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照
北青網-北京青年報5月27日報道 如今,影視劇中的科技“戲份”越來越多。不管是作案還是破案,抑或高科技加身,片中的角色個個都是學科專家,各種科學手段的應用使觀眾看得如醉如癡,簡直進入了福爾摩斯的升級版時代。
據日本媒體報道,2013年春,由福山雅治主演的日劇《神探伽利略2》在富士電視臺每周一9點開播,首播收視率高達22.6%,也成為今年日劇的收視冠軍,其中尤以解決謎題的一幕最受關注,瞬間收視率高達25.3%。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日本觀眾對用科學方法解答刑偵疑云具有很強的興趣??福山雅治在劇中扮演一個物理學副教授,擅長用科學知識來破案,是一個類似于名偵探柯南的角色。
從第二季開始,女一號換了人,劇中的美女刑警由人氣頗旺的內海熏換成了岸谷美砂。第二季的風格,也有點開始泛科學化,科學味道不再濃郁,一些夾帶了唯心主義內涵的情節使得電視劇有點像中央臺《走進科學》這類節目的味道。
第一集強大的微波
橋段:利用氣功作為媒介,講述了一個用意念殺人的猶如魔術般的故事。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里,一個名叫“苦愛會”的宗教團體的教主發動“念力”,被懷疑行為不忠的教徒,隨即破窗跳樓飛翔而下,落地身亡。這究竟是新一代邪教惡魔誕生?還是教徒的反省自殺?
原理:所謂念力,或者說氣功,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念力真的能影響他人的行為嗎?
在堅信“有結果就一定有原因”的物理學家湯川學的努力下,案件真相大白:這是一起利用微波擴大裝置來犯罪的騙人把戲。
教主夫人在教壇之下安裝微波擴大裝置與攝像頭,使跪在教主面前的人在微波中炙烤??表面看起來像是教主的念力引起的。
看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最近比較紅火的科幻小說《三體》,在那本書中也有用微波攻擊衛星的說法。作為一個讀理論物理專業出身的人,我還是想說明以下一點科學常識:一般我們在微波爐中使用的微波發射裝置,是由一個叫磁控管的裝置產生的。磁控管是一個中間被挖空的空心金屬圓柱子,在邊緣又挖有很多小孔。這些小孔類似放大器,也叫諧振腔,是用來把特定波長的微波功率放大??原理與激光差不多,靠的都是對電磁波的共振效應。這類裝置在一般造微波爐的工廠是能夠看到的。但是,值得強調的是,微波的加熱作用一般離不開另外一個重要的物質??水,所以微波爐不可能加熱一個不帶水的鐵球(或者菜刀)。
在電視劇中,為了加熱人體??因為組成人體90%以上的成分是水分子,因此這等價于要加熱水。根據水分子的結構特點,一般采用頻率為2450MHz微波。這是因為水分子是一個極性分子??樣子像一個不對稱的鴨梨,電荷分布并不均勻。在微波的電場作用下,水分子會旋轉起來,摩擦與它相鄰的其他水分子,這種摩擦產生的熱量就是其加熱的原理了。因此,劇中提到的教徒眼睛的晶狀體變成白濁色,也是因為眼睛里還有水,這就好像一個雞蛋放在一個碗里,碗里有水。把碗放進微波爐,最后的結果就是雞蛋熟了,蛋清變白了。
該劇作者對微波可謂情有獨鐘,在第一季中就曾經提到過微波的工作原理。但作者還是犯了一個科學的小錯誤:微波的加熱作用離不開水。在電視劇中,神川教授手舉的電車票上并沒有水,但卻被教主的“念力”(也就是微波)燒焦了。看來,編劇的科學知識還是有所欠缺。
第二集參數共振
橋段:這一集講了一個女高中生依靠水晶吊墜來幫助自己做決斷的故事。在一個善良和藹的老奶奶被謀殺的案子中,一個高中少女通過老奶奶送給她的水晶吊墜的引導找到了當時在案發現場消失的狗的尸體。
原理:這到底是神秘的探測術的又一應用案例?還是少女超自然能力的體現?湯川教授的分析是??吊墜的指示是少女自身潛意識下手臂的振動而產生的共振現象。
共振我們并不陌生,為什么潛意識會使手臂產生共振現象?實際上,在這一集中所發生的應該是所謂“參數共振”的現象??一個物理系統的參數發生周期性變化的時候。我們以秋千做例子:假如周期性地拉長與縮短一個秋千的繩索的長度,那么秋千的高度可能會越蕩越高??繩索長度的周期性變化就是參數共振發生的原因。在劇中也是類似的,吊著水晶墜子的鏈子在少女的周期性的脈搏與下意識的手勢的拉扯下,會越蕩越高。描述這個物理現象背后的數學方程是以一個法國數學家名字命名的所謂mathieu方程。
作者在這里所用到的共振思想看起來是頗為模糊的,所以整個故事就讓人覺得有點像中央臺《走進科學》這類節目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