之一,H.O.T.
競爭有多激烈?據統計,截止到2016年,韓國練習生數量已經突破了100萬,但簽訂合法協議的練習生數量僅有1440人。換句話說,700個人當中只有一個人能成功出道,而其中真正能成為明星的,更是屈指可數。
在培養偶像的過程中,低齡化是一個明顯的特點。雪莉成為SM公司的練習生時年僅11歲,出道時也才15歲。對于公司來說,出道年齡越小,為公司賺錢的時間就越久,畢竟偶像的保鮮期并不長久,一旦青春逝去,就會很快被新涌現出的小鮮肉們取代。
SM公司十周年活動上的雪莉
另外,年齡越小,可塑性就越強,便于公司包裝。但對于年齡小的藝人來說,這也意味著,在他們的青春期甚至童年,就已經卷入到殘酷的競爭中,沒有自己的自由空間。在公司的時間,可能比跟家長相處的時間還要久。因此,公司實際上成了他們除了父母之外的另一個“監護人”,家長式的權威滲透在經紀公司的日常中。韓國娛樂業研究者Mark Russell驚訝地發現:“如果你到經紀公司,每個年輕的練習生都會非常禮貌地向你鞠躬,公司墻上會掛著提醒他們該如何表現的標語。”
經過殘酷的優勝劣汰,一些脫穎而出的年輕人可以正式出道了,這時他們要進入更為嚴格的訓練。為了讓他們面對任何場景都能應對自如,公司不光訓練他們的表演,還要訓練他們的舉手投足,甚至精確到眼神、表情。哪怕是與隊友的舉手角度有一丁點的不一致,都會遭到痛罵。SM公司早年甚至要求藝人最好不要在公眾場合去上衛生間。
演員王子文曾在韓國作為練習生訓練,稱“沒有一分鐘的休息時間”(圖源:滿池娛樂說 )
當藝人走上舞臺,為公司帶來利潤之后,他自己所獲得的僅僅是一小部分。唱片收益要分成,如果是組合,每個成員又要平分。
公司往往還與藝人簽訂長達十多年的合約,這對于吃青春飯的偶像明星來說,無異于將自己的全部演藝生涯綁在一家公司。少女時代的的早期成員金賢京,在十幾歲時接到了一紙為期13年的合約,合約期間,她被禁止接受其他娛樂公司的工作。金賢京的父母說:“我們不能讓女兒簽訂奴隸條約。”
此外,公司為了避免藝人走紅后跳槽,會規定高額的違約金和賠償金,這樣的規定被韓國娛樂圈普遍接受。像SM公司,違約金和賠償金甚至高出通常規定的3-5倍之多。藝人如果想要解約,就要付出極高的代價。2009年,當時紅遍亞洲的男性偶像團體“東方神起”,向公司提出解約,控訴種種不平等條件:賣出50萬張專輯,每人僅能分成1千萬韓元(約合人民幣5.6萬元),可一旦提出解約,他們卻要賠償高達數千億韓元的違約金。
東方神起
經過長達數年的拉鋸戰后,法院判決SM公司合約無效。但藝人的維權,并未真正動搖韓國娛樂圈亂象橫生的根基。三位成員后來新成立的組合JYJ,多年來一直遭到各種形式的阻礙或封殺。在第25屆“首爾歌謠大賞”的頒獎典禮上,人氣獎得主JYJ成員金俊秀未能現身,原因就是主辦方迫于SM公司的壓力而未邀請其出席。
為什么娛樂公司可以如此理直氣壯地壓榨藝人?這與前文所述的標準化生產模式不無關聯。整個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造星工業鏈,藝人只是待加工的一個螺絲釘,可以被批量生產。因此當一個藝人主動退出或被動淘汰以后,這個龐大的造星工廠可以隨時按照模板,重新打造一個類似的產品。就像富士康的工人一樣,可以隨時被替代。
━━━━━
舞臺:去個性化與重塑人設
雪莉死后,很多韓國藝人在社交媒體上講述了身為藝人的壓力。神話組合的金東萬寫道,許多明星都在“與自己作斗爭”,“年輕的孩子們在無法好好吃飯,無法安心休息的狀態下,依然被大人們要求必須向大眾表現出明朗陽光的微笑。”
雪莉曾在節目中稱:“內心是灰暗的,但在外面必須要假裝陽光。”
女演員樸真熙在延世大學的碩士論文題目,就是“演員的壓力、抑郁和自殺想法”,在她訪談的260多名演員中,有近四成(38.9%)患有抑郁癥,其中有過自殺念頭的,竟然高達40%。而導致演員抑郁的壓力來源之一,就是“公眾形象與真實的自己差距很大”。
