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7年,美國就曾對華挑起貿易爭端。和當時相比,中國應對本輪貿易戰存在幾個特點。首先,應對美國關稅升級,我國政策儲備充足、應對有序。經歷了8年貿易戰,我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就如何應對美新一輪對華遏制打壓作出全面部署,強調要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據外部影響程度動態調整政策,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可以說,針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我們早有預判,對其可能產生的沖擊影響作了充分預估,搭建了多部門協作的系統應對體系,做到“心中有數、手上有招”。其次,自2017年美國發動貿易戰以來,我國在壓力中持續發展,錘煉出中國經濟的韌性,構成我們應對外部挑戰的核心優勢。近年來,我們著力推進市場多元化,對美市場依賴度持續降低,對美出口額占比已由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我國目前是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新興市場開拓成效顯著,成為我國外貿發展新支撐。同時,通過供需兩端協同改革,國內經濟循環不斷改善,經濟內生動力持續增強。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有出口實績的數十萬企業中,接近85%同步開展內銷業務,內銷金額占銷售總額的近75%,內需市場的容納效應日益顯著。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我們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深度融合,創新驅動效應凸顯。即使面對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在人工智能、芯片、人形機器人等科技前沿領域,我們還是取得了巨大突破,充分體現了中國科技創新的活力。最后,美國種種極限施壓、脅迫訛詐的貿易霸凌行徑,使得人民群眾對美單邊主義、霸凌主義的本質看得更加透徹,全民族上下的認識高度統一,為我國堅決反制美國這一輪遏壓提供了強大的社會輿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