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村風水之說
高村風水之說
作者:楊增彥
高村,位于上團城鎮的東北端,是座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的千年古村。據傳,建村大約在隋唐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現有村域面積5.16平方公里,人口3321人。

相傳,高村初建村時,居民只有黃、張、孔、甄等姓,其后又來了杜、王、魏等姓,現今的古地名如:黃家灘、張家甕、杜家墳、王家墳、魏家墳等依然存在。千百年來,高村有著很多的傳說故事,而村莊的風水之說,便是其中之一。
風水學是一門深奧的學問,說白了也就是環境學。風水學上認為,一個好的居住或建筑環境,能夠平衡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而帶來健康、幸福和繁榮。
談到高村的風水,可從兩個方面說起,即外環境和內環境。外環境:村莊雄居于北洺河南岸,地轄洺水兩岸,西高東低,隔河就是云嶺山脈。古語云:十里長崗出宰相。就是說如果有連續十里之長的山崗之地,定是風水寶地,就能夠誕生像宰相這樣的大官。那云嶺山脈則是一條四十多里長的山崗龍脈,但在北宋年間,被來武安就任的黃姓縣官(南方人,識風水)故意破壞了,而高村正居龍懷,可謂是絕佳的風水寶地。

高村人平常把地塊分為三部分,即嶺地(北洺河北岸上的所有地塊),河地(河套內的所有地塊)和上岸地(指洺河南岸的所有地塊)。在高村有一個“扒開牛角彎,高村吸袋煙”的說法,其意思是,如果牛角彎這個地方被洺河水沖垮,高村就會被淹沒,說明了這個地方的重要性。
牛角彎地在北洺河的南岸,高村的最西北角,總面積約有百十來畝,四個生產隊均有地塊,而真正像牛角的地塊只有十來畝,其地塊南北狹長,彎如牛角,長約百十來米,屬第八生產隊所有,且地勢最低,酷似老牛頭朝西北,正在彎頭抵觸。據說,高村的長久平安,牛角彎起了決定性的保護作用。這塊地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因北洺河鐵礦開礦被占用了。
內環境:高村人習慣性地把村內劃為:東頭、西頭、后街三塊,由五個村閣把口,分為東、西、南、北、中,即東為紫來閣,西為水仙閣,南為賜福閣,北為天成閣,中為厚德閣。五個閣子象征著金、木、水、火、土五行,既相生又相克,平衡著高村的陰陽格局,使得高村能夠保持穩步發展。五個閣子在文革時全部被毀,現在的賜福閣和水仙閣,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新蓋的。

在高村自古就有:“高村形狀像個龜,頭朝東南尾西北,旱池部位是關鍵,幸福安康不足奇”的說法。不難理解,高村的三個旱池是村脈的關鍵,分別代表:福、祿、壽,即硯瓦池為福,在村莊的東南,是烏龜之頭,主宰文人、官員;西旱池為祿,在村莊的西北,是烏龜之尾,主宰財富、人丁;皂莢池為壽,在村莊的中部,是烏龜之背,主宰鎮宅、長壽。
風水學上有句口訣:“龜形之地藏富貴,子孫昌盛福無邊;尋龍點穴看龜形,榮華富貴自可期”。意思是龜形的地貌結構,是風水寶地的一種代表,這種地形能夠聚集天地之氣,將財富與福祉牢牢地掌握在手中,象征著事業繁榮,家族興旺,長久安定。
據傳,清咸豐年間,武安來了一位姓沈的風水大師,是南方人,其人精通奇門、術數,對堪輿學有著很深的造詣。說是當他走到杜莊崗面西遠眺,見一村莊地勢較高,形狀如龜,高宅門樓,清晰可辨。心中甚是納悶:“龜在高處怎能生存?此村如此富裕,其中必有蹊蹺”。帶著疑問特地前來高村一探究竟。

當他走到村邊,發現有一旱池(指硯瓦池)位置正在烏龜口下,心里忽然亮堂,自言自語道:怨不得此村能夠生存,是烏龜有水喝啊!又想,烏龜這樣龐大,僅此一水池供養有點勉強,倘若再有一水池就好了。他邊走邊看,一進村便發現了皂莢池,他一拍腦門“哦”了聲,自語道:“原來如此!怪不得這個村子能夠長居久安,興旺發達,原來是兩個水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再往前看看,是否還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當他走到了村西北,又發現一個較大的旱池(西旱池),很是讓他驚訝,暗暗贊嘆:“這個村子定有風水高人,要不然怎么會有這樣恰當的風水布局呢?且水池位置均在關鍵的穴位上!我干脆去拜謁一下保長(村長),探探這村的高人究竟是什么來頭”。稍后他便找到了保長,相互交流了很多看法,并精準地說出了高村當時幾名在外當官的官銜和近期村內所發生的幾件事情,使得在場的所有人聽了無不震驚,佩服的五體投地,隨后便熱情款待,并讓他留宿住下。最后他為了表達對高村人的感謝,就提出了在村子東南蓋魁星樓的建議,并闡述:“如果在烏龜的頭部蓋上魁星樓,高村必定會出大文人和大官”。高村人深知他非是一般的風水師,便立即采納了他的建議,并在他的指導下測量規劃,擇好吉日馬上施工。當把魁星樓蓋到半截時,鄰村人卻在夜間偷偷地給掀了,再蓋再掀,反正不讓高村人蓋起魁星樓。事后才知道,是鄰村人聽到了高村蓋魁星樓的內部信息,便起了嫉妒之心,就是說如果高村出了大官,那么就蓋住了他們村的名望和影響力,所以才在夜間派人偷偷地故意破壞。后來高村人為了與鄰村之間的友好和睦,舍己讓人,最終決定放棄,徹底不蓋了。

據老人們講,魁星樓的基礎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還是存在的,很多人都見過,也都聽說過魁星樓沒有蓋成的故事。后來生產隊為了擴大耕地,就把魁星樓的地基徹底清理了,現在這個地方已變為農田,什么也看不到了,除非深挖才能看到根基底石。
常言道:吉人自有天相,好人必有好報。從一個魁星樓建設失敗的故事,就能夠窺視出高村人,自古以來就有著和善忍讓,寬厚待人的傳統美德,有著厚德載物,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要不然高村就不會發展到今天的經濟繁榮,事業興旺,人才輩出的境地。
據不完全統計,高村目前已知的博士后2人,博士9人,碩士35人,國外留學生3人。科級以上級別的干部51人(包括退休干部)。
現在的三個旱池都已修建,其中的兩個進行了擴大,并在旱池的岸邊建設了廣場,成為村民娛樂、健身、消遣的場所,也是高村的重要景點。
千年古村蘊智慧,厚重文化鑄傳奇。高村的傳說故事還有很多,且待下回分解。
作者:楊增彥,男,武安市上團城鎮高村人,武安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公元2025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