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預告
點擊下方預約按鈕,觀看直播↓
作者|劉娜
來源|閑時花開(ID:xsha369)
章子怡和汪峰離婚的瓜,這幾天已經有太多人寫了。
想必各位朋友,吃這個離婚的秋瓜吃得都快犯腸胃炎了。
今天,我要和朋友們聊聊另一個話題。
這個話題,比具體的離婚事件,要大。
因為,它關乎我們這代人的婚戀認知,也關乎婚姻的底層邏輯——
總想給逃出圍城的人,找個明確的理由,其實是圍觀者的不甘。
章子怡和汪峰離婚爆了熱搜后,全網最關心的,并不是離婚這件事兒本身,而是:
“他們為什么離婚?”
有人說是汪峰劈腿,有人說是汪峰賭博,有人說是為了利益最大化的技術性離婚,也有人說是野心不死的章子怡兒女雙全后,討厭了這戴著假面具的幸福生活。
額,好吧。
如果你研究過足夠多的婚姻樣本,也經歷過或正經歷一言難盡的真實婚姻,你就會明白:
過不下去的婚姻,很難用某個具體且明確的理由,去概括。
就像爐子上那個突然被掀掉的鍋蓋一樣,看似是被滾水掀掉的,但滾水之中裹著油鹽醬醋的湯汁,滾水之下吐著藍色舌頭的燃料,都功不可沒。
“爭吵”“出軌”“嫖娼”“賭債”“兩地分居”“感情淡薄”“三觀不合”……
每個標簽化的理由之下,都能提溜出一大串無法用語言概括的絕望和倦怠。
而這遍布于婚姻內部,細小瑣碎、密密麻麻、堅硬鋒利的絕望倦怠,才是所有婚姻的殺手。
它無法訴之于口,卻猶如大山壓頂般沉重。
它不是某個具體的理由,而是一種悲涼孤獨的感受。
如果你理解這種感受,你就不會去問逃離圍城的人:“你為什么離婚?”
因為,當你得到一個具體答案時,就失去了理解那些鮮活感受的能力。
情感的很多真相,無法說出口。
但經歷過的人,無法忘記其中的褶皺與質感、紋理與悲歡。
很多時候,總要給離婚的人,找個明確的理由,其實是圍觀者內心的不甘:
“總要有個重要且隱秘的理由吧,不然憑啥他們說不過就不過了,而我每天都想離婚,還在煎熬?”
這牽扯到——
富人的婚變,不足以成為討論的樣本,窮人的堅持,也不該被嘲笑。
我聽了寫了太多老百姓的婚姻故事后,才對明星權貴的離婚,逐漸免疫。
因為,富人的婚變,雖然足夠吸人眼球,但并不足以成為討論的樣本。
原因無他,就是他們太有錢了。
不管章子怡和汪峰也好,李湘和王岳倫也好,在金錢撐起的底氣上,他們關于重啟人生和孩子教育,都有著太多選擇。
我們呢?
我們這樣背著房貸車貸、孩子老人的打工人,縱然每天都有“1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想掐死伴侶”的沖動,最終還要靠“親情和責任”的安慰劑,堅持著湊合下去。
我這么說,并不是說親情和責任不重要。
而是說,當我們的錢不夠多時,就需要割舍掉部分自我,和伴侶搭伙過日子,在婚姻里茍活。
為了讓自己心安理得地活下去,我們就夸大“親情”和“責任”的這部分講述,給自己的婚姻涂上一層溫暖的金色。
但不管怎么涂抹,夜深人靜和醉酒當歌時,我們都沒法逃避的真相是:
婚姻,拯救不了我們的孤獨。
我們,也必須如實地接納自己。
我們選擇留在婚姻里,盡量修得平和,是接受諸多不得已的實相后,不得不做的功課。
我們不該被嘲笑。
我們,也沒資格嘲笑他人。
但,除了錢,還有一個問題值得說說——
我們這代人,是婚姻之路的糾錯者,是未來之路的開拓者。
我覺得,70后、80后、90后這代人,是了不起的一代人。
這種了不起,并不是說我們比先賢父輩有著更多了不起的成就,而是說我們在個體之路和婚戀之路上的叛逆和探索:
我們被40后、50后、60后的父輩養大,家庭教育和成長經歷,讓我們不可避免地攜帶了“傳統”和“保守”的基因。
但我們又見證了互聯網、新思潮、自我意識地覺醒,這讓我們又在崩潰分裂中鍛造出“勇敢”和“破繭”的骨肉。
