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抄襲必究!
《少年天子》稱不上是神作,但絕對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好劇。
它有想法有演技有表現力,在一大推粗制濫造的歷史劇尤其是清宮劇里顯得尤為珍貴。
這部戲大部分尊重史實,臺詞字字珠璣,服裝發飾精致不張揚,劇情銜接邏輯有理有據。
這是一部有關政治、成長、人生、文化的歷史劇,它所表達的東西太豐富太強烈,透出了深層次的無奈和人生哀嘆。
偏偏編劇太凝練,導演太克制,像海明威般只肯露出冰山一角。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那么不容易,表面風光背后不知多少滄桑。
有那么多的無奈,有那么多美好的追求,有那么多的不甘心,有那么多的放不下。
我們一直想握住更多,而可怕的人是最后發現自己擁有的都沒有意義。
這部劇主旨過于深刻不好琢磨,它好似一幅人生畫卷,唯有用心體味,方知作者用心良苦。
悲涼,刻骨的悲涼,無處不在,深邃,而不露聲色。
張弛之間,人與人的沖突時而隱忍含蓄,平靜下波濤暗涌,時而噴之欲出,卻又將發未發。
終有一刻所有的積淀如瀑布般傾瀉而下,再也無法阻擋,讓人不禁先喊一聲痛快,過后又掩面長嘆無語。
每個角色都被刻畫得很細膩,福臨也好,孝莊也好,王爺也好,妃子也好,甚至是太監都是有血有肉的。
用吳良輔的一句話說:
哪怕是墻角的一塊磚頭,也知道冷,知道熱啊。
不粉飾,不諂媚,沒有主角光環,這是《少年天子》的高明之處。
除了主角之外,那些無一不精彩的配角,好像整個國家話劇院傾情出演一樣。
令人叫絕的戲骨戲精戲瘋子的交相輝映令觀者沉醉其中,共情共鳴。
那些本應該做做活動布景,或者僅僅用來推動情節發展的小人物,因為編劇的刻畫,有了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宿命。
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彼此成全,淬煉出這樣一部好看、耐看的悲辛經典。
他們站在空寂而逼仄的歷史棋盤上,和對手狹路相逢,于是沖突不可避免。
正是有了這沖突,才有了相互間的制衡,才撐起了紫禁城一方天空,殘酷而莊嚴。
《少年天子》,對于生命存在價值的追問,對每一個具體的人的同情和悲憫,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劇中最驚艷的配角,無疑是李建義飾演的順治近侍吳良輔。
吳良輔也堪稱劇中的“金句王”,再粗鄙的詞匯都能從他嘴里變為通俗有趣的比方,好笑又精準。
吳良輔,多么形象的一個“奴才”。
想到他,我甚至不能說他是一個人。
李建義老師演繹地太到位,太鮮活,渾然天成,真是全劇不可或缺的靈魂角色。
我總能想到皇帝把他踹倒了,他又馬上跪好去迎接第二腳,只為皇帝趕快泄氣的奴才樣。
像這樣的人有人格么?
