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說“5樹不能砍,福散窮來伴”,哪5種樹?為何不能砍?
103 2025-08-07
明夷者,明傷也。因順敗明,明入于暗,如夜而入地之日,漸退而下,愈下愈晦,光輝誅傷也。
全卦喻示:明藏晦中的經驗與智慧。
卦辭:利艱貞。
明夷有二義。一夷者,藏也。一夷者,傷也。卦德上坤順、下離明,明在順中,明而順時,以順養明,故謂明夷。又明在暗中,明而有傷,亦謂明夷。此自明而誠,退火之卦,承上大壯而來。大壯者,健于動也。健于動,須要知其進退,若有進無退,壯之太過,必傷其明,明傷而壯,未有不敗者,此退火之功所由貴。
退火者,藏明于至幽至密之處,而不輕自用也。修道之所以進火用明者,以其不明而進至于明耳。既進至于明,內外不昧,可以韜明養晦,必至于至善無惡之地,使明無一點有傷,方謂火返其本,有氣無質,一團和氣,良知良能,元神不昧,非色非空,即色即空,色空不拘,如日在地上能照外,日在地下能照內。內之外之,無一不明,不明之明,勝于用明,明而無形跡可窺矣。無形跡可窺,方是火退,而火返本。但此火退、返本之道,亦逆道也。
逆者何逆?逆其所生之明于內,有明而不自用也。有明不用,非空空無為便能了事,其中有防危慮險之功,隨時收斂之道,要在于艱難不能自由處返來,若返于順,而不能返于逆,則火不歸元,明不入真,終必有傷,故明夷利于艱貞也。艱難守正,順時而退,明不受傷,丹元無滲漏之患,所謂“縱識殊砂與黑鉛,不知火候也如閑,大都全借修持力,毫發差殊不結丹”。
蓋以修丹之道,全要以火為準則,少于火而丹不成,過于火而丹即傷,及丹已成,急須住火停輪,沐浴溫養,守中抱一,深藏其明于無聲無臭之地,不使有一點火氣耳。
彖[tuàn]曰: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jī]子以之。
太陽落下地面,光明殞傷,這就是明夷卦的象征。君子內有文明美德,外有柔順之象,卻蒙受大難,周文王的情況就像這樣。利艱貞,是說君子隱藏他的光明。君子身陷內難,仍能志向正直,箕子的情況就像這樣。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明夷者,明而夷藏也。上坤地,下離日,是明入地中也。明入地中,暗中有明,明夷之象也。君子有見于此,知修道者處于眾人之中,用明太過,驚愚駭俗,易取毀謗。以是蒞眾用晦而明焉。蒞者,以明而臨蒞不明也;晦者,韜明而養其明也。天地生物不齊,人眾則賢愚不等,邪正相雜,一人一性,焉能人人而盡善?蒞眾用晦,是因物付物,一體同觀,如地之厚德,無物不載、無物不容,順以應之耳。但用晦非全不用明之謂,乃外晦而內不晦,晦中又有明,至于賢愚邪正皆能辨之,不過和而不流,群而不黨,行藏虛實,人莫能識;亦如日出地上固明,日入地內亦明,所謂大隱不妨居朝市者是也。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是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在明夷之初,雖無傷之形,已有傷之幾,急須退火,以免其害。以象取之,如明夷于飛垂其翼;以人取之,如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垂翼之飛,不食而往,明于退而急退者。然主人有言者,退火乃圣胎凝結以后之事。圣胎凝結,自有真火,不用假火,如愚如訥。人所嫌忌,有言毀謗,必不能免。然雖有毀有謗,外傷而內不傷。此退火于未傷之前也。
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君子隱藏退避是由于堅持道義和原則而不愿再拿這份俸祿了。
