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由楊揚提供
大家好,今天推送的內容是“將軍知道”欄目的第112期內容,記得讀完支持我投個票,點個“在看”,留個言吧!
hi 漂亮小姐姐
帥氣小哥哥
如果你也希望
得到將軍的回答
那掃描下方二維碼
加我私人微信吧
我在朋友圈等你
讀大學,還是先工作?
哪條路才能真正脫貧?
將軍你好,是這樣,我剛剛高中畢業,考得不是很好,只能讀專科,但是家里人不愿意我繼續讀書了,因為家里沒有錢。
父母都是農民,學歷較低,我還有個姐姐在讀大三,是本科。
我理解家里不讓我讀,但是至少要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爸就只是說讓我先去兼職,然后我跟他說填志愿的時候,他就反問我難道還準備讀嗎?
可是未來的路我心里不清楚,我很迷茫焦慮,對大學的生活也是很向往的,我不知道應該怎么辦?
將軍 · 答
希望你一定一定要看到我的回復,所以把你的提問放在了第一個。
一定要去讀書,不要放棄繼續學習,雖然聽起來有一種“何不食肉糜”的感覺,畢竟經濟困難擺在眼前,但我還是非常肯定的告訴你,這是暫時的。
你說能理解家里不讓你讀書,我也能理解父母的心情,大家的訴求都一樣,都是希望能補充經濟來源,幫家里也幫自己“脫貧”,但真正能擺脫貧窮、改善自己和家里狀況的路徑是讀書。
雖然這條路有點長,但你的人生更長啊。
大學生活當然很迷人,但我想,你向往的不只是大學的氛圍,也包括新的可能性,去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就是摸到了新世界的大門。
即便是讀專科,但也只有讀了,才有下一步專升本,甚至考研,從找工作的角度來說,有沒有專科文憑,待遇也是不一樣的。
咱們就從接地氣的賺錢這件事聊聊,你現在高中畢業,能找到的工作門類是非常有限的,基本都是從事服務行業,而且是最初級的(沒有說服務行業不好的意思)。
你的確能迅速的補貼家用、養活自己,但是未來幾年,你能進階上升的空間也非常有限,很可能工作幾年后,收入水平就觸及了天花板。
但是有了文憑,你可選擇的范圍更大,而你的努力是可以變成可視化的收入漲幅的,也可以說天花板來得不會那么快。
這兩種路徑,帶來的自我成就感和個人成長也是完全不同的,你站在山腰和站在山腳看到的風景真的完全不同。
所以,只要有一線可能,不要放棄繼續讀書。
落腳到學費和生活費的問題上,我能想到的三個辦法供你參考:第一,申請助學貸款;第二,你可以打零工;第三,向親戚朋友打借條借錢。
這三個方法,也可以并行,總之爭取一切可能爭取的機會,因為繼續讀書,一定是一筆穩賺不賠的投資。
另外,在跟家里溝通這件事的時候,能不能找姐姐幫你說服家人,她大三在讀,即將畢業,如果沒打算讀研,那再堅持一年她工作了,有了收入不再需要家里補貼,家里能稍微寬裕一些。
最后的最后,希望你一定要爭取到讀書的機會,好好學習,最大限度的伸展你的人生。
你手里握著選擇權,這是我們“過來人”再也回不去的機會啊!
擇偶標準與父母不同,
父母道德綁架,
應該怎樣選擇?
女,20多歲,一向喜歡性格要強,有主見的男生,前男友就是一個這樣的人,由于父母覺得我不適合那樣的人,怕我hold不住他,所以反對我們倆,用斷絕關系威脅我,分手了。
后來就走上了相親的道路,我愿意去試著交往的人都是和前男友相似的人,而父母中意的人,則是家境平平,為人保守,不求上進,只求踏實安穩的男生。
我和父母僵持不下,又做不到“翻臉”,心里一直都是很痛苦,求將軍開解。
將軍 · 答
你提到的擇偶標準的確與父母不同,但按你描述的“標準”來看,主要是指性格方面,而性格是相對隱性的,不是顯性的。
顯性的比如長相、身高、職業、籍貫等,這些是非常“硬”的標準,很難調和,但性格呢,就相對比較“軟”,是可以調和的。
所以,你和父母之間的擇偶差異并不是一條鴻溝,是有轉圜的余地的。
你提到保守和有主見,上進和追求安穩,這些的確是反義詞,但體現在每個人身上卻不是“全或無”的面貌。
性格特質是一個連續體。
只不過有人更接近保守那一端,有人更趨近有主見那一端,甚至在不同的情境之下,更接近哪一端都是有變化的。
你父母看重的那部分特質,未必就不會體現在你說的“要強有主見”的人身上,反之亦然。
只是你和父母都在過度強調“相反”和“不同”,這是一種人為的針鋒相對。
沒有絕對上進、有主見的人,也沒有絕對保守求穩的人,人的性格本身就是多面的。
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大意是說要學會“敷衍”父母,這個敷衍不是態度上的,而是技巧上的。
一些講不通的事,就不要硬碰硬,而是要學會以柔克剛。
舉個例子,上進的人如果沒有踏實的工作,也不叫上進,那你完全可以跟父母說他工作挺努力,很踏實,任勞任怨,一步一個腳印,何必要去強化他上進有主見的那一面呢?
