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宅旺氣指南 四步自檢法 免看風水師
73 2025-08-17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稱謂,它就像人的名字一樣,是一種文字符號標識。但這種文字符號標識的形成,大都與這個地方的歷史文化有關。而咸陽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歷史長河中形成奇奇怪怪,十分有趣名字,這些地名的來歷,曾在民間流傳生動有趣的傳說故事,不時代怎么變遷,這些地名傳說故事,仍會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1“玉璽”丟于此地——留印村
留印村是咸陽一個不大的村莊,人口不多,也不出什么特產,然而它在唐人詩詞和《咸陽志》中卻經常出現,說起來還有一段傳說故事呢!
傳說公元783年的初冬,唐德宗在叛軍兵臨長安時,倉皇出城逃往奉天。夜行半路,官娥衛隊、文武百官疲憊不堪。隨后一輛黃車是馱載皇帝玉璽的印車,四名掌管玉璽的符寶郎沒精打采地走在前面。車行在原上,駕車的馭手狠勁地用鞭竿在馬屁股上一戳,車子狂奔起來,只聽“嘭”的一聲,車轱轆被什么墊住了,跳了起來。當時誰也沒有注意到這個意外。誰想又往西走了一段路程,卻發現車廂里用絲綢包裹著的八顆玉璽,竟丟了兩顆。四個符寶郎大驚失色,急忙驅馬回身去找,結果只在留印村找到一顆,是“慰撫蠻夷”用的“天子寶”。另一顆用于“修封禪、禮神袛”的“命受寶”說什么也找不到了。
大約過了300多年,到了宋哲宗趙煦元符元年,留印村有個農民段義,蓋房挖地基時,刨出一顆核桃大的玉璽,他把這寶貝交給了朝廷?;实劢o段義賜絹200匹,封他為右班殿直,成了宮殿站班、灑掃和役使雜品的官員。從此以后,那個丟失皇帝玉印的地方,就叫“留印村”了。
2姜太公垂釣處——釣臺村
釣魚臺村就是姜太公到達茲泉之前曾經駐足停留并釣過魚的地方。遠在秦漢時代,釣魚臺位于皇帝狩獵和游覽的上林苑之內。據《重修咸陽縣志》(1986年版)所載“釣魚臺,在縣西十里,《說苑》:周東海人士呂尚垂釣于此。舊有廟碑。”《說苑》為西漢劉項所撰,可見,早在西漢之前就有太公在此垂釣的傳說。
民國時期,村西渭河岸上立有石碑,上面鐫刻著“太公垂釣處”。石碑旁邊有一座廟宇,村民稱之為“龍王廟”。龍王廟里供奉著三尊塑像:中間的是龍王,兩邊的是周文王和姜太公。
3鎮河石牛安臥之地——鐵江嘴村
相傳,鐵江嘴等地有三個石牛,是玉皇大帝所賜。早在秦王政時期,秦都咸陽,渭水貫都,九駿朝陽,氣候溫和,地理優越,天府之國。但渭河像一條黃帶,惡浪滔滔、吞沙泄泥、水流湍急,不斷沖刷著北岸的良田,渭水北移把秦王政弄得毫無辦法,國事家事又十分煩惱,心里十分著急,一時拿不出最佳的辦法。在一個悶熱、暗淡,好像要下雨的晚上,秦王政覺得十分疲憊,就趴在龍案上昏昏沉沉地睡著了。他夢見九玄娘娘,就連忙向九玄娘娘叩頭,訴起苦來,娘娘說:“你現在已有寶物,你要穿上上天鞋到天宮去找玉皇大帝,讓他管一管渭河龍王?!泵腿磺赝跽蚜诉^來,揉了揉眼睛,走出宮廷,穿上了上天鞋,忽然他覺得輕如鴻毛,飄然向天空飛去。當飄到南天門的時候,巨靈神已在南天門等候多時,一見秦王政,忙說:“奉玉皇大帝之命,請馬上隨我到凌霄寶殿去見他吧!”秦王政和巨靈神一同來到凌霄寶殿,玉皇大帝說:“我派你下界去,掃滅六雄,統一華夏,拯救百姓,使天下免兵災戰火,永享太平,使萬民過上美滿幸福的生活,可你已下界十幾年,怎么毫無進展呢?”