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記!農(nóng)村生活的七大禁忌:這些事碰了要出大事
173 2025-07-05
山西五臺山的主要景點如下:一、寺廟建筑類
1、顯通寺:五臺山最大且最具文化看點的寺廟,有純銅打造的銅殿和全石結(jié)構(gòu)無梁無柱的無量殿。是五臺山最古老的寺廟,始建于東漢永平年間(58-75年),由天竺高僧迦葉摩騰、竺法蘭創(chuàng)建,初名“大孚靈鷲寺”,后多次擴建,清康熙年間更名為顯通寺。現(xiàn)存建筑多為明清風(fēng)格,寺內(nèi)銅殿、銅塔為明代鑄造的藝術(shù)珍品。
相傳寺廟選址時,文殊菩薩顯靈指引,與印度靈鷲山形似,故在此建寺。
2、 塔院寺:標(biāo)志性建筑是大白塔,為五臺山的象征,人們常順時針繞塔祈福。大白塔為五臺山標(biāo)志性建筑,始建于北魏,明代重建。塔高56.4米,內(nèi)藏印度阿育王所造舍利塔。 相傳塔內(nèi)供奉文殊菩薩發(fā)舍利,繞塔祈福可獲智慧加持。
3、 五爺廟:原名萬佛閣,是五臺山香火最旺盛的地方,傳說五爺有求必應(yīng),很多人來此求財。是五臺山香火最旺的寺廟,主供龍王五太子(五爺),傳說其有求必應(yīng),尤以求財靈驗著稱。 相傳:五爺為文殊菩薩化身,鎮(zhèn)守五臺山風(fēng)水,護佑百姓風(fēng)調(diào)雨順。
4、殊像寺:文殊菩薩的道場,殿內(nèi)供奉著五臺山最大的一尊文殊菩薩像,不少家長和學(xué)子來此祈求學(xué)業(yè)順利。
殊像寺的傳說主要圍繞文殊菩薩展開。相傳,文殊菩薩曾在此顯圣,并留下圣跡。殊像寺因此得名,成為五臺山著名的文殊道場之一。
傳說中,文殊菩薩曾在臺山講經(jīng)說法,吸引了眾多信徒前來聆聽。一天,菩薩化作一位貧苦老婦,衣衫襤褸,手持破碗,來到寺中乞食。寺中僧人見她衣衫破舊,心生輕視,未予理睬。老婦見狀,便在寺前坐下,開始講經(jīng)說法。她的言辭精妙,吸引了眾多僧人和信徒前來聆聽。講經(jīng)結(jié)束后,老婦突然消失,眾人這才意識到她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此后,殊像寺成為文殊菩薩顯圣的圣地,吸引了無數(shù)信徒前來朝拜。寺內(nèi)供奉的文殊菩薩像也被視為靈驗無比,成為五臺山的重要佛教文化遺產(chǎn)。
5、 菩薩頂:黃廟之首,是皇家寺院,用三彩琉璃瓦覆蓋,康熙、乾隆來五臺山時曾在此居住。菩薩頂位于五臺山臺懷鎮(zhèn)靈鷲峰上,是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也是五臺山黃廟的領(lǐng)袖寺。
這里流傳著許多神奇的傳說:
文殊菩薩顯圣: 相傳,菩薩頂是文殊菩薩居住的地方。文殊菩薩曾在此顯圣,留下許多圣跡,例如殿前的108級臺階,象征著人間108種煩惱,每踏上一級臺階,就能消除一種煩惱。
康熙尋父: 傳說順治皇帝在五臺山出家,康熙皇帝曾多次到五臺山尋找父親。一次,康熙在菩薩頂遇到一位老和尚,老和尚告訴他:“佛門廣大,來去自由,有緣自會相見。”康熙聽后豁然開朗,不再執(zhí)著于尋找父親,并在菩薩頂題寫了“五臺圣境”的匾額。
乾隆龍袍: 乾隆皇帝曾六次到五臺山朝拜,并在菩薩頂留下了許多御筆題字。相傳,乾隆皇帝在菩薩頂禮佛時,將自己的龍袍脫下,披在了文殊菩薩的塑像上,以示對文殊菩薩的尊敬。
文殊腳印:在菩薩頂?shù)拇笪氖獾詈髩ι希幸粋€巨大的腳印,相傳是文殊菩薩留下的。這個腳印長約一尺,深約一寸,清晰可見,令人嘆為觀止。