你父母之所以對未來女婿的性格有要求,是因為他們最在乎他能不能給你幸福的生活。
那就投其所好,跟父母講他對你的好、聽你的話、尊重你、愛護你,父母要橘子就給橘子,不必強調你手里的是蘋果,更不必說服他們蘋果也很好吃。
以后關起門來過日子的是你們的小家庭,瑣屑小事你能承受就行,不必事無巨細讓父母知道,也就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沖突。
也不用拿一個絕對標準去衡量和定義對方,拿著錘子便看什么都是釘子。
還是開放式的心態面對相親吧,也許你以為的“保守、求安穩”的人也有上進的一面,只是你還沒看到。
發現男友腳踏兩只船,
我們應該繼續下去嗎?
女,24歲,公司職員,我和男朋友在一起有半年了,最近發現男朋友沒有和前任分手……我是看他手機才發現的。
之前他也和我說過一些這個“朋友”的事情,和我一起的時候還和前任微信聊天,我看他和對方的聊天是一式兩份,發給我的東西也發給那個女生,甚至我們一起做的飯也發給那個女生看,都是男方比較熱情主動。
如果不是我發現,他估計是不會那么快分手的,但是他和我一起的時間挺多的,在一起四個月,期間見過那個女生兩三次。
我真的完全想不到平時細心體貼的他會騙我們兩個女生那么久,真的太殘忍了,那個女生生病了他也沒有去看望,只是微信問候一下,好冷漠啊,當初愛得那么熱烈。
我和他在一起是因為久別重逢,自然而然在一起了,問過他有沒有和前女友聯系,他說沒有,分手的理由是雙方因為一點小事吵架。
從他倆聊天我也看得出來,相處確實是小心翼翼的,不像情侶,我發現之后,逼著他去分手,但是心里還是很介意,偶爾想起來會很難過,已經做不到信任這個滿口謊話的不負責任的男人了。
不想這件事的時候還是相處得很開心,做飯給我吃,給我按摩,帶我去玩,盡可能關心我,可能我的舍不得是不甘心和暫時離不開吧,不知道怎么去原諒,能不能做到原諒,時常折磨著自己。
對方已經跟沒事人一樣了,只是我生氣提起這件事的時候他表現得不知所措,挺難受的樣子,我們應該繼續下去嗎?
將軍 · 答
最終要不要繼續,取決于你自己,我只說我的看法。
從道德層面來說,他做的事情不道德,不負責,也是破壞關系的行為,沒有什么可辯解的。
退一步不談道德,咱們談談感情,我覺得你和另一個女孩都只是“工具人”,滿足他需求的工具。
他發的聊天內容都是一式兩份,一點沒走心,不僅侮辱你們的人格,還侮辱你們的智商,這是公司發郵件嗎?還搞一模一樣的群發?
在他心里,你和另一個女孩都是面目模糊的,不用加以區分,只要能滿足他享齊人之福的需求就行。
這讓我想起很多出軌男送禮物都是一式兩份……
我旅行給朋友帶手信,都會根據不同的朋友送不同的東西,因為我在考慮他們的喜好、特點、需求,這是起碼的尊重和在意,把他們每個人都當做一個真實的人,而不只是“朋友”這個身份而已。
從這個細節來看,他對你們都沒什么感情。
道德和感情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考慮角度,就是他對這件事的認知。
你提到他跟沒事人一樣,給我的感受是,在他看來,只要他跟另一個女孩分手,跟你在一起,問題就解決了,他已經處理好了。
他似乎沒有意識到,自己做錯的究竟是什么,也沒有意識到這個錯誤會帶來多大的傷害,如果他自己都沒有認清沒有反思,未來也許還當做一個無傷大雅的小插曲,重蹈覆轍。
他對你好不假,但他對你的好的同時也會對別人這么好,這種好還是你需要的嗎?
奶奶生病,家人
不帶她看病,我能做些什么?