秦王政說:“我剛繼承王位,具體國事還由仲父呂不韋掌管,我還未躬政問事呢,別的事倒也好說,就是渭河龍王整天和我作對,沖走我大片良田,我的咸陽宮眼看就要保不住了?!庇窕蚀蟮壅f:“這有何難,我送你顆避水珠,可以永鎮渭河龍王,為了防止寶珠丟失,圣主的青牛又下了一個牛犢,已牽來幫助你看管寶珠,如果它再不老實,你就用定秦劍砍下它的頭,你放心去統一華夏吧。”秦王政退出凌霄寶殿,眨眼已回到宮里。
第二天,就有人來報,鐵江嘴、任家嘴、柏家嘴發現三顆白色的東西,讓人近它不能,最終人們在鐵江嘴發現原來是一頭石牛。秦王政心里明白,這是玉皇大帝為鎮住渭河龍王,幫自己將寶物放在適當的地方了。從此,渭河龍王再也不敢興風作浪了。
4藏龍臥虎——白良村
相傳在很早之前,白良村西頭有個蓄水的澇池。這里原本是一個小水坑,有一天,一條又大又長的白蛇在這里喝水,后來不知怎么死了,人們就在這塊地方挖了個澇池,每逢下連陰雨,村子里的水都會排到這里,只要聽到老年人說水已漲到龍頭,就知道澇池滿了。在村子的東南方向有一土嶺,相距村子有一里遠,人們把這個土嶺叫“白蛇嶺”,說是白蛇的頸。過去,這里沒有村莊,只是一片茂密的森林,人們稱為“白蟒山”。到了1981年,村里有一王姓村民在承包的地上平整土地,挖出了長近2米的四棱石柱,上面清晰地記載著在唐代這里有一個大寺院,寺院附近有一個大村莊叫“白龍村”。此石器現存放于咸陽博物館。
5“夕陽晚照”——西陽村
西陽村始建于元末清初,距今600多年歷史。據村里老人傳說,元朝末年,村里修建了一座大云寺,寺內有一口大鐘,上鑄“夕陽晚照”四個字,因而該村取名“夕陽村”。后因該村在咸陽縣城以西,又改為“西陽村”而沿用至今。
當年,西陽村土筑城墻上可行人走馬,東西城樓對應,村中間略大,兩頭較小,似船形,取“一帆風順”之意。東城門鑲“啟明發皇”匾額。西城樓“亭臺樓閣觀美景,古剎鐘聲夕陽照”。無量大廟建村中,兩座大殿顯輝煌。四周蘆葦環繞,池塘碧水清波。綠樹成陰,鳥語花香,景色秀麗,宛若人間仙境。
6查田村
為什么村名叫“查田”?這是因為解放后進行土改“查田定產”,故而取名“查田村”。
7神奇“雙鶴碾”安臥地——雙照村
相傳,明朝萬歷年間,馮公公在朝廷專權,飛揚跋扈。后來,馮公公帶著眾多金銀財寶告老還鄉,建造豪華的房宅,安度晚年。當時,雙照村有三個自然村。為了安全,馮公公出資打造城墻,把村子圍起來。城門開了三個,馮姓、李姓走西門,潘姓、劉姓走南門,王姓走北門,從此雙照村又叫“三門村”。三個城門鑰匙由馮公公掌管,早晚定時開關。
當時和馮公公一前一后告老還鄉的還有一個兵部侍郎,姓李,但和馮公公素來不和。李侍郎好結交朋友,常常晚歸,被關閉的城門擋在門外十分不便。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李侍郎便在城外西邊絲綢之路的北邊建宅蓋屋,再也不受城門的管制。
馮公公一看李侍郎擺脫自己的城門管束,就想辦法整治李侍郎。他在李侍郎屋宅西北不遠處打開一口井,開一座磚瓦窯,用燒窯的濃煙熏嗆李侍郎??墒遣恢趺吹?,這燒窯的煙是白色的,老像霧一樣懸浮在空中,絲毫沒有嗆人的味道。而李侍郎家的財運和丁運絲毫不受影響。馮公公想再打一眼井,便請風水先生找尋水井和磚窯的最佳位置。風水先生把羅盤一搭,對馮公公說:“你所選的第一眼井和磚窯的位置對李侍郎非常有利,這是‘龍睜一眼’,燒窯所產生的白煙阻擋住邪氣不入李宅。在這里再打井挖窯,就是龍睜雙眼,李家的財丁兩運越發旺盛,后輩的世事也就越來越大了?!?/p>