無字碑:菩薩頂?shù)纳介T外,矗立著一座高大的漢白玉石碑,碑上沒有任何文字,被稱為“無字碑”。相傳,這座石碑是文殊菩薩留下的,碑上的文字只有有緣人才能看到。
這些傳說為菩薩頂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也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前來參觀朝拜。
除了傳說,菩薩頂?shù)慕ㄖ矘O具特色。 菩薩頂?shù)慕ㄖ渣S色為主,金碧輝煌,氣勢恢宏,彰顯了皇家寺廟的尊貴地位。 菩薩頂?shù)慕ㄖ诤狭藵h藏兩種風(fēng)格,既有漢式建筑的飛檐翹角,又有藏式建筑的鎏金銅瓦,獨具特色。
菩薩頂是五臺山最著名的寺廟之一,也是五臺山佛教文化的縮影。無論是神奇的傳說,還是精美的建筑,都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6、 黛螺頂:要登1080個臺階才能登頂,可朝拜五方文殊,是五臺山的小朝臺。
傳說康熙皇帝在五臺山禮佛時,曾用“螺黛”(一種青黑色礦物顏料)為隨行的民女梅枝畫眉,梅枝為紀(jì)念此事,請旨將山名改為“螺黛”,康熙將其顛倒為“黛螺頂”
7、 羅睺寺:寺內(nèi)有“開花現(xiàn)佛”的奇特景觀,在特定時間,殿內(nèi)的木制蓮花會緩緩開放,露出里面的佛像。
相傳羅睺寺的名稱與釋迦牟尼佛的兒子羅睺羅密切相關(guān)。據(jù)佛教經(jīng)典記載,羅睺羅是釋迦牟尼在俗時的兒子,十五歲隨佛出家,成為佛教史上第一個沙彌,后證得阿羅漢果,被譽為“密行第一”。傳說羅睺羅曾在羅睺寺所在地顯圣,并留下足跡,因此寺廟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為供奉羅睺羅的道場。羅睺寺最著名的景觀是“開花現(xiàn)佛”,這一裝置位于寺內(nèi)第四重殿。殿中央有一朵木制大蓮花,內(nèi)含四尊佛像(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彌勒佛)。通過地下機關(guān)驅(qū)動,蓮花瓣會緩緩綻開,露出佛像,形成“開花現(xiàn)佛”的奇觀。這一裝置不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也象征著佛教中“開方便門,示真實相”的教義。
8、 廣濟寺:俗稱西寺,創(chuàng)建于至正年間,大雄寶殿和殿內(nèi)塑像保存完好,殿前有唐代八角形石幢。
傳說文殊菩薩曾在廣濟寺顯靈。某年大旱,百姓求雨無果,寺內(nèi)僧人虔誠祈禱,文殊菩薩現(xiàn)身,手持凈瓶灑下甘露,解除了旱情。此后,廣濟寺成為求雨圣地。
二、自然景觀類
東臺望海峰:海拔2795米,是觀云海賞日出的最佳處,臺頂上建有望海寺和笠子塔,寺內(nèi)供“聰明文殊菩薩”。
西臺掛月峰:海拔2773米,月墜峰巔時儼若懸鏡,臺頂?shù)姆ɡ姿鹿┓睢蔼{子吼文殊菩薩”。
南臺錦繡峰:海拔2485米,春夏秋三季風(fēng)姿秀美,漫山遍野都是瑤草香花,臺頂普濟寺供“智慧文殊菩薩”。
北臺葉斗峰:海拔3061米,是五臺山最高的山峰,有“華北屋脊”之稱,頂有靈應(yīng)寺,供“無垢文殊菩薩”。
中臺翠巖峰:海拔2894米,頂平臺廣,形如雄獅,遍布龍蟠石,形成石海奇觀,中臺演教寺供奉“孺童文殊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