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掛鐘的進來看看,掛鐘別亂掛置,有大講究!
133 2025-07-04
尋龍的目的是要尋到真龍!辨別龍之真假,關(guān)鍵要訣是在入首近穴數(shù)節(jié)內(nèi)詳細(xì)審察。遠龍雖平常,入穴數(shù)節(jié)合格者,則是真龍;遠龍雖美,入穴數(shù)節(jié)不美者,則為假龍。真龍必有穴,而假龍必?zé)o穴。這是從到頭融結(jié)情況,辨別真龍假龍的重要訣竅。
一、一脈三龍
昆侖山為我國山脈之祖,由昆侖山發(fā)脈,延伸到我國境內(nèi)的(東面)有三條干龍脈:北干龍、中干龍、南干龍。
北干龍—黃河與鴨綠江夾北干龍盡于日本海;
中干龍—黃河與長江夾中干龍盡于黃海;
南干龍—長江與怒江(黑水)夾南干龍,一支盡于緬甸,注入印度洋;另一支由云南至桂林至廣東注入南海:還有一支繼續(xù)北上至江浙往入東海。
二、祖宗父母與穴星
1、祖宗山
經(jīng)云“尋龍須尋祖與宗,不辨祖宗何足話?”山有發(fā)祖之處,如木有根,水有源,根大則枝遠,源遠則流長。因此,尋龍之法也必先究論之起源才能知曉龍的遠近長短,氣之輕重厚薄,力量大小,福澤久暫。龍之起始處,名叫祖宗山,需高大迥異,有時跨洲連縣,綿延數(shù)百里,大者如名山五岳,小者亦需在一州一縣、一方一邑中特別高大和出類拔萃。太祖山因其高大,常有云霧生其間。經(jīng)云:“尋龍旺氣先尋脈,云霧多生在龍脊,春夏之交與二分,夜望云霓生處覓,云霓先生絕高頂,此是龍樓寶殿定。”能識太祖山,才能觀察龍的出身行度、父母胎息及受穴之山。
太祖山山勢巍峨,秀拔獨尊,大多為火星結(jié)體,形家所喝之龍樓鳳閣、沖霄鳳、蓋天旗等,總需鶴立雞群于眾山,聳然獨高于群脈。從這里出脈,忽高忽低而有序,即是辭樓下殿。
2、少祖山
因太祖山距離太遠,而龍之行度又變幻無常,故需在少祖山詳加辨識。少祖山即近祖次宗之山,廖公謂之為主山。廖氏云:“若是山家結(jié)穴龍,定起主星峰。”,即指結(jié)地之龍,必有少祖山作主星也。少祖山離穴一般只有二三節(jié),如果太遠則福力輕,需得再起主星方妙。故凡美地,必起近穴少祖山,而少祖山亦必奇異特達,秀麗光彩,或開大帳,或起華蓋、寶蓋,或作三臺、玉枕、御屏諸般貴格,或起沖天木、漲天水、焰天火、獻天金、湊天土等星辰,有這樣合星體、成龍格的少祖山,前面必融結(jié)好穴。
3、父母山與胎息孕肓
少祖山下,或起或伏或直或曲,但以玄武頂后一節(jié)之星為父母。父母之下,落脈處為胎,其下束氣處為息,融結(jié)處為育。因父母胎息在少祖山到穴一段,最為緊要,若束氣清徹,護衛(wèi)周密,鐘靈毓秀則吉,若尊卑失太祖序,大小無倫則兇。
無常派玄空-論龍
4、穴星
地理上,以起頂開面的穴山稱為穴星。“起頂”就是龍入首后形成的山頂,如人的頭頂額頭部分,稱為化生腦。穴星有分?jǐn)?、仰覆、向背、合割為“開面”,開面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面前有寬闊的腹地,水勢悠緩。一般情形,結(jié)穴之星有尊特、秀嫩、肥厚、端巧四種。尊特者,雄偉超群,挺然獨立,如鶴立雞群,忌孤露;端巧者,體態(tài)正然,無造作感,秀氣伶俐,忌瘦削;秀嫩者,純粹出眾,滋潤光鮮,如閨中少女,忌瘦削;肥厚者,體態(tài)豐滿、端正厚重,如厚德君子,忌臃腫。
穴星有正體、側(cè)腦、平面三種。正體者鐘五行之正氣,融星象之正形,即無論屬何種五行,都具有典型、純正之特點,穴多結(jié)于中;側(cè)面者,是星辰頭腦偏斜、形體欹側(cè),閃巧奇藏,穴多結(jié)于旁;平面,是星辰倒地之情形,穴多結(jié)于頂。穴星無論是金星、木星、土星、水星,都有正體、側(cè)面、平面三種情形,唯獨火星不結(jié)穴,只作祖山或朝山用。金圓、木直、水曲、土方,為穴星之四大形態(tài),而結(jié)穴都有窩、鉗、乳、突四象之不同。
三、開帳過峽與脫卸剝換
開帳是指龍脈的太祖、少祖、父母等山的山肩展開,如鳥張開翅膀,而脈從中心穿出。龍有開帳,不管是什么星體,皆屬貴龍。第一種是穿心,稍頭又起圓峰,高峻豐厚者,為自帶倉庫,主出巨富;第二種是開帳之后,如絲線穿出并特立秀峰的,為帳內(nèi)貴人,主出大貴;第三種是開帳之后,兩腋特起秀峰,雖不與本身連為一體,卻挺拔端正,為暗庫星,亦主巨富多丁。但若脈穿出之后,反變散亂,神氣消失,收拾不均,堂局破碎,朝應(yīng)無情,雖有開帳穿心,卻無用處,不以吉論。
