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張靜初的“名聲”似乎不太好。
原本演技超群,但是意外傳出她“知三當三”,導致顧長衛的太太蔣雯麗跑到片場大打出手。
隨后,被“導演太太團”聯合封殺,以致無戲可拍;
后來,她又被被冠以“導演收割機”、“女版陳冠希”的污名,浸泡在黃謠污水里長達十余年。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如今的張靜初怎樣了?
01
張靜初原名張靜,1980年出生于福建省三明市。
按照父母的規劃,她應該像自己原來的名字一樣,安安靜靜做個小鎮的美術老師。
張靜初卻不肯按照父母給的劇本來演繹自己的人生。外表文弱的她,骨子里有一股子不服輸的韌勁兒。
16歲那年,張靜初從幼師學校美術班畢業,對父母謊稱自己考上了美院化妝大專班,一腔孤勇從山區小城永安獨闖北京。
張靜初原本計劃考美院,到了北京才發現以自己的專業實力根本不可能考上。
那段時間,她住在一個地下室的小旅店里,每天去電影學院攝影系蹭課,對電影和戲劇產生了興趣,考上了中戲導演系大專班。
張靜初性格內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從事表演。第一堂表演課上,甚至尷尬到崩潰大哭,逃出教室。
直到排練畢業作品《夕鶴》時選角,老師讓大家打擂臺確定女主角,張靜初意料之外獲得最高票數。
在挑大梁出演畢業大戲之后,張靜初突然發現,內向自卑的她躲在角色背后,反而能夠酣暢淋漓地把內心積壓的情感抒發出來,所有的尷尬和不適都消失不見。
2005年,張靜初出演顧長衛電影《孔雀》的女一號,一炮而紅。此后,接連出演了《花腰新娘》《門徒》《無雙》。
一時間,張靜初風頭無兩。
她與諸多知名導演合作過,比如徐克、馮小剛、顧長衛、爾冬升、許鞍華。
有9位金像影帝與她拍過對手戲,比如吳彥祖、古天樂、劉德華、成龍、任達華……
著名導演爾冬升對她不吝溢美之詞:“香港沒有女演員可以比她厲害,就是張曼玉有機會和她對戲的話,也得要打起精神來。”
魯豫稱贊她,國際影壇覺得她很能代表中國現在的電影,代表中國現在的女性。
給這一切畫上休止符的,是鋪天蓋地的黃謠。
02
2005年,張靜初出演《孔雀》女主高衛紅,一舉問鼎華語影后。顧長衛憑借這部電影獲得“最佳導演”,成功從攝影師轉型為導演。
原本是一次相互成就的合作,卻成為媒體捕風捉影、含沙射影的起點。
甚至有傳言說,蔣雯麗曾帶著一歲的兒子到片場探班,當場掌摑張靜初。
三年后,蔣雯麗和張靜初同時出演《立春》。
電影上映后,張靜初的戲份被刪得一點不剩。好事的記者就此追問時,顧長衛吞吞吐吐,蔣雯麗全程黑臉。
張靜初以為“清者自清”,黃謠卻從此成了沾上身就甩不掉的狗皮膏藥。
2007年-,張靜初和文藝片導演章家瑞合作了三部小制作電影《花腰新娘》《芳香之旅》《紅河》。
在拍攝《紅河》時,有一段在山路上騎摩托車的戲,發生翻車事故,張靜初被甩到懸崖邊。章家瑞心有余悸地開玩笑:“要是真出了什么事,我可能得養張靜初一輩子了?!?/p>
一句戲言被媒體斷章取義,又成為新一輪謠言的孵化劑。
2010年,《唐山大地震》上映,張靜初飾演女主方登,一個在地震中被親生母親放棄的女孩,飾演媽媽的是導演馮小剛的妻子徐帆。馮小剛成了又一個被張靜初“收割”的導演。
不管張靜初拍什么戲,都會有各種黃色謠言如影隨形。那些骯臟的污名,儼然將她塑造成了一個人盡可夫的蕩婦。
張靜初覺得自己很沒用,被罵得最兇的時候,甚至都不敢出門,看到負面信息的時候會產生劇烈的生理反應,心跳加速,胃痙攣,呼吸困難。
張靜初很認真地反省,自己為什么那么招黑,最后得出結論:“是不是就因為我的名氣,所以我招來這么多誹謗和污蔑,那我就不出名好了?!?/p>
她非常決絕地決定到美國游學,從決定到動身只用了兩周時間。
03
那段時間,張靜初用讀的書方式來緩解痛苦,也學會了換種方式考慮問題。
她終于明白,曾經困擾她許久的名氣,或許也可以幫助她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于是,她開始在小紅書上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居家生活、讀書成長、備考托福、備考AFI的全過程……
她在社交媒體上的新穎互動,很快引起了眾多的關注。
在變化莫測的網絡世界,有人喜愛就有人人質疑,有人說她她凹人設,甚至原本沉寂下去的“黃謠”再一次卷土重來。
這一次,張靜初沒有逃避。她順藤摸瓜找到賬號主體,迅速提起訴訟。
2023年1月,張靜初官宣勝訴。
雖然長達17年的黃謠并不會就此消失,但張靜初有了為自己發聲的勇氣。
她堅定地呼吁有同樣經歷的朋友鼓起勇氣維權,因為“黃謠”根本不可能因為“清者自清”,只能愈演愈烈。
04
與此同時,張靜初還在悄悄準備另一件事。
在不懈的努力下,2023年初,張靜初考取了美國AFI導演系的研究生,而備戰經過,她只用不到4個月的時間,
美國AFI導演系號稱 “美國最難考的電影學院”的導演系!而張靜初也用實力狠狠打臉給予她污名的“太太團”。
在一次采訪中,張靜初說,做導演很重要的一點是,你對于生命、對于世界,要有自己的角度,不知道生活最后要把她帶向哪里,但她覺得一定會帶來一個更好的自己。
張靜初心目中最好的自己,是16歲獨闖北京,打著傘站在立交橋上,哆哆嗦嗦啃著煎餅果子,堅定無畏擁抱一切未知的自己。
她彷徨迷失過,2011年到美國游學時,在泥濘的人行道上拽著兩個巨大的行李,狼狽地找公寓入口,茫然惶恐的時候,終于找回熟悉的自己。
對于命運,張靜初不曾屈服過,一直有自己堅定的態度。
2024年,張靜初正在成為更好的自己,愿我們都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