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暴走大事件》
淺窺新聞娛樂化
曾聞一位網友說過:“……我新聞專業研復時,面試考官問我最喜歡的新聞類節目是哪個,我坦言——暴走大事件,哪怕面試官一臉懵逼……”
估計會有許多人像面試官一樣一臉懵逼,《暴走大事件》是什么新聞類節目?怎么從來沒有聽說過?那么先與大家介紹一下這檔節目。《暴走大事件》并非純粹的新聞類節目,準確的說是新聞類網絡脫口秀節目,是集新聞,綜藝、文學、心理、歷史、地理、政治、化學、生物于一體的全方位脫口秀類節目。因為具有脫口秀的性質,所以在所涉及方面尤其是時事新聞的評論與吐槽往往具有很強的諷刺效果,再加上主持王尼瑪語言搞笑幽默,所以在年輕人中這檔節目很受歡迎。
那么在年輕人中他受歡迎到何種程度?在文章開頭網友的評論可見一二,再則當在我們專業課上老師問及學生喜歡的節目時,許多學生紛紛提到了《暴走大事件》,由此可見一斑。當老師在學生的建議下一起看了一期這檔節目后,在短暫的搞笑幽默后提出了嚴肅的問題:新聞是否可以娛樂化?
老師的看法是新聞不能娛樂化。最重要的一點,新聞娛樂化往往會失去新聞的真實性。從專業角度講,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的根本。簡單地說,失去新聞真實性的新聞在相對程度上已經扭曲了事實,新聞不再是新聞,或許會成為娛樂八卦也難說。
而另一種看法是新聞可以娛樂化。其最主要的一點在于,在如今泛娛樂化的浪潮下,新聞走向娛樂化的道路也是趨勢之必然,也從而更易讓受眾接收新聞。
對于以上兩點,我都持保留意見態度。
不可否認,新聞娛樂化會造成新聞真實性遭到破壞。就《暴走大事件》上一期而言,其對于家暴事件的夸張化表演——表演者在頭插著一個代表家暴證據的菜刀,必然會造成不明真相的觀眾誤解,存在對于該種類新聞夸張扭曲現象。而且如《新聞聯播》這類節目是絕對不適合娛樂化的。
同時,也不可否認新聞娛樂化的趨勢。《暴走大事件》在年輕人中非常受歡迎,為什么?很重要一點便是其對于新聞娛樂傾向的吐槽。《暴走大事件》的主要受眾便是年輕群體,年輕人往往對于過度嚴肅的新聞保持著一種知道就好但不感興趣的態度,而該節目卻將新聞與娛樂相結合,再加上脫口秀般的諷刺與吐槽,迎合了年輕人叛逆的思想以及娛樂的心理。與此類似的網絡節目不勝枚舉,但都很受熱捧。
對于這兩種看法我之所以保留意見,是因為不管新聞是否娛樂化,其最根本的抉擇不在于節目本身,而取決于觀眾的需求。直白講,喜歡嚴肅正經的新聞的人那每天認真收看《新聞聯播》便是,喜歡通過犀利幽默搞笑的報道了解新聞的人追追《暴走大事件》也無不可。或者說,我可以看完《新聞聯播》后,再看看《暴走大事件》,兩者結合,對于新聞內容的判斷取向也會更加準確一點。
當然,我的想法是存在漏洞的,假設任新聞隨著娛樂化的浪潮,觀眾的娛樂傾向走遠,那接受到的不都是虛假消息了嗎?再以《暴走大事件》為例,第一,它是一檔脫口秀性質的網絡節目,所以它天然存在娛樂性,而且只在網絡發展,不是主流。第二,該節目在節目安排上有一個特點,就是在解讀新聞時往往會把原新聞讓觀眾先看一遍,所以觀眾首先接受到的是具有真實性的新聞,爾后再觀對于新聞的反諷吐槽才更加具有娛樂性。就此而言,《暴走大事件》可以說一直是一檔比較優秀的節目,它的重點在于塑造觀眾對于事件的三觀取向而不在于事件本身。
事實上,在當下網絡媒體泛濫成災的情況下,《暴走大事件》不可不謂是一朵奇葩,而重中之重的只是我們對于新聞的取舍態度罷了。
對于新聞娛樂化大家有何看法可在評論區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