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的作品會遭遇如此失敗,我注定不如他人嗎?”
藤子 · F · 不二雄,也就是藤本弘在當時這般苦惱著。
從1969年開始,藤本弘傾注心血創作的哆啦A夢,不僅收視率如此凄慘,甚至慘遭腰斬。60年代以藤子不二雄名義發表的大熱作品《小鬼Q太郎》就像是一條標桿,人們自那以后評判藤子的作品,都是以Q太郎為標準的。從常盤莊時期走來的伙伴們所組成的零工作室,也在71年解散掉了,赤冢不二夫、石之森章太郎紛紛都已有了很出色的代表作。尤其是高中時期就開始共用筆名、親密無間的創作伙伴安孫子素雄的作品風格更偏重于劇畫,以及對于當下社會的諷刺,變得越發極端。雖然共用筆名,在風格上以及創作的道路上,安孫子素雄已和藤本弘漸行漸遠。
1965年,兩人合作的《小鬼Q太郎》在TBS臺播出,不二家糖果贊助。播放時間長達兩年,這期間,Q太郎成了不二家糖果的搖錢樹,但是漸漸地,Q太郎開始賣不出去了。于是《小超人帕門》(藤本)、《怪物君》(安孫子)接連在TBS播出。最后一部《烏梅星殿下》播出,可人氣持續走低,《烏梅星殿下》半年便草草結束。
60年代末70年初,劇畫的流行沖擊了漫畫的市場,安孫子開始嘗試劇畫的風格,而堅持著自己的信念,為孩子們創作漫畫的藤本弘,卻繼續在畫《宇宙小毛球》之類的兒童漫畫,生不逢時的《宇宙小毛球》,也遭遇夭折的下場。
在這一時期,實際上安孫子素雄要比藤本弘成功得多。
兩人雖然在70年代初期就已經各自創作漫畫,但是共用藤子不二雄這個筆名,直到1987年才正式拆伙,安孫子素雄使用藤子不二雄A,藤本弘使用藤子不二雄F(后在石之森章太郎的建議下更名為藤子 · F · 不二雄)。
國人最熟悉不過的劇畫作品《毛澤東傳》,藤子不二雄A著
1969年到1971年這三年間,竟沒有藤子不二雄的作品被改編成動畫。直到1971年,日本臺再次將由藤本弘獨自執筆的《新小鬼Q太郎》搬上熒屏,以《新小鬼Q太郎》為題,播出了整整一年,隨后藤子不二雄的作品再次斷了檔,此時,日本臺的制作人來到了小學館,便發生了第三章所講述的故事。74年初,藤本弘收到了小學館的消息,要求停止掉《哆啦A夢》的連載,盡快進行新作的創作,藤本弘不愿停止自己苦心經營了近五年的《哆啦A夢》,與小學館商議在進行新作《三樹夫和米吉喔》的創作同時,繼續在《小四》上創作《哆啦A夢》,雖然保住了《小四》,但是《好孩子》、《幼稚園》、《小一》上的《哆啦A夢》,卻結束了。
1974年,這一年是藤本弘人生的轉折點。
藤本弘找到了小學館,要求提升自己的原稿薪水,因為小學館的薪水確實太過低廉了,藤本弘的要求并不過分。然而小學館顧忌的卻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只是單單為藤本弘增長了原稿薪水,勢必會引起其他的漫畫家不滿。在雙方協商的結果下,小學館決定為《哆啦A夢》推出6卷單行本,于是在1974年的7月開始到75年元日,推出了6卷哆啦A夢的單行本漫畫,也就是現在眾所周知的“瓢蟲版”《哆啦A夢》單行本漫畫。原本計劃6卷便完結,在第6卷的封面上,故事的主角們揮手和讀者們說再見。“回到未來世界”就是第6卷的最后一篇。原本計劃中的單行本漫畫在第6卷就此結束,然而沒想到的是《哆啦A夢》竟然出人意料的熱銷。
《哆啦A夢》第6卷的封面
1975年4月,第6卷發售的4個月之后,小學館繼續推出了單行本第7卷,第一個故事就是“哆啦A夢回來了”。瓢蟲版直到1996年5月發售至45卷,同年,1996年9月,一代漫畫大師藤子 · F · 不二雄與世長辭。
藤本弘的《哆啦A夢》并不是無聊、沒有人氣的漫畫,只是在當年,局限于小學館的學年志的連載,無法施展拳腳。在單行本推出后,一下子受到歡迎。75年《哆啦A夢》的銷量達到100萬冊,自此銷量以每年倍增的速度76年突破200萬、77年突破500萬、78年突破1000萬、79年突破2200萬…
藤本弘那時的堅持取得了成功。1976年《哆啦A夢》動畫版再次開始制作企劃,1978年確定在朝日臺播出,1979年播出,迎來了藤本弘的全盛時期。
從70年代直到現在這40多年間,《哆啦A夢》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雖然藤本弘本人現已駕鶴西去,但是他的漫畫精神,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業界的新人,以及全球的讀者們。
那只名為哆啦A夢的未來世界機器貓,永遠會陪在孩子們的身邊。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官方網站: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