爻意分析:初九爻是明夷卦中居于陽位的陽爻。明夷意為光明受到遮蔽損傷,初九爻一陽初始,有君子之陽剛被周圍陰郁所掩蓋之象。爻辭中道: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之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意為,鳥兒在夜色的掩映下低垂著翅膀,不再飛行,君子將要辭別原本的主人遠行,其去意堅決,臨行之前三日,因為心懷別離的感傷,不進飲食,君子的主人因不明就里,見其反常之舉不禁疑惑與責怪。
可斷結果:初九爻處于明夷之初,離禍害尚遠,短時間之內陰霾對其還造不成危害。但初九乃是明智賢達的君子,對明夷之害有所預見,不等其害加身,提前遯避。初九爻志在脫離幽暗,達于光明,所以能忍人責罵,受困苦饑寒,不止其意志之堅決可見一斑,而且行事也有君子之風。
自取之道:明夷卦中的陰霾如同巨大羽翼伸展在天空,光明為其所遮蔽,鳥兒雖然也有羽翼,但是終究無法一直翱翔于天際,總有落下之時,所以其升中有降。初九爻如同這陰郁天空下的小鳥,因其地位卑下,升無可升,飛也難以持久,但其所幸身為陽爻,志在動而非靜,是以上升之志不絕。
初九爻之行與止,是投明與同暗的分別,其地位卑下而向往光明,在內安穩而志向高潔,則無論前途有多少險阻艱難都不會令其改變心意。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
退火稍遲,而即見傷,如明夷于左股也。然柔順虛心,見傷即知。用壯馬急拯其不能早退之失,可不至于大傷其明,亦致吉之道。此退火于見傷之時也。
象曰:六二之吉,順而則也。
六二爻之所以能夠獲得吉祥,是因為它柔順而又堅持原則。
爻意分析:六二爻是居于下卦中位之陰爻,處于陰位,居身得正,是明夷卦中的主爻,有柔順之德,能安守中正。爻辭中道: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意為在陰暗的天色中行走,左腿受傷,所幸前來救援的馬十分強壯,這是吉祥的征兆。
可斷結果:六二爻身受股傷,自身難以行進,此時壯馬來救,恰可彌補六二爻之傷;且壯馬善于馳騁,六二爻較之前行進得更為迅速便利,因禍得福,自然大為吉祥。
但若是六二對局勢不能審視清晰,在受傷之時不及時安排援助,那么其害便會日漸深入,身邊的禍患也會越來越重,最終成為難以解救的兇難。
自取之道:六二爻身為明夷卦之主,其明因陰受阻,難以施放,如同燭光被阻擋在墻壁之內。六二爻有明在內,無法盡其所用,稱為夷傷,有受傷害之象。
六二處于蒙昧不清之世,朝中奸佞小人得勢,攪亂朝綱,君主若不明,賢臣難以幸免。于朝廷而言,賢臣對于君王猶如股肱,傷了左股,便意為失去了賢臣志士。六二爻表面上依舊恭敬謙遜,但心中十分澄明,所以當受到小人傷害時,應對得當,自救之時,處置有方,進退有度,所以能將自己身上的危害降至最低。六二爻這種柔順持中的處事之道,也是其轉危為安的關鍵所在。
九三,明夷于南狩[shòu],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剛明兼備,運天然真火,煅去人心之首惡,人心一去,邪火自化,如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也。但人心有識神居之,為歷劫輪回之種子,不易去之,若去太猛,反激邪火妄動。真人有傷,惟不可疾貞,漸次化之,人心終有消滅之時。此運真火而明不傷也。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有到南方征伐巡狩的志向,就會有非常大的收獲。
爻意分析:九三爻陽居陽位,居于下卦之終,與上六陰爻兩相呼應。上六爻居于明夷卦之最高位,正是本卦中遮蔽光明的昏暗君主,九三爻擁有重陽之身,陽氣剛猛,躁然好動,有上升之志,又有凌云之勢頭,此時趁勢乘時,九三之陽氣上行,大有將昏君推翻,為天下撥亂反正之象。
