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就是起始于黛玉進賈府,如果當初黛玉從未來過賈府,那么寶黛二人的故事也就不存在了。黛玉進賈府是寶黛愛情開始的篇章,寶玉沒有對黛玉一見鐘情,卻有久別重逢之感,他覺得黛玉宛如仙子楚楚動人,如果不是相見的好感,也不會有后來日久生情了。
黛玉進賈府除了能夠看到寶黛愛情的影子,也能夠看到黛玉對賈家的情況的了解,這想來就特別奇怪,黛玉為什么會知道呢?
第一,黛玉的母親賈敏是賈家的大小姐,對于賈家的情況會不時對黛玉提起
黛玉能夠知道賈家的情況很大一部分都是通過母親。黛玉的母親是賈敏,是賈母最小也最疼愛的女兒,賈敏嫁到林家之后就再也沒有回過賈家,所以對于母親的思念和家里的想念賈敏也只能夠對黛玉訴說。通過賈敏的描述,黛玉知道了很多賈家的情況。
黛玉亦常聽得母親說過,二舅母生的有個表兄,乃銜玉而誕,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外祖母又極溺愛,無人敢管。今見王夫人如此說,便知說的是這表兄了。
黛玉聽到母親口中的寶玉是一個紈绔的少年,可是在黛玉眼中的寶玉卻不一樣。這是每個人所占的立場和所領悟的消息不同。黛玉第一次見到寶玉,寶玉就詛咒發誓摔了玉,還給黛玉取了“顰兒”的昵稱,他們的緣分也許從這里就開始了。
黛玉沒有來過賈家,可是賈敏卻是從小就在賈家長大的,而且作為賈家大小姐自然是被捧在手心里,賈家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的行事、為人都非常了解,她也會把這些一一告訴黛玉。也許賈敏當日的只是當做回憶告訴黛玉的事情,卻成了她來到賈家行動的助益。
至少黛玉不會來到賈家顯得茫然無措,也不會什么方面都顯得陌生,因為賈家只是母親兒時長大的地方,也許這里還有些許當年她留下來的痕跡,黛玉可以在這里感受母親存在的溫度。
第二,黛玉聰慧初到賈家會觀察和學習,少說多看盡快融入賈家
黛玉是個很聰慧的姑娘,她對賈家的了解只來自于母親和父親臨行前的叮囑,這些雖然對黛玉有幫助,可是實際操作還是要靠黛玉來執行。林家雖然也是書香門第、鐘鳴鼎食之家,可是林家與賈家的很多方面還是不一樣的,黛玉不知道賈家的規矩,可是她可以通過觀察,然后立馬就照樣做。
比如賈家吃飯上的兩道茶,第一道茶味漱口,第二道茶才是喝的茶,這樣的規矩和林家不一樣,但是黛玉只是通過簡單的觀察就知道該怎么做了,而且一點都沒有露怯。
其次,在回答賈母問黛玉是否讀過書的問題時,黛玉知道了賈母似乎并不希望女孩子有過多的學問,因此在寶玉問第二遍這個問題的時候,黛玉的回答和賈母一樣,賈母說探春不過是認識幾個字不是睜眼瞎罷了,黛玉也是如此回答,黛玉的察言觀色的能力是不是很厲害。
還有王夫人帶著黛玉去見賈政時候,王夫人也故意給黛玉出了一道考題,王夫人再三讓黛玉坐賈政的位置,黛玉雖然不知道那就是賈政的位置,但是通過分析和判斷知道那是賈政的位置,黛玉無論王夫人如何客氣都不上座,而是在旁邊的凳子上坐了,后來王夫人攜她和自己坐在一起,黛玉才答應了。黛玉的機智從這里就體現出來了。
黛玉對于賈家的各種規矩沒有那么懂,但是黛玉懂得察言觀色,面對不會和沒有接觸過的事情,黛玉知道學習,然后巧妙的化解難題。這些都是黛玉的聰慧,她少說多看一步一步融入了賈家。
第三,黛玉其實懂的并沒有那么多,只不過規行矩步而已
黛玉其實只是一個小孩子,對于賈家的諸多規矩她都是不知道,但是禮多人不怪,見機行事也是黛玉高情商的表現。賈家吃飯的規矩最多,而且都是黛玉之前沒有見過的,但是黛玉都做得很好,讓眾人很滿意。
賈母和探春等姊妹吃飯的時候,王夫人、李紈和王熙鳳等都是要站在一旁伺候飯食的,但是這些規矩黛玉并不懂。王熙鳳拉著黛玉坐在賈母旁邊時,黛玉連連拒絕。
賈珠之妻李氏捧飯,熙鳳安箸,王夫人進羹。賈母正面榻上獨坐,兩邊四張空椅,熙鳳忙拉了黛玉在左邊第一張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讓。賈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們不在這里吃飯。你是客,原應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賈母命王夫人坐了。
“禮多人不怪”,初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黛玉的懂禮貌會讓人倍增好感,不是說要假客氣但是要知禮數,這不是誰能教的,而是自身的一種修養。黛玉剛到賈府她的內心也彷徨和害怕,這些她沒有人可以訴說,賈家的一切黛玉都還不是很明白,所以她就只好不多說一句話,也多行一步路,低調行事,一點點的去了解和摸索。
在賈家待久了黛玉能夠懟李嬤嬤,能夠教訓周瑞家的,這都是黛玉不可欺負的表現。且不說黛玉是林家的大小姐從小被各種呵護著長大的,賈家勢利眼多和欺軟怕硬的人也多,要是黛玉一味委曲求全那么就會淪為迎春那般受人欺負,所以兇一點,讓人覺得不好惹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賈家是一個大染缸,不懂生存之道的人也不能夠在里面好好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