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劉偉強新作《水餃皇后》,持續領跑今年五一檔。電影鏡頭下,一碗熱氣騰騰的水餃,串聯起了一位平凡的單身媽媽締造出的高光人生。
以《無間道》《古惑仔》聞名的劉偉強,近年鮮有鏡頭對準故鄉香港。當《水餃皇后》放映廳,許冠杰的《半斤八兩》伴隨著銅鑼灣街頭的叫賣聲響起時,恍然驚覺,這位慣用槍火描摹江湖的硬核導演已溫柔轉身,將半生記憶,揉進了舊時香港的煙火人情,包裹著時代記憶,也包裹著關于母親的私人回憶。
劉偉強說,《水餃皇后》記錄的是普通人在這片熱土奮斗打拼的時代縮影,但同時,這部電影也是一封寫給媽媽的情書。
導演劉偉強
01
“傳奇”臧姑娘
15歲時,劉偉強全家從郊區搬到香港島的銅鑼灣。
從他家走路十多分鐘就是碼頭。70年代的碼頭上,人來人往,賣小吃的小販成群結隊,熱鬧非凡。劉偉強常常跑到碼頭買吃食。
臧姑娘水餃是碼頭上人氣鼎旺的攤位,她為人熱情,做的水餃好吃,要排長隊才買得到。她一個青島姑娘,帶著兩個女兒,只身來到香港,無依無靠,她沒有退縮,反而靠雙手,把一個水餃攤做到上市公司,闖出了一片天。臧姑娘的故事,全香港人都知道。
兩年前,劉偉強聽說華人影業要開發一部關于臧姑娘的電影,他毫不猶豫地表示,“我想拍這個故事”。當時很多人以為他在開玩笑,“劉偉強,你別玩啊,你可是拍《建軍大業》《中國機長》的。”劉偉強卻說,“我不只會拍‘砰砰砰’,我真的想拍臧姑娘的故事。”
02
馬麗不必講方言
找馬麗出演臧姑娘,邀約過程十分順利。
馬麗第二次與劉偉強碰面時,原本是來談劇本的。劉偉強卻合上劇本,往桌上一拍:“先不要談劇本。這部戲,拍不拍?”馬麗爽快地抓起劇本:“拍!”
很多人提出過質疑——頂著“喜劇女王”的標簽的馬麗,能否撐起一部正劇?
劉偉強的回答帶著港式直率:“我看過她在《獨行月球》演的女高管,夠勁!”
事實上,劉偉強很早就看到了馬麗身上臧姑娘的影子:“她是單親家庭長大,和母親相依為命的經歷,與臧姑娘共鳴。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她跟臧姑娘一樣的骨氣和韌勁。”
劉偉強說,最像的是馬麗當時的狀態,她整個人都投入進了角色,她就是臧姑娘。
臧姑娘的原型是青島人,有人提議,讓馬麗在電影中講方言,劉偉強搖頭:“當年銅鑼灣的街頭,潮州話、上海話、山東話和粵語混在一起,才是真正的香港。”
03
拿刀的母親原型是“我”的媽媽
電影里有兩場戲,讓劉偉強幾度落淚。
一場發生在碼頭。面對前來收保護費的大B哥,臧姑娘揮起菜刀,護在兩個女兒面前。大B哥脫口而出“真像我老母。”畫面映出的,是他媽媽早年對抗拆遷隊的一幕。
這一幕正是劉偉強的真實經歷,他的媽媽就是那個拿刀對抗拆遷隊的原型。
20世紀70年代,居住在香港元朗農村的劉家某日遭拆遷隊突襲,劉偉強說,母親舉著菜刀擋在門前,大聲喊道“這是我的家,你們敢過來我就和你拼命!”母親的背后,是六個瑟瑟發抖的兒女。
當監視器屏幕上,馬麗為保護女兒們,揮刀指向黑道大哥時,監視器后的劉偉強落淚了,劉偉強坦言,拍攝現場,馬麗倔強的背影與記憶中的母親重疊。母親去年以90歲的高齡離世,電影剪輯時,劉偉強找出小時候和媽媽的全家福合影,悄悄放進了電影。
“電影里,我投射了很多對媽媽的感情。這是我寫給媽媽的一封情書,”劉偉強說。
私人情感的投射,讓電影充滿粗糲的真實感。馬麗亦是如此。
劉偉強記得,拍攝臧姑娘奔喪回家那場戲時,馬麗的眼淚是“噴涌而出”的,開拍前,馬麗已經“哭得不得了了”。
那是一場重頭戲,拍攝前,劉偉強讓馬麗先錄電影里念信的旁白。
那是一封臧姑娘寫給媽媽的信,電影中呈現的版本,是馬麗改后的版本,她在信里增加了自己想對媽媽說的話,“人真的會有下輩子嗎?如果有的話,我當媽,你當女兒,我來照顧你,這樣你就沒那么辛苦了。媽,我愛你!”
旁白錄制過程中,馬麗已經哭了起來。正式開拍時,有人提議,要不要用一些技巧克制表演?馬麗不同意,“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是真實的,那種撕心裂肺是我想要的。”
電影路演時,劉偉強悄悄溜進觀眾席,再看這場戲時,他與母親已天人兩隔,心中泛起的情緒,與拍攝時早已兩樣。“如果現在再拍一遍那場戲,可能馬麗還沒哭,我就先哭了。”劉偉強說。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