此時上六爻親小人而遠君子,致使天下是非顛倒,黑自不清。九三爻陽德旺盛,見此情景已經忍無可忍,欲上升驅散陰霾,挺身救世,其情可嘉,其志堅定,但九三上下皆為陰爻,如同身邊小人環繞,有行動艱難受阻之象。
九三爻處于晦暗之中,行于險困之境,應審時度勢,順勢而進應時而止,進退有度,不疾不徐。守貞正中和之道,行而有守,進而有舍;若在時機尚未成熟之時便貪功冒進,勢必功虧一簣,所舉動若與其志向背道而馳,結局自然也會適得其反。
可斷結果:九三爻身處下位,行事不可莽撞。此時君王昏庸,而天下亦因其統治而處于蒙昧不清的狀態中,而九三爻志向貞正,以濟世救國之心行征伐之舉,其德行無失,與正道不悖,只需等待時機,承天道而動,屆時一呼百應,人人擁護,必定會獲得成功。
自取之道:明夷卦中只有初九爻與九三爻兩個陽爻,但初九地位低下,難當大任,而九三爻既處于中位,又與六四爻交好,得到了輔助,自身以陽爻之身居于陽位,絲毫不為陰晦遮蔽,且陽氣剛猛德行厚重,實為明夷卦大用之爻。九三爻雖無法率領王師,卻有聚眾于田野的能力,且其南征,象征追逐光明,乃是深曉明夷卦要義之舉;但是改天換日終非一日之功,九三爻不可操之過急,只要堅定貞正,懲奸除惡指日可待。
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養明于幽深至密之處,如入于左腹矣。左腹之明,視之不見,不識不知,可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出有心而入無心,一切邪火,焉得而發之。此退假火而明不傷也。
象曰:入于左腹,獲心意也。
進入左方腹部,因此能夠從內部深刻了解光明受阻的情形。
爻意分析:明夷卦中,六四爻身為陰爻而居于陰位,乃是重陰之身,柔順貞靜,大有順承之德行,爻辭中道: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意為進入到心腹要害之地,獲知了陰晦的真實情況,并因此做出了離開家門的選擇。
六四爻身在陰霾之地,與上六爻親近,能夠明白上六的心意與真實想法,因而清楚自己所侍奉的昏君已經到了蒙昧不開心竅,不知悔改的地步。六四爻柔守貞正,與昏君志不同道不和,在極度失望之下,深恐為昏君的暴政所連累,做出悖離昏君的選擇,遠走避禍。由六四爻的遠離也可看出上六爻已經到了眾叛親離的境地。
可斷結果:六四爻秉性柔順,喜靜不喜動,為安于現狀之爻,但其心中持守中正,與上六爻之暴虐昏庸大相徑庭,且難以忍受朝中陰暗晦澀之風;但其心畢竟忠順,所以有流連不去,直言勸諫之憂。六四爻在做出正確抉擇之后,應當機立斷,遠離是非之地,切不可對上六爻心懷期待,保持愚忠,妄想以逆耳之忠言打動昏君。須知昏君之耳,善言難進,若貽誤了遯[dùn]避的良機,勸諫不成,恐反為朝中小人所陷害,為自己招致殺身之禍。
自取之道:爻辭中出于門庭一說,對于恭敬順從的六四爻,無疑如同離家叛國,其心中忐忑與負疚在所難免,極易因此而生出退悔之心,但事實上,六四之出走已經避無可避,否則會危及自身的安全。
因此,六四爻應以遠離昏昧,親近光明為重。背離暴虐昏庸的君主,不是忤逆的小人之舉,而是明智的君子所為,所以應當機立斷,毅然遠離,才能為自己爭取到光明遠大的前程。
六五,箕[jī]子之明夷,利貞。
守中抱一,絕不用明,而明常存,所謂內有天然真火,爐中赫赫長紅,如箕子之明夷,利在于貞也。利貞之明夷,外不足而內有余。此養真火而明不傷也。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箕子堅守正道,保持自我的行為說明,光明是不會熄滅的,只是暫時受阻礙罷了。
爻意分析:六五爻身為陰爻,居于上卦之中位,臨近昏君上六爻,身在險地,危如臨淵。爻辭中道:箕子之明夷,利貞,意為六五爻應當如箕子一般隱藏自身的智慧與真實心意,這樣才能保證自身的安全。