我是您忠實粉絲,一直很欣賞您睿智思想,想跟您說說我的煩惱。
本人女,29歲,高校教師,小時候跟爺爺奶奶長大,爺爺脾氣暴躁,奶奶溫和但體弱多病,我跟奶奶很親近。
如今已在南方某城工作,也算安穩,而奶奶因年事漸高,身體大不如前,昨天聽說奶奶又跌倒鼻青臉腫,這是本月第二次頭暈摔倒,她有腦血栓后遺癥,近兩年還手抖。
我急壞了,給開快遞點的爸爸和小學老師叔叔打電話,質問怎么還不快帶奶奶去看病,數落他們一個(我爸)永遠也沒時間,一個(叔叔,跟爺爺關系不好)有時間也不過去。
他們就商量著下周一帶我奶奶去縣醫院檢查,雖然治不好,但緩解一下也行,但被我爺爺以疫情為由攔住了。
我氣壞了,打電話說了我爺一頓,然后他就罵我,還跑到我爸那邊哭鬧。
哎,我快被氣死了,老家的事很煩,真想不管,但又擔心奶奶,我該怎么辦?
將軍 · 答
你的提問雖然簡短,但有兩個詞格外引起我的注意,一個是“數落”,一個是“說了XXX一頓”。
無論主語和賓語是誰,這兩個詞都已經決定了,這不是一場愉快且有效的溝通,更何況,爸爸叔叔爺爺都是你的長輩。
你的訴求沒有錯,希望奶奶能有人照顧。而爺爺也好,爸爸和叔叔也好,為人夫為人子,是有責任和義務這么做的。
這個思維邏輯也沒錯,但如果這個思維邏輯是符合現實的,也就不用你這么著急了,不是嗎?
問題就是他們沒去帶奶奶看病,所以你要做的是想辦法讓他們去盡責任盡義務,別忘了你的目標啊。
數落和責備,并不能幫你達成目標,如果愧疚感對他們有用,其實都不需要你數落和責備,所以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建議用商量的語氣。
“我現在趕不回去照顧奶奶,能不能辛苦你們幫我帶她去醫院”;
煽情也可以。
“奶奶以前對我們這么好,現在生病了不忍看著她這樣難受”。
甚至還可以先“共情和體諒”長輩。
“我知道你們都很辛苦很忙,你們也不想看奶奶生病,如果真的病重了你們更操心,還是盡快去醫院,免得以后更麻煩”。
以上三種方式,都能讓長輩們感受到你跟他們是站在一邊的,而不是“不回家又做不了什么只會數落我們”的晚輩。
我媽以前跟我講過一個道理,她說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以“敬”字開頭的,你敬別人,別人才會敬你,別人就算不敬你,至少也不會讓你難堪。
不敢說這是一條絕對真理,但至少放在親人之間,尤其是晚輩與長輩的相處,把“敬”字放在溝通前面還是很有用的。
爺爺那邊,你可以打電話道歉,表示自己因為著急,語氣不好,話說重了。
給他個臺階,跟他撒撒嬌“如果奶奶病了誰來照顧爺爺,我也擔心爺爺”,老人家聽到這樣的話比較容易心軟,也就不會太固執了。
隔代人的感情我深有體會,我從小跟姥姥長大,因為沒有更多機會盡孝,心里始終愧疚,看到你為奶奶著急也觸動了我心底最柔軟的部分。
深刻理解你的焦急,但事緩則圓,想一想怎么能把這件事做得更妥帖,更容易實現你的目標,讓奶奶早點去看病,才是她最需要的呀。
受老師之托,做了一份
不喜歡的工作,該繼續嗎?
七月二十號左右,本科的老師給我發消息,說是他同學的學長要給女兒找家教,工作內容就是在小孩上完補習班后監督她做作業。
這是我很崇拜的老師,因為畢業論文我和老師的關系也近了很多,老師給我發這個工作也是出于好心,他特別強調了工作就是課后監督孩子學習,其它時間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我正在為讀研做準備要讀的材料,在家里學習時間不多,我想了想,按老師的描述會好點,就過去了。
可情況不是這樣,這個孩子要讀六年級了,但完全不愿意學習,我平時的工作就是和她磨時間,也只能讓她學一點。
我的時間幾乎全部花費在她身上,就算不學習,她也不讓我做自己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煩心事…
現在工作第五天,實在感覺這份工作沒有意義,而且把我本來的時間、心情、和家里人相處的時間全部花費了,可它的好處是,每熬一天,我就可以掙100塊錢。
雖然感覺有點不值,還是不想丟掉,但每天又提不起工作的精神,很折磨,也總想著再熬一下,一個月就過去了。
將軍,我想問兩個問題,一是您建不建議我回去;二是我想回去,但有點顧及可能會給老師(他的朋友覺得他眼光差,介紹的人不靠譜)、給這家人帶來的影響(家里人知道小孩的情況,一直給我說讓我別放棄孩子,聊天過程中我答應了)。
簡單來說就是我很在意這家人怎么看我的老師、怎么看我…我想知道如果真的要走的話,怎樣處理可以讓影響最小。我實在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懇請將軍解答。
將軍 · 答
你的提問雖然不是一個常見情境,但本質是相通的,每個人都會遇到,比如找了一份工作,工作了幾天發現與預期不符,全是麻煩,那這個時候是走還是留呢?
