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璇)距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還有400多天,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近日前往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了解到,目前,張家口冬奧賽區場館主體已完工,主要場館正為冬奧測試賽作準備。
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張家口賽區共將舉辦51個小項的比賽,產生51枚金牌,約占全部比賽項目的47%。賽區核心區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太子城及周邊區域,占地約11平方公里,共分為太子城、云頂和古楊樹三個組團。
張家口賽區功能組團分區。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供圖
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由清華建筑團隊引領全部規劃設計。作為北京2022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總規劃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張利表示,“可持續發展”是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提出的三大理念之一,在此理念影響下,張家口賽區內場館及配套建筑,冬季采用風電供熱,夏季采用自然通風、外遮陽等被動式技術,不需要設置空調,大大降低了建筑的運營能耗。
以張家口賽區的“雪如意”為例,設計過程中已充分考慮賽后利用問題,對建設要求高。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璇 攝
太子城場館組團中,沒有競賽場館,主要場館為奧運村,其緊鄰金代太子城遺址、太子城冰雪小鎮。據張利介紹,在太子城組團,比較突出體現的是如何實現地方經濟需要的合理規模開發,通過高品質的開發,來給國際冰雪勝地經濟提供未來發展的支持。
冬奧村和冬殘奧村。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供圖
云頂場館組團除了原有建筑,沒有新設永久性建筑,主要是因地制宜改造現狀的雪場,增加了若干條賽道,以滿足大回轉、坡面障礙技巧、U形槽等比賽規格需求。張利透露,該組團強調對現有場館、現有雪場的更新,同時,要強調臨時設施最大化,減少對雪場正常運營的干擾,“其中有一些臨時性的結束區設施在賽后會被取消。”
張家口賽區云頂組團賽道,造雪機轟鳴作業。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璇 攝
由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和國家北歐兩項中心組成的古楊樹場館群是一個完全新建的場館組團。備受矚目的“雪如意”——國家跳臺滑雪中心是我國首座符合國際標準的跳臺滑雪場地,也是張家口賽區冬奧會場館群建設中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競賽場館。
俯瞰備受矚目的“雪如意”。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供圖
建成后,這里將成為張家口賽區的主要形象場館,承辦冬奧會跳臺滑雪比賽,會后將用于國際比賽和國家隊訓練,以及包括旅游觀光、足球比賽、滑草等在內的一系列大眾體育休閑活動。
“雪如意”頂部的觀景平臺被稱為“頂峰俱樂部”,環形觀景平臺共3900平方米。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璇 攝
冬奧會期間,“頂峰俱樂部”可用于觀看跳臺滑雪比賽,賽后可用作觀光和會議使用。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璇 攝
而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將是中國首座經國際認證的冬季兩項比賽場館,賽后將繼續承辦世界級賽事以及作為國家訓練推廣基地使用。
俯瞰國家冬季兩項中心。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供圖
連接各場館的是一個平均高度在8米左右,周長3公里的半圓步行云臺“冰玉環”,賽時便于觀眾來往于場館間,賽后可以對漫步大道進行改造,用于娛樂、餐飲、演藝、休息、展覽等功能。
視線順著“雪如意”賽道延展,可見冬季被白雪覆蓋、自然地嵌入周邊山體的“冰玉環”。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璇 攝
張利介紹,賽后,整個山谷地表生態系統將盡最大可能恢復,通過冬奧會的舉辦,基礎設施、機會、人才、資金等資源會形成反向輸送,帶動整個地區共同的發展和進步。
上一篇:韓國女星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