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不斷有人制造假新聞,關于我們這個微不足道的小區,就有人不斷造謠,感覺我每天都要跟朋友辟謠。花去大量時間做這些解釋,我覺得很無語。我和小伙伴在這一期播客中討論了這個問題,她們也深有同感。(在小宇宙或者喜馬拉雅APP上搜索“貝塔宇宙“,也可以訂閱我們的播客。)
其實,假新聞和娛樂新聞(這里的娛樂新聞是泛指雞毛蒜皮,無關重要,但卻能吸引眼球的新聞,不僅僅限于明星的新聞)不僅僅是在疫情期間泛濫,這兩者已經是我們日常信息消費中的主流貨。
從供需的角度去看,大部分人消費信息,已經像每天呼吸空氣和喝水一樣自然和日常。信息不僅僅是必需品,也是廉價的精神鴉片。于是就會有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供給。同時,因為信息的制作非常廉價,幾乎沒有門檻,不管是無聊/不知情的個人,還是頗具用心、想從中獲利的自媒體,都可以輕松制造假新聞/娛樂新聞。
在消費端,因為辨別信息真偽所需要的成本、時間、和能力,要遠遠高于傳播信息的成本、時間和能力。大量的轉發分享就讓這些劣質信息能迅速傳播。同時由于資訊平臺的密集和無孔不入,各種電子設備的包圍,從個人的角度來說,不去關注和傳播這些信息,相當難。
人的注意力是非常寶貴的資源。很不幸,我們最寶貴的資源,已經被假新聞/娛樂新聞奪去大頭。結果是什么呢?人們越來越累,看信息的時間越來越多,但消費的大部分是劣質信息,離真相越來越遠。并且大部分時候我們并不自知。
實用但有一定難度的建議
少看手機和公號,朋友圈等廉價信息重災區。制造成本越小的平臺(微信,抖音),劣質信息存在概率就越高。制作成本越高的信息形式(長視頻,播客),劣質信息的比例會越低。
多讀書,多閱讀高品質的信息平臺(比如財經雜志,人家收費是有道理的)。最近我還發現了個好用的App,微信讀書,上面大部分書都是免費閱讀的。并且如果不喜歡在手機上讀,你還可以在kindle上同步讀。喜歡的話你也可以試試。
對任何信息都保持一絲懷疑。越是炒的火爆的新聞,越值得懷疑。給處在事件中的人最多大的權重,而不網上的鍵盤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