他是皇上養在身邊的一條狗,被踩在腳底下摩擦。
可權力真是奇妙的東西。
他這樣低聲下氣地跪舔一人,卻又教管了一圈“兒子”,在他們面前趾高氣昂,指手畫腳,恩威并施。
他贏得了皇帝的信任,萬歲爺面前口風一過,宮墻上掉落的一片瓦輕輕松松就刮走國庫二十萬兩白花花的銀子。
順從和悖逆矛盾嗎?在他身上體現地卻這么和諧。
論情商,劇中要說吳良輔排第二,真沒人敢排第一。
吳良輔為了生存,從小就會見風使舵,一有風吹草動,他便能感受到,然后將危機徹底解除。
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哪怕只說錯一句話,都會被拉出去砍腦袋。
習慣了高壓異常的環境,情商自然也會比一般人高上許多。
這個太監中的人精,人精中的財迷,財迷中的情種,把一個歷經三朝更迭的頂級太監的方方面面,都做了精彩生動的演繹。
貪財斂財又舍得散財,知道抱團取暖。
三分偽善三分真心四分審時度勢,深入骨髓的奴性和忠誠,對朝局時勢的敏銳把握。
尤其他那吐字念白,獨有的老京片子的說話方式,那細膩豐富的微表情,或哭或笑或嗔或惱或討好或賣乖,可謂歷歷在目,聲猶在耳。
吳良輔算是最能看透順治心意的人了。
他是前朝留下的宦官,聰明狡黠,知道怎么玩弄手腕,同時又知道自己是個不完整的男人,是個奴才,是條狗。
他是歷經兩朝的人精,圓滑世故之余又還留有一份難得的真心。
吳良輔是個十分復雜的人。
他對待耷拉吳父子情深,對待其他小太監知道抱團捐銀子救人,對待佟妃欲望盡顯,對待錢財貪婪,對待順治忠心,對待索尼滿肚子怨憤。
他雖是督太監,但知道已經不是明朝了,改朝換代的大清朝給他再大的權利也不把他當人,只當做能打能踹的一條狗,保不齊哪天就剁了他。
奴性,是自從騸了那一刀就深深植在心里的。
其他的,他想得開,看得明白,滿嘴京味地調笑著別人,也調笑著自己。
吳良輔是福臨的得力助手。
太監在皇宮中,是沒有獨立生存能力的,他們是奴才,只能依附主子才能有活下去的期盼。
而皇上是皇宮里的主人,他們想要在后宮生存,就要忠于皇上,才能不斷地獲得權力。
吳良輔作為老奴才,深諳宮廷的生存之道,他明白自己的位置,也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他們的利益與皇上共同綁在一起,所以他們只能將紫禁城當成自己唯一的家,將皇上當成自己唯一的主子。
福臨也是感受到了這一點,才敢說自己拿得住他。
畢竟相對于循規蹈矩的索尼,吳良輔才是最向著他的人,而他能信任的也就只有吳良輔了。
吳良輔確實很聽話,可要說“忠心”,卻也不盡然。
他對福臨忠心的前提,是福臨能給他帶來最大利益,一旦福臨沖撞了他的利益,他就會轉而背叛福臨。
就比如吳良輔對佟臘月的愛慕之心。
在他使用小計謀,讓佟臘月一步步走向他時,他就已經背叛了福臨,甚至還給他戴上了“綠帽”。
對于吳良輔的見風使舵,福臨不是不懂他是個怎樣的人。
但他仍然選擇去重用一個太監,將內務府的一半職責交給吳良輔,并不是真的傻,而是他自己有自己的考量。
太監的權力來源于君權,重用太監吳良輔,就是要用吳良輔去牽制索尼。
在內務府安插自己的貼身太監進去,就是要去監視索尼的行動,達到牽制他的作用。
吳良輔沒勢力,沒實權,就是依附皇帝而活。
用福臨的話來說,就是他腳下的鞋,讓他往東絕對不敢往西,控制他可比控制索尼這些重臣要容易得多。
所以說重用太監吳良輔,對福臨是利大于弊,雖然福臨無法讓吳良輔對他忠心耿耿,但至少他們有共同的利益牽制。
只要這個利益點還在,吳良輔絕不會背叛他。
吳良輔在佟臘月的一路進階路上起了功不可沒的作用,可謂是佟臘月的“指路明燈”。
佟臘月是福臨前期最寵幸的妃子,濃情蜜意像極了神仙眷侶。
佟妃自幼就被母親培養入宮伺候皇上,一顰一笑都非常合規矩,所以如同一模板的佟妃自然會讓福臨和太后喜愛。
佟妃父親是漢軍旗白旗都統,母親是親王的外甥女,所以她的家世非常高貴。
佟妃的婚姻無疑是一個政治性質的結合,她的目標就是為家族榮耀而存在。
按道理這樣的女子進入后宮后肯定會一帆風順。
但一切都事與愿違。
只因佟妃的母親野心太大,太急功近利,一入宮就挑唆著她在皇上面前為家族謀福利。
福臨像是佟妃的獵物,而不是夫君。
如果不是在一次談話中佟妃暴露了她的野心,想讓三阿哥做太子,徹底惹怒了福臨,否則佟妃也許可以受寵一輩子。
只要她不與董鄂妃相爭。
選秀時要不是吳良輔從中搗鬼,董鄂妃會與佟妃一同入宮。
最后董鄂妃還是入宮后,成為了佟妃最大的競爭對手。
佟妃徹底失去皇上的寵愛后如履薄冰,每日活在誠惶誠恐之中。
佟臘月雖然從小就被母親教導,作為一個后宮妃子,應該有怎樣的談吐舉止,但是卻沒有被教過在宮里遇到困難的時候,該怎么辦。
所以不管是被皇后推下水,還是不能見玄燁,佟臘月除了掉眼淚,別無他法。
這時候,吳良輔就成了佟臘月的唯一靠山,她只能嬌滴滴地問一句:
吳公公,我該怎么辦?
