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瞬 劉茜
隨著美國所謂“對等關稅”的沖擊,中國外貿領域迎來巨大挑戰。不過,依托中國外貿和中國制造的強勁韌性和競爭力,全國從上到下都在齊心應對關稅沖擊,謀實策出真招應對此次關稅沖擊。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各級政府、商協會組織、大型互聯網企業、商超、流通企業聚焦外貿企業的“急難愁盼”問題,正積極出臺多項舉措,多渠道、多形式、立體化助力外貿企業破局突圍。
外貿大省、強市率先行動
針對不斷變化的外圍局勢和中國外貿企業目前遇到的挑戰,政府層面已展開積極應對。
在4月10日舉行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近日,商務部已組織有關商協會、大型商超和流通企業座談,研究更好發揮各自優勢,幫助外貿企業擴寬內銷渠道。
全國各級地方政府也正積極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尤其是一些外貿大省、強市已率先行動起來,聚焦外貿企業的“急難愁盼”的問題“送資金、送政策、送服務”。
作為外貿第一大市,深圳首當其沖。對于當前的關稅沖擊,深圳有關方面提出要最快速度行動起來,把市場開拓作為重中之重,積極主動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服務和支持企業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深圳市商務局等部門于4月正式啟動“逐新前行 質升量穩”外貿政策宣講系列活動,為外貿企業送上政策“及時雨”。同時,深圳有關方面還在近期推出“深企e貿”產品,深圳的外貿企業可借此獲取全球采購商信息,精準對接潛在客戶,提高客戶獲取效率。
上海市商務委總經濟師羅志松在4月11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上海出臺了建立服務企業走出去協調機制、打造企業出海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等相關支持政策。
福建省商務廳官網消息顯示,為推動福建省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福建省深化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到將聚焦紡織服裝、箱包、食品等傳統優勢出口行業,建立省市縣分級分類聯系重點外貿企業機制,聯動行業商協會深入摸排外貿企業需求,“一對一”幫助開拓國內市場,消納部分出口受阻產品。根據企業出口、內銷情況,動態調整重點聯系企業名單。
多方助力開拓國內市場
各大商協會、大型互聯網企業、商超、流通企業也在積極行動。
4月11日,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等八家行業協會聯合發布《關于推動商貿流通行業拓展內銷市場的倡議書》。
“鼓勵企業利用專賣店、快閃店、集合店、電子商務、社區團購等新業態新模式,擴大外貿產品內銷規模。”倡議書表示,支持外貿企業與商貿流通企業聯合開發適合國內市場的產品,培育自主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而批發零售企業要優化采購機制,優先外貿產品進入國內市場,提供渠道支持和數據支持,助力外貿企業精準對接國內消費需求。倡議書同時強調,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組織產銷對接會、培訓會等活動,幫助外貿企業了解國內市場需求和標準,推動產品適銷對路。
在這一倡議之下,國內各大電商平臺和商超、流通企業也已做好準備。京東、盒馬和叮咚買菜等平臺迅速響應落地。其中,京東將在未來一年內,大規模采購不低于2000億元出口轉內銷商品;盒馬和叮咚買菜則通過釋放需求、開通綠色通道等方式,幫助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此前,永輝超市、華潤萬家等線下商超已率先行動起來。
攜手共筑市場“信心墻”
過去一周,上市公司積極行動,或以回購增持等方式“硬核護盤”,或積極通過各種舉措提升對抗風險的能力,攜手投資者共筑市場“信心墻”。
上市公司掀起回購、增持熱潮。4月7日以來5個交易日,共計131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購計劃,金額上限合計497億元;共計79家上市公司披露大股東、董監高增持計劃,金額上限合計391億元。
小商品城表示,目前義烏國際商貿城有3000余家商戶參與對美貿易,其中直接開展對美貿易的商戶為100余家。對于美國加征關稅造成的利潤空間壓縮等問題,商戶普遍表示可通過商品漲價、提高產品附加值、優化生產流程、增強企業自身競爭力等方式來降低影響。新北洋也表示,公司將持續聚焦資源,堅定海外市場結構調整的信心,加速海外市場拓展重心向高成長性區域的轉移,全力挖掘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新興發展中國家以及歐洲市場的潛力。
中航光電4月13日晚公告表示,公司高度重視黃金等大宗原材料價格波動,并已納入成本控制專項工作;在研發端,公司從鍍層技術入手,探索黃金鍍層的替代方案,并對相關技術和工藝進行優化,以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總體來看,大宗原材料尤其是黃金價格上漲對公司經營成本影響可控。
跨境電商作為當前中國外貿的重要新增長極,在本次關稅沖擊中同樣受到影響。對此,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會長王馨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建議:“行業應盡快掉頭,往歐洲、中亞、東南亞、中東等市場去發展。”她坦言,我們的產業要升級,要做主動型經濟,提高產業制造能力,往高科技企業、高利潤產品、更有品牌化的方向發展。
王馨也認為,中國跨境電商依然是有競爭力的,“中國是供應鏈大國,同時加關稅不只加中國,相對而言中國的供應鏈仍有優勢。”
“可以看到,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潛力不斷釋放,穩經濟、穩外貿政策接續發力,中國外貿有信心、有底氣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