藝人呈現在公眾面前的光鮮亮麗,往往以對身體的“改造”為前提。韓國一位知名的整形醫師估計,在韓國流行音樂界,接受過整容手術的年輕人多達90%。整容的費用,一般是由負責培養他的經紀公司支出,但如果一個年輕人最終沒能成功出道的話,他甚至有可能要向經紀公司償還這筆費用。
另外,藝人的公眾形象,還仰賴于公司的塑造。表面上看,韓國提供了多樣化的偶像,例如“暖男”宋仲基、“高冷”金秀賢,無論你喜歡哪一款,都能夠找到相應的類型。但其實,藝人的人設與他原本的性格可能大相徑庭。成為偶像的過程,就是一個去個性化,被重新分配“人設”的過程。韓流專欄作家Jeff Benjamin說,韓國偶像“在任何時候都必須是理想、完美的人和表演者,甚至在他們的個人生活中也是如此。”
具荷拉生前遭到男友暴力,并被男方以不雅視頻要挾。作為受害者的具荷拉卻因此承受著丑聞纏身與源源不斷的網絡暴力。她在ins上發的最后一條狀態是“晚安”。(圖源:Newsis)
為了達到“完美”,藝人們要定期進行“鏡頭測試”,由專業人士評估,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整容。舉手投足要符合粉絲對偶像的標準模板設定,妝容要精致、服飾要新潮修身、在公眾面前說話要滴水不漏。
雪莉早年也是以乖巧清純的小公主形象示人,但當她肆無忌憚地撕破這層“乖乖女”的包裝,走性感路線、和大她好幾歲的前輩談戀愛時,無論公司,還是觀眾,都仿佛遭到了莫大的冒犯。他們要的是那個表演著另一種人格的雪莉,而不是真實的、有血有肉的雪莉。我們可以合理推測,明星人設與真實內心之間的劇烈沖突,是讓雪莉抑郁、絕望直至走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把目光轉向東亞另一個娛樂大國:日本,我們卻會發現,同樣是高度流程化的造星工業體系,日本藝人卻較少有自殺慘劇發生。
如今,日本的偶像生產模式越來越多地往“養成系”的方向轉變。粉絲目睹偶像在少年時代走上藝人之路,從平凡的“素人”一步步成長為“明星”,最終出道。在粉絲看來,“與偶像一起成長”本身就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鼓舞。甚至,一個偶像女團中人氣最高的,未必是才藝最出眾、長相最完美的那一個,而是資歷相對平庸卻一直默默堅持,最終逆襲到C位的黑馬。這樣的偶像讓粉絲感覺更為親切,并從她的經歷中得到一種咸魚翻身式的激勵。
“握手會”是日本特色的一種偶像見面會,買了專輯就能領號排隊,和偶像握手。通過這種方式,拉近了粉絲與藝人之間的距離。
因此,日本的偶像生產會更加看重偶像與粉絲的互動,強調“親民”“接地氣”的特質,偶像不被要求完美,公司對于偶像的個性也有更大的寬容度。雖然偶像也會有“清純”“萌”“悶騷”等人設,但這種人設是把性格上原本就有的某些點,通過“人設加成”放大。
韓國的造星模式,最早是對日本的模仿與追逐。但在日后的發展中,卻逐漸走出了一條不同于日本的練習生體系,成為亞洲最大的偶像生產工廠,也成為最為殘酷的娛樂圈角斗場。公司有一套嚴格的標準去衡量每個人,要求每一個舞步都必須精益求精。因此,我們所看到的韓團表演中,每個人的表情和眼神都有精確設計,動作整齊劃一,如同軍隊。
在韓國選秀節目《Produce 48》中,曾有日本選手和韓國選手在綜藝中同臺競技,日本選手們不夠整齊甚至不時出錯的舞步,遭到韓國選手全方位碾壓。有日本藝人感慨說,自己出道七年,還不如韓國藝人練習一年。
韓國選秀綜藝《Produce 48》
如今,中國娛樂業以韓國為模板,也在探索新的造星之路。2015年,一家練習生培訓基地在廣西南寧落戶,練習生們分在A、B、C、D四個班進行訓練,新人統一進入D班,具備明星潛力的練習生將逐步“升班”,直到進入A班后才具備出道資格。高淘汰率、高違約金、高練習強度……訓練基地的工作人員坦言,他們的管理模式正是源于SM公司。近兩年的選秀節目《創造101》《偶像練習生》等節目,更是幾乎照搬了韓國選秀的流程。
