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999年3月5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肥東)人,北宋人,官至從二品樞密副使、朝散大夫、給事中、上輕車都尉,封東??ら_國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食實封四百戶,賜紫色金魚袋。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包拯以清廉公正聞名于世,被后世稱譽為“包青天”,將他奉為神明崇拜。他還被奉為中國司法之神。道教傳其為文曲星轉世,死后成為地獄第五殿閻羅王之一,亦稱閻羅天子、森羅殿主、包府千歲、文曲星君。
包公身后留有的家訓被后世傳頌,包孝肅公家訓云:"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 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譯文:后代子孫當官從政,假若貪贓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聽從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孫。
正史有關包公的文字記載只有聊聊千字,大量有關包公的民間傳說、評書演義乃至神話故事卻多如牛毛。經過神話后的包公身上的謎團自然成為了人們感興趣的話題。
1、關于包公的身世,是否從小被父母拋棄由嫂子撫養成人?
2、關于包公的相貌,是否黑如木炭且額頭生有月牙痕跡?
3、關于包公所判的奇案,例如貍貓換太子、鍘美案是否確有其事?
4、一生剛正不阿的包公,受到何人保護,一直官運平穩,仕途順利?
5、包公是怎么死的?現在的包氏后人與包公是否有血脈關系?
【時間記憶】匯集有關包公的相關資料后制作的“包公數據集”正是為了讓更多人,尤其年輕一代對包公有更多認識和了解,正史也好,傳說也罷,希望包公精神、包丞家訓永存后世。
有關包公的紀錄片
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李煒光《百家講壇-正說包公》
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大型紀錄片《千年包公》
有關包公的影視作品(包含兩部動畫、一部布袋戲)
有關包公的評書曲藝
劉蘭芳評書_包公巧斷螃蟹 [全6回] 包公上疏 [全14回]
田連元_包公案[全90回]
郭德綱單口相聲《包公來了》 《包公放糧》
包公曲藝形式多樣:二人轉、京韻大鼓、吉劇、曲劇、越劇、秦腔、豫劇、廬劇、大平調…
有關包公的圖文資料
「鏈接」 包公聯播
上一篇:千謊百計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