吳良輔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這時佟夫人入宮想讓佟妃解決掉董鄂妃的皇子,為三阿哥玄燁鋪路。
佟妃骨子里并非一個心狠手辣的人,她拒絕了母親。
吳良輔到底是宮里的人精,一眼就能看出整個事態的關鍵點,知道肯定是佟臘月的娘進宮又逼迫她這絲毫沒有心機和手段的小女人了。
吳良輔看著自己愛慕的美人娘娘為此事梨花帶雨哭得這么傷心,他出言安慰佟臘月,并幫他出謀劃策面對困局。
他告訴佟臘月當下的局勢利害之處,讓她不要在這個時候再去向皇上為舅舅求情了,不然會讓皇上更加地厭惡自己,說不動還會反手給一巴掌。
他告訴佟臘月,在這個世上,千萬不要事事都為別人活著,一定要為自己活著,你離著皇后的位置就差幾塊磚了,要穩穩當當地邁過去。
這一番話有理有據,有進有退,把佟臘月說的心服口服,醍醐灌頂。
眼前的迷霧驟然散去,佟臘月變得豁然開朗。
吳良輔還讓佟臘月把自己的這番話牢牢地刻在心里面。
他夸贊佟臘月的這把青絲要是不灑在中宮的枕頭上,那老天爺的眼睛啊就是兩窟窿。
可見在吳良輔的心里,把佟臘月看得有多么貴重了。
在這殘酷的后宮里,也只有吳良輔是真心真意的喜歡佟臘月,事事以她為重。
吳良輔對佟妃的盡心盡力、費盡心思,為她出謀劃策,讓佟妃逐漸地依賴自己,最后完全將她的未來,甚至生命都交到他手上。
之后,佟妃便與吳良輔發生了不可告人的關系。
就這樣,失寵的佟妃最終和順治皇帝身邊的老太監吳良輔“走”到了一起。
而這一幕又恰巧被幼小的玄燁看見了。
佟妃的委曲求全一切都是為了兒子,但這也注定了她悲慘的結局。
佟妃原本就是沒有什么主見的女人,加之失寵,變得十分地脆弱,吳良輔正是明白這一點,于是乘虛而入。
雖然吳良輔是太監,但他的心里也是個男人,為了滿足心里他認了很多干兒子叫他爹。
吳良輔雖然是位太監,身體上有殘缺,但是做太監這行也都是為了謀生,心理上還是喜愛女人的。
而當太監有了一定權力以后,就會尋求心理上的補償。
吳良輔第一次見到佟臘月時,他的眼神就暴露了自己的內心。
佟臘月的嬌艷可愛自不必說。
佟臘月長的美也許并不是吸引吳良輔最大的原因。
在宮里待那么久,吳良輔什么樣的美人沒見過?
我覺得比外表更吸引吳良輔的,是佟臘月的性格。
佟臘月迷糊愚笨,膽小怕事,小鳥依人處處需要人照顧,是個十足的小女人。
而太監平時就自覺低人一等,但是在佟臘月這里,吳良輔卻成了無所不能的神。
佟臘月對吳良輔有著深深的依戀,很多事情都是吳良輔幫她找到解決的好辦法。
她的這種性格特質,讓吳良輔找回了自己身上那原本就屬于男人的保護欲和成就感。
吳良輔作為一個太監,后宮中的阿諛奉承、勾心斗角什么沒見過?
當然,作為一個下人,被各位主子隨意打罵責罰我想也是時常有的事。
可以說,吳良輔從一個小太監走到皇帝身邊的太監頭頭,嘗盡了人間的百般滋味。
但是被一個美人,一個貴妃娘娘,真心實意地依賴還是頭一次,吳良輔能不激動嗎?虛榮心能不得到極大的滿足嗎?