我的建議是留,但最終是走是留,你可以聽聽我說的,再做決定。
你現在想的都是你的失去,只從這個視角看問題,你做的決定可能也是有偏的,那我們來看看硬幣的另一面,你能得到什么。
首先,你能得到接觸真實社會的機會。
在你走進社會之前就先上了一課,怎么去調整預期,怎么適應現實,怎么開闊的看待問題,這部分學習內容,跟讀研要看的材料一樣重要;
其次,你能學到怎么與人相處。
如果你能搞定一個6年級的孩子,那你絕對前途無量。
怎么跟她相處,就是你以后步入社會怎么跟領導、同事、客戶打交道的提前預演。
就算最終沒搞定她,也可以做一番總結,哪里需要改善和提高,你有大把的經驗作為素材。
包括怎么跟孩子的父母打交道,也是一門功課。
第三,實際的收益和回報,既能賺錢,也是幫了老師一個忙,收獲了老師對你的信任。
總之,時間僅僅是一個月,不妨試試。
接下來說說具體的你可以怎么做,能讓你不那么煎熬,還能真的幫到孩子。
你可能在孩子面前太像個“監工”或是“老師”,就丟失了建立關系的切入口。
你可以不讓孩子叫你老師,這個稱呼本身就帶著距離感,讓她叫你姐姐,叫名字都行,你也別把她當學生,也別每天張嘴閉嘴都是學習。
先聊點她感興趣的事,據說現在小學生追星也很兇,她喜歡什么,有什么愛好。
這些話題雖然與學習沒一毛錢關系,但能幫你們建立關系,讓她感覺“不錯呀,這個姐姐蠻有趣的,蠻喜歡我的,我愿意跟她相處”。
孩子喜歡你了,就愿意聽你的話,讓她聽話的方式也可以有趣一點,不要那么死板。
比如,她今天先把作業做完,你就陪她一起玩點什么,早點做完,就能早點一起happy。
你也可以跟她分享,等她做完作業,你就給她講講她感興趣卻沒經歷過的事情,讓她感覺到學習是你們相處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她會更有學習主動性。
你還可以展示你的“共情”,以及跟她的“相似性”,你不是也有要學的材料嗎,你完全可以跟她說,你看姐姐也有要學的東西,也很讓人頭疼,要不咱們互相監督互相鼓勵,一起學。
讓她感覺到你跟她有很多相似性,你能理解她,她會有所改變的。
最后,無論你是走還是留,一定要跟老師和家長都溝通一下,讓他們了解現實,調整預期。
老師顯然不知道你面臨的困難,這樣的話即便你之后圓滿結束一個月的工作,你的努力和成績可就被埋沒了。
反之如果你的工作沒有讓家長滿意,但你提前跟老師說了情況,也減少了老師埋怨你的可能性。
也要跟家長說,我可能達不到你們的預期,但我愿意試試,如果沒有做到還請你們理解,這樣的溝通也讓家長調整預期,更客觀地看待你做的努力。
最后再啰嗦兩句,我做過很多次家教,實話說每次一開始都是硬著頭皮去的,跟小孩子打交道是很難的一件事,尤其還要讓他們學習,更是難上加難。
但這件事也很有趣,“混熟了”之后我也會被他們的可愛和純真感染。
每次感受到他們更接納我一點了,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體驗,這大概是成年人之間的交往收獲不到的一種別致感情,我很珍惜。
直到現在還有過去帶過的學生跟我保持聯系,我不敢說我做的多好,我教會了他們多少東西,但我想,當我們彼此交換真摯的感情之后,我至少讓一個孩子看到了這個世界上還有真誠和真心,不白相識一場。
希望有幫到你,也謝謝你的提問,幫我回憶起做家教的美好時光,以及我得到過的真誠和真心。
—— END ——
往期將軍知道
|| |
||
你的“在看”,我都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