但韓國式的完美偶像,在如今的娛樂市場中也面臨著失去粉絲的危機。粉絲想要的已不僅僅是成型的“產品”,而是一種親切的陪伴、生活的共鳴,甚至更深入地參與到偶像成長的過程中去。楊超越的走紅,可以被視作觀眾追求偶像“真實感”的一個例證——她不完美,甚至漏洞百出,像是舞臺上的一個bug。但她笨拙努力的樣子,卻讓很多觀眾覺得,這不是一個觸不可及的女神,而是一個可能出現在自己生活中的鄰家女孩。
《創造101》中的楊超越愛哭,坦言“我害怕”,卻贏得了很多觀眾的喜愛。
學者喬治·瑞澤爾提出,現代工業社會將會是一個“麥當勞化”的社會,越來越多的行業將被追求效率、流程化、標準化的邏輯所支配。偶像制造也不例外。但批量生產的偶像終究過眼云煙,難能出現載入歷史的巨星人物。效仿韓國娛樂圈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當警惕,當偶像生產越來越程式化之后,藝人的自我是否會受到更大的壓抑?
畢竟,偶像的華麗外衣之下,是一個和你我一樣活生生的“人”。
參考文獻
1.BBC.Sulli: The woman who rebelled against the K-pop world()
2. Daily Mail. The New York Times. Suicides by K-Pop Stars Prompt Soul-Searching in South Korea()
3. K Pop star Goo Hara, 28, is found dead at home just two weeks after launching her comeback tour following suicide attempt - a month after another Korean star died()
4. Shen, Lucinda. Here are the Vainest Countries in 2016
5. Neil Wilson. The South Korean Suicide Epidemic Extends Beyond The Borders of the Country. 10 magazine()
6. The Women's news. ?? ???? ??? ??? ??? ????()
7. World Economic Forum. Why South Korea falls silent once a year for its students()
8. 36Kr. 中日韓的偶像商業模式有什么差異?()
9. 參考消息. 外媒:韓國造星“生產線” 90%的藝人接受過整形()
10. 毒眸. 娛樂帝國SM公司:造星流水線的兩面()
11. 端傳媒. 申在原:抑郁的韓國,藝人自殺只是冰山一角()
12. 華西都市報. 日韓偶像文化差異有多大?()
13. i黑馬網. 【模式】韓國最大經紀公司SM造星運作機制分析()
14. 音樂先聲. 為什么韓國藝人跳不出被壓榨的怪圈?()
15. Deepti Mani、StefanTrines:《Education in South Korea》,《WENR》,2918年10月16日, 2018
16. 姜一平:《解讀韓國藝人合約:收入分配由雙方協商》,《中國網娛樂》,2014年10月17日
17. 騰訊網. 韓國新勞動開始施行,一周七天工作時間降至52小時()
18. 網易娛樂. 韓27歲男星車仁河疑自殺身亡 生前曾患抑郁癥()
19. 智族GQ. 解密練習生:一場進化的饑餓游戲()()
20. 中國網. 探秘中國“造星工廠”練習生基地:全面復制韓國造星模式()
文/南莊編輯 李永博校對 翟永軍
值班編輯 吾彥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