而這宮里的女人大部分都是有思想性格獨立的人,比如烏云珠就是個絕世獨立的存在,所以吳良輔一點也不待見她。
而佟臘月身上的種種弱點,在吳良輔看來,不僅不是缺點,反而還讓他有了能跟正常男人一樣被依靠的錯覺。
這是吳良輔喜愛佟臘月并甘之如飴地為他奉獻的理由。
佟妃的愛很現實,所以她在失寵后不會像靜妃和花束子一樣郁郁寡歡,鉆牛角尖。
隨著佟妃的野心慢慢地暴露出來,福臨又是多疑之人,所以他覺得佟妃所做的一切都是算計。
佟妃最終的目標是登上后位,在皇上廢除皇后以后,佟妃一直在積極地表現著自己。
吳良輔知道福臨一直處理朝政,身心都很疲憊,于是給他送來一碗熱湯,說是佟妃特意囑咐御膳房熬的,為了不讓湯冷,還加了一個棉花罩子。
經過吳良輔的提醒,福臨終于想起了中宮閑置了好久。
福臨問吳良輔中宮空了幾天,吳良輔立馬說是臘月,佟妃的名字就是“臘月”。
很明顯這再暗示福臨,佟妃與中宮的緣分。
福臨對佟妃也進行了百般試探,都被吳良輔參與給出了最完美的答案。
所以福臨終于也默認了佟妃為中宮最佳人選。
但事與愿違,太后答應了科爾沁草原的兄長,愛新覺羅與科爾沁永遠聯姻。
佟妃失去了中宮之位,生下三阿哥玄燁之后便無心爭寵。
一個成為了母親的女人,就會事事為孩子考慮。
恰逢此時董鄂妃入宮,萬千寵愛集于一身。
董鄂妃還生下了四阿哥,子以母貴,福臨從此一心想要冊封四阿哥為太子。
佟妃的后位雖然沒了希望,但玄燁還有希望成為太子。
而吳良輔在與佟妃一起之后,也竭盡全力幫助佟妃的兒子玄燁登上皇位。
在玄燁得天花后,烏云珠的兒子因為跟玄燁的肚兜交換,也染上了天花。
佟妃知道后,第一時間只告訴了吳良輔。
為了避免被人懷疑是玄燁傳染給的四阿哥,吳良輔在告訴太后時,只是說四阿哥是緊跟在玄燁后面得的。
在四阿哥死后,又迅速地將尸體抬走,不讓任何人看清肚兜。
玄燁奇跡般地醒來后。
太后感嘆,一個怎么都扶不起來,另一個自己卻站了起來。
吳良輔立刻附和著說,連個阿哥看著差不多,可一碰到節骨眼上就差遠了。
吳良輔還說玄燁眼里閃著是比“鐵”還硬的東西,就是天塌下來,也砸不壞玄燁。
這意思就是玄燁命硬,天生就是做帝王的料。
不得不佩服,如此能說會道,反應機敏,同時句句話護著佟臘月,偏心佟臘月。
最后,吳良輔因與簡親王“串通”謀反一事,被孝莊下令處si,要受宮里的酷刑“貼加官”。
這是一種不留痕跡讓人窒息的刑罰:用紙糊在犯人的臉上,然后噴上清水,頓時口鼻不能呼吸,貼上四五張以后,人就徹底沒了。
吳良輔死前極為坦然。
這是他計劃很久之后的一步路,連最后被賜死也是計劃周祥的一環,只要最終的目的能達到,自己的生命亦是達成目的的手段。
臨死前,他對自己的干兒子說:
不要忘了把東西交給她。
那“東西”,就是指的上次吳良輔在佟妃頭上摘下來的佟妃為鄭親王戴孝的小白花。
也許在吳良輔的內心深處,也希望佟妃能為他戴孝吧,那他就死而無憾了。
一世輪回。
作為福臨的首領太監,吳良輔也曾多次為別人“貼加官”。
沒想到天道好輪回,劇的開始吳良輔捂si別人,劇的結尾他亦死在了自己對付別人的手段上。
《少年天子》,每個人都在“悲辛無盡”的人生苦海中掙扎浮沉。
愛不得,終不及,攀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