聽了風水先生的話,馮公公趕緊收了再打井開窯的念頭,從此馮李兩家相安無事。話說李侍郎在城外定居后,為了生活方便,請來石匠打制石磨石碾。石碾打制好后,李侍郎一看驚呆了:光滑的白色碾轱轆上有兩個青色圖案,酷似兩只凌空展翅舒意飄飛的鶴?!斑@真是造化!”李侍郎連連贊嘆著。把谷子放在碾盤子上一碾,結果是一斗谷子碾了半斗小米!他越發感到奇怪,試了好幾次,結果都是一樣,而且飯味香濃。李侍郎得寶碾的消息不脛而走,三門村的人紛紛趕來碾米。從此,雙照村就流傳起這樣一句話:“會碾不會碾,七斗碾一石?!?/p>
有天晚上,李侍郎從朋友家回來,走到離家門還有二十步遠時,他發現碾轱轆從碾盤上輕輕滾下。他以為有人偷碾轱轆,便下馬躲在柴草堆后,想抓住竊賊??勺屑氁豢矗腴镛A下坡滾到靠近城墻的澇池邊,這時,只見“嘩”的一道白光閃過,兩只鶴從碾轱轆里飛出,落在碧綠的澇池中戲水喝水。等到喝足玩夠后,兩只鶴又飛回碾轱轆上,“嗖”地鉆進碾轱轆里。然后碾轱轆又輕輕地原路滾回碾盤子上。李侍郎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以為自己在做夢,右手掐了一下左手,感覺到疼痛,才明白這是真的。于是驚嘆道:“這是神鶴?。 庇谑敲靼?,這碾子碾米多的原因是仙鶴在賜福于他和村民。
8白鶴落處——白鶴村
關于白鶴村的起源,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在不知從什么年代起,這里居住著侯姓倆兄弟,相依為命,終年辛勞,但仍食不果腹,衣不遮體。忽然有一天,一只白鶴翩翩而至,落在門前的碾盤上,引頸長鳴,霎時周圍祥云繚繞,白鶴振翅而舞,不久便悠然遠翔。白鶴飛走后,出現了神奇的現象,碾盤碾米時,只見碾出的米源源不斷地流淌,似有天賜。從此,兄弟兩個的日子也芝麻開花節節高,他們娶妻生子,繁衍后代,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不料,數年的好光景,隨著一個喇嘛的到來而結束。有一天,喇嘛來到村里,看見那個神奇的碾盤,暗暗稱奇,遂起不良之心。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他盜走了碾盤,逃之夭夭。兄弟倆的日子從此每況愈下,為了生存,他們只得忍痛分居另過,自謀生路。經過多年生生不息,形成了兩個緊緊相鄰的自然村,人稱前堡、后堡,即現在的東村、西村。至今白鶴村仍以侯姓者居多。
9隕石落處——石斗村
傳說秦都區古渡辦石斗村是隕石降落之地,“石斗村”因此而得名。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遠古時代,天上的流星互相吸引引發碰擊,墜落于此地。據民間傳說,墜落的石頭為橢圓形,長約1.5米,寬約1米,后人以此命名該地為石斗村。史書記載,石斗村位于漢平陵東南約二公里,這里有侯爵冢墓三處,石斗村就在冢下二百米左右。
10“五湖四?!标兾魅恕洗?/strong>
三合村最早是由賈村、蘇家坡和孔家窯三個小村聚居而成,人們俗稱“散貨村”,上世紀五十年代農業合作化時期命名為“三合村”。據說在清末明初,黃河泛濫成災,戰爭不斷,加上旱災赤地千里,民不聊生,黃河沿岸老百姓四散逃難;多見難民推車挑擔、扶老攜幼、千里跋涉、饑寒交迫,逃到陜西的有很多山東、安徽、四川等地的難民,只有河南的難民逃難多半是家產一擔挑,人稱“河南擔”。