六五爻在昏君身邊,如同陷人隱蔽晦暗之中難以自拔,但其居身得正,又能持守中道,不會受黑暗的濁流所污染,被逼無奈,只得效法當年紂王身邊的智者箕子,佯裝瘋癲掩飾自己真實的志向,既未丟失德行,又在危險之地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此舉雖然是為情勢所迫而作出的,卻也是機智之舉,是有利于自身的選擇。
可斷結果:六五陰爻身居外卦之正位,與六二陰爻正應卻因同為陰爻而不相合,其位端正,但本身不當陰爻居尊位而行柔順之道,猶如亂世之中昏君身側的忠臣良將,處境艱難,岌岌可危,因此爻辭中以箕子做喻。
六五爻身處尷尬之境地,上下有失輔助,內外無人見諒,忠君招致自辱,遠離義所不容,因臨近上六,所以期望自己有感于上六,寧可在江山將傾之際留在君主身邊行勸導之責,在明白憑借自身勸醒君主之昏庸,是力不能及之事后,以柔為用,佯裝瘋癲,安守心中貞正,不避兇險不辭艱苦,持節不二。六五因恪守臣子之道,不離上六,為自保而甘心自辱,至誠至信,自然不會有不利的事情發生。
自取之道:六五爻之貞守,緣于內心忠誠,雖臨危而不愿改節,其用心之良苦,天地可鑒,如日月之明,所以雖然身處蔭蔽之地,卻難掩其明,是為貞明。
上六爻一難,危及天下。六五諫言被貶,即便拼卻性命也難以挽回昏君的心意。六五既不愿遠離遯避又不愿為虎作倀,出于無奈,行此權宜之計,于德行無失,于正道不悖,其行為毫無錯咎,所以無不利處。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不明火候,只知順用其明,不知逆退其明,是不明而反晦也。不明反晦,無益有損,自招其災,如初登于天而進明,后入于地而傷明,金丹得而復失,前功俱廢矣。此不知退火而明終傷也。
噫!養火即養明。退火即藏明,明藏于內,火返其真,虛靈不昧,期其神化,歸于無形無色而后已。但須要知得養明、退火之火候耳。若不知火候,不特不能養明,而且有以昧明,是亦明夷而已,何能濟事乎!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國也;后入于地失則也。
剛開始時升起在天空,是說它的光明能夠普照四方各國;而后來卻墮入地下,是說它已經因違背正道而喪失了應有的作用,由光明轉入了黑暗。
爻意分析:上六爻是明夷卦中的終極之爻,身為陰爻,又處于陰霾[mái]之頂點,猶如一位至高無上,卻昏庸不明的君主。爻辭中道:不明晦,初登于天,后人于地,意為上六爻不明而晦,最初升上了天空,但其毫無德行,難以光照天下,最終墜入地下。
六五爻辭以箕子為喻,而上六爻則與紂王無別,其位于明夷卦之君主之位,自身的明亮卻完全為陰郁所遮蓋。上六與本卦九三陽爻相對應,得到九三之陽明的照耀,本有初明之象,但是無奈上六已經位于終極之位,運盡而時退,反射的九三之明亮轉眼即滅,變得昏暗不清。上六爻承受祖先基業之初原本想做個明智君主,最終卻貪戀享樂,變得愚昧昏庸。其行為自傷其明,是最終導致其從天上落入地下的原因。
可斷結果:上六爻辭中的登天,為登基稱帝君臨天下之意,人地為亡國失位之意,上六爻身為陰爻,處于極位,不但以陰自傷,且以陰傷人。用自身陰郁遮蔽天下,致使其下的五爻皆受到了傷害。
上六昏庸無能,貪戀享樂物欲,寵信滿口甜言媚語的小人,殘害忠誠的賢臣志士,最終自毀長城,盡失民心,背離中正仁和正道,也失卻了為人君主之道,所施行的暴虐之政,最終導致自己遭遇亡國喪身的厄運。
自取之道:君主身在高位,自當以其德行普照天下,以其仁政滋養萬民,但上六爻全無德行,又毫無仁和之心,致使天下處于昏暗之中,親小人而遠君子,致使朝廷之中風氣污濁不清,初九憂傷遠行,六二無奈自救,九三奮力而起,六四出于門庭,六五晦明守正。上六將臣民的死活置之不顧,一意孤行,全無悔恨自省,處境已經危如臨淵卻還一無所知,實為晦暗至極的昏君,其最終落至亡國傷身的結果,絲毫不足為奇,乃是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