我們從父母家庭和渴求安穩的角度出發,步入婚姻,生兒育女。
但婚姻和養育,帶給我們的真實又凌亂的感受,讓我們重新審視婚姻關系的利弊,并身體力行地教育我們的孩子:
“我走過的路,你可以不必走,你開心就好。”
我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因為遇人不淑,因為自我覺醒,因為中年叛逆,在步入婚姻后,又逃離婚姻。
他們是頭條上熟悉的女明星和男明星,也是昨天一起吃飯喝茶的女鄰居和男同事。
當“結婚和離婚,都只是一種人生體驗而已”,成為我們這代人的普遍認知,我們有理由相信:
從我們這代人開始,能夠坦然放手,讓孩子們,去過不那么正確,但是他們自己想要的那種人生。
因為,歷經失戀和疼痛、婚姻和逃離、冷暖和悲歡的我們,無比相信:
人這一輩子,結婚也好,離婚也好,都沒有舒展地活著,更重要。
最后——
婚姻耽誤不了我們,所有經歷的意義,只會讓我們變得開闊又悲憫。
章子怡離婚后,很多粉絲的留言,難掩一臉興奮:
“太好了,姐姐趕緊去搞事業吧。”
言外之意, 章子怡嫁給汪峰后,事業就開始走上人生下坡路,沉浸于“溫良后媽”的人設里,相夫教子,樂不思蜀,事業荒蕪。
這種想法,我不認同。
首先,最近這幾年,雖然疫情出沒,人心惶惶,但我看過的不少主旋律大片,章子怡多有參演,戲份不多,但演技仍在。
其次,“婚姻和男人是女人絆腳石”的觀點,我不盲從。
我認同,女人在家庭、養育中的疼痛和付出,比男人要多。
但我不認同,將女性自動代入受害者的角色里,認為女人的不幸都是婚姻和男人的錯。
從客觀的視角看,婚姻和養育,是女性前行的重負,也是女性自我的豐富。
經歷了婚姻關系左右權衡的女人,經歷了養育孩子牽腸掛肚的女人,有犧牲有痛苦,也會在這些鮮活深刻的體驗里,打撈出更細膩、更敏感、更立體、更慈悲的自我。
超越“孩子是累贅”和“婚姻是障礙”的認知,女性才能擺脫“弱者思維”,并在接納平和中確信:
有些鳥兒的羽毛,是任何籠子都關不住的,因為它的心在遼闊的天空。
所以,我對離婚后,章子怡會不會把事業搞得風生水起,沒有執念。
就像,我對離婚后,找我傾訴的那些讀者能不能擁有完美后半生,沒有執念一樣。
每個人都有他們的節奏和路徑。
他們按照內心的節奏,踏上想要去的路徑,就很好。
至于這路,是花團錦簇,還是人煙稀少,我們不該以自己的期待為標準。
那些不斷飛翔的鳥兒,在風雨中抗爭過,在雷電中受傷過,在高山平原上飛翔過,在湖泊溪流間逗留過,有過奮不顧身的鏗鏘,也有過凌晨起舞的柔軟。
至于接下來,它們是選擇一片林子,還是選擇整個天空,都是極好的。
是的。
親愛的,對他人放下執念,才能溫柔地安住自己。
改變夫妻互動的模式,婚姻才能有救。
無休止的爭吵在消磨親密關系?
互相指責充斥在婚姻生活中?
對方不能滿足自己期待總憤憤不平?
不和諧的家庭影響著下—代的成長?
……
林文采老師說:婚姻就像是一面照妖鏡,會真實反映出內在的缺陷和傷痛。
在所有的關系中,最難處理的就是婚姻關系。
婚姻中的沖突不了避免,經營親密關系的技巧很重要。
推薦林文采老師《如何在婚姻中經營親密關系》課。
《如何在婚姻中經營親密關系》
原價198元
限時鉅惠99元
限時秒殺僅限3天!
不到一頓快餐的錢
那些困擾你許久的婚姻問題
或許在這里你就能找到答案
點擊下方小程序,了解課程↓↓↓
(廣告)
作者介紹
閑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心理咨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混跡媒體圈十余載,發表文字量百萬字,能寫親情鄉愁故事,也會寫教育職場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