淳樸忠厚的陜西人出于同情,收留了黃河兩岸的災民逃難者,給饃給飯,積福行善。有收留、有定居;要生活,必打工。為生存,這些難民給當地大戶拉長工,打短工;婦女給紡棉織布;中老年人給大戶人家程一敬家看守祖墳。這些人年深久遠即成為在當地繁衍生息的“賈村墳人”。解放后,這些人都成了賈村、蘇家坡、孔家窯人。有人對三合村人做過粗略統計,有以下總結:“九省十八縣,不算河南擔”。從此,這些多年逃難的外省災民成了陜西人。解放后,這些“陜西人”同樣趕上國家土地改革政策,耕者有其田,分到地分到房,分到莊基土窯洞,真正安居樂業。這些以前的難民成了三合村的主人。
11“馬跑泉磯”之地——馬跑泉村
相傳,唐太宗登上皇帝寶座后,還念念不忘操弓舞劍,經常率眾出外游獵。一次,他游獵到距京城約幾十里的茂陵一帶,雖然這天獲得的獵物不少,但由于長途奔跑,人馬干渴難耐,他多么希望這時能有一股清涼的水潤潤干渴的喉嚨啊??蛇@一帶,由于原高、干旱,居住的人也非常稀少,哪里會有什么清泉流水?正當他們心急火燎之際,太宗騎的那匹良驥剛走到今馬跑泉村二龍山的坡角,馬兒忽然咆哮起來,前后蹄猛刨狠蹬,將一塊石頭掘起。說也怪,立馬就有一股清泉涓涓而涌,源源不斷。頓時,人馬俱歡,開懷痛飲,干渴解除,徐徐返回京城。自此,這里就留下一口清泉,名喚馬跑泉,泉邊有一石碑,上面有馬蹄痕跡和“唐王馬跑泉”字跡依稀可見。
12軒轅黃帝祀天圣地——好畤村
軒轅黃帝創立的禮天祀年的畤祭,開中華禮儀文化和祭祀文化之先河?!爱嚒弊值谋疽馐枪糯捞斓膱鏊髞碛謹U展和延伸為祭祀天地及五帝的場所。畤祭從創立之初,黃帝就賦予其兩層含義:一是順應民意,設畤祭天,以期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二是告誡人們要“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遵循自然規律,以期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值得自豪和慶幸的是黃帝的祀天之地就是現今乾縣城東的好畤村。
13“丁蘭刻木”——慈母村
傳說東漢時期,乾縣有個叫丁蘭的年輕人,父親早逝,母親更是疼愛他,傾盡心血,對他的衣食起居無微不至地關懷。丁蘭在母親的撫養下漸漸長大成人,而母親卻年邁體弱。成年的丁蘭脾氣粗暴、素不孝母,經常對母親張口就罵、抬手就打,他母親整日提心吊膽地過日子。一天,丁蘭去田里耕作,無意中看見樹上幾只小烏鴉正在反哺一只老烏鴉,丁蘭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如夢方醒,聯想起自己的老母親,風燭殘年、忍饑挨餓,步履艱難地為自己送飯,自己卻不知母恩,反而暴虐老母親,一時間良心覺醒,陷入深深自責之中,懊悔不已。時值中午,其年邁母親送飯來遲,丁蘭見之,急忙撲向母親,意欲磕頭悔罪。其母以為丁蘭嫌她送飯來遲,又要打她,連驚帶怕、心灰意冷,一頭撞死在了古樹上。丁蘭一見,更加懊悔,遂用古樹刻了一尊母親像,終日侍奉。
有一次,丁蘭的鄰居張叔酒喝醉了,對著丁蘭母親的木刻像吐口水謾罵,并用木棍擊打木像的頭,丁蘭知道后氣憤異常,不能自持,拔劍刺殺了張叔。官吏趕來捕捉丁蘭,木像不禁流下了淚水。村里人無不驚異,為丁蘭母親生前死后的慈悲情懷而念念不忘、感嘆不已,從此,該村就改名為“慈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