過峽就是龍跌斷之處,有左右齊送齊迎者;有一邊為送,一邊為迎者;有穿田失蹤而為蛛絲馬跡之勢者;有牽連不斷而為鶴膝蜂腰之形者,俱以中出過脈為上,旁出次之。來龍臨峽之時,其勢必有停頓之意,而過峽之后,龍則進行剝換變化。龍經(jīng)云:“一剝一換尋斷處,斷處兩邊生擁護”,即言龍之過峽處,其氣束緊,最怕風(fēng)吹水劫,故必有護峽之山,八字之水,若能合日月,旗鼓,天馬、貴人、金箱、玉印、垂纓、串珠、龜蛇、獅象、牙笏、戈矛等形者為貴格。若如倉庫、櫥柜、銀瓶、金樽等形象者,為富格。當(dāng)然也不必太過拘泥于形狀,重在遮護周密,夾從有情為吉。從峽的形狀可以預(yù)知穴場情形,這需要更高的眼力和技術(shù),在此不詳細(xì)闡述。
脫卸剝換是指龍的變化,即由老變嫩,由粗變細(xì),由兇變吉。楊公云:“一剝一換大生細(xì),從大剝小最奇異”。
無常派
四、龍之行止老嫩生死與貴賤貧富
龍有行止之分。龍行未止謂之“行龍”或“過龍”,不可求穴,龍原其所始,穴乘其所止,因此需辨認(rèn)龍之行止。凡山奔走不停,水勢峻急不環(huán),門戶不開,羅城不衛(wèi),山水不團聚之處,為龍行未止,夠無情,縱有奇巧小穴亦不足論;若龍之真止,則玄武頂尊重不動,下手諸山逆顧,眾水回關(guān),左右隨從之山齊止,穴前案山或朝對之山拜伏。而大地止蓄之處,常有北辰、華表、捍門、游魚、禽曜、羅星等象列于水口。最重要的判斷方法是,從水口處觀察,若水口關(guān)鎖,則內(nèi)氣融聚,基本可辨龍之已止。
龍有老嫩之別。廖璃云:“老是大山毛骨粗,嫩是換皮膚?!焙唵蔚卣f,凡是大山脈粗大、綿亙者即是老龍,而大山脈經(jīng)過退卸剝換而呈獻出小巧、秀氣者,即是嫩龍。老龍山體蠻蠢、星體渾濁、徑直粗頑,如老婦一般,形容枯槁、容顏憔悴,難以結(jié)穴;嫩龍則有起有伏、有大有小、高低頓跌、左右趨閃、靈活多變、活潑可愛,如少女一樣,容顏光鮮,形象嫵媚,則能結(jié)地。故“老龍生出嫩枝柯,跌斷不嫌多”。
龍有生死之分。凡來脈高低起伏,支腳爪牙分布,趨閃轉(zhuǎn)動為生;而僵直粗硬為死?!栋l(fā)微論》云:來脈有氣者為生,無氣者為死,脈活動者為生,粗硬者為死。龍勢推右,則右為生,左為死。又有瘦中取肉,則瘦處死,而肉處生;飽處取饑,則飽處死,而饑處生。
龍有向背之分。開面朝我即為向,而突背朝我則為背。向我為有情,背我則無義,如人之相聚時,笑臉相迎則為有情,背過身去呈不屑一顧之狀,則為無情。經(jīng)云:“若是面時寬且平,若是背時多陡岸”,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龍在行度之間,自身無向背之分。向背重點指護砂,凡外山皆向我則必砂環(huán)水拖,形止氣器,堂局中正,門戶森嚴(yán),此為關(guān)鍵竅奧。
龍又有貴賤貧富之別。要識別龍之貴賤,則要考其來源,即從祖宗父母上著眼,凡貴龍,其祖山必粗雄巍岷、高聳挺拔、精神卓越、氣象尊嚴(yán),行度之間重重開帳;賤龍則出身以來,星峰不見、起伏不明、頭面破碎、形態(tài)丑惡、怪石峻巖、枝腳尖利、臃腫粗頑、峻嶙瘦削、風(fēng)吹水劫、四勢不聚、嫩坦無收、散亂無序。大體上,來龍秀麗者多主貴,端圓肥厚者多主富,尖削歪斜者主貧賤。
五、龍之三勢三落干枝與四格
龍之三勢是指山龍之勢,平岡(丘陵)之勢,平地之勢,以上所言多是言山龍之勢。
而龍之落局有初落、中落、末落之分,其中可分別龍之力量大小。初落龍力較小,中落較大,末落最大。但不可拘泥,還需與局同參。
龍的正脈叫干,分脈叫枝,如同果樹的枝干一樣。干和枝又有大小的分別,一條山脈下來,旁有分龍,則本龍稱為干;分龍之下,又再分龍,則初分之龍又稱為干,就像人有子有孫一般,枝的看法也是如此。因此,龍有“干中干”“干中枝”“枝中干”“枝中枝”的分別。大體而言,干龍的力量大,枝龍的力量小,但亦不可拘泥,富貴貧賤并不全以枝干為依據(jù),而關(guān)鍵是看龍砂穴水相配合所形成的格局。
龍之四格是指梧桐枝格、芍藥枝格、兼霞枝格、楊柳枝格。
抱玄國學(xué)繪制
若龍之枝腳節(jié)節(jié)生出,兩邊均勻為梧桐枝格,至貴;而枝腳長短不對稱,但又交互停勻,脈穿心而出者,為芍藥枝格,亦貴;枝腳雖不對節(jié)卻或左或右交互停勻為蒹葭枝格,其力較輕,但仍可入用:若枝腳邊有邊無或邊美邊惡,或邊長邊短,此為楊柳枝兇格,不可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