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胖部/文)
撕拉片的含金量還在提升。
5月16日,時代少年團為某團購品牌拍攝了一組美味主題的撕拉片,七位成員一起亮相,帶動粉絲狂歡。當撕拉片搭乘上商業化,再度證明了其當下熱度。
而從圍繞著這些撕拉片是否“P過”的爭論,或許能進一步看到,這場狂歡背后的行業性問題。
當越來越多的明星撕拉片被品評美丑,其排隊打卡似乎已不只是蹭熱度,而在大眾關注下發生了動作變形,隱性放大了撕拉片的某種特性,即通過即時成像“還原最真實的形象”。
明星們基于普遍的容貌焦慮,希望自我證明;而信息過載的時代,觀眾對精美包裝之下的明星容貌同樣存在疑慮,希望打開一條“真實”的渠道。
如此“圍城”,其實大家都不陌生。
這或許是撕拉片狂歡背后真正的故事,而其所反映的,是娛樂圈里“美”的定義權的缺失,也是行業內外越來越嚴重的認知迷霧。
拍不拍?
許多人對撕拉片有印象,或許就是從明星們集體下場開始的,靠著明星們的美貌營銷,出廠價70元一盒(10張)的撕拉片,暴漲成了單張300元的“奢侈品”。
早在今年初,攝影師@鯊川川為古力娜扎拍攝的“撕拉片”成功出圈,記錄視頻在小紅書收獲超20萬點贊,帶動了網友對撕拉片這一介質的好奇;隨后伴隨著鞠婧祎與@鯊川川合作的再度出圈,撕拉片被娛樂圈打卡的熱潮正式啟動。
許多粉絲、路人“催更”時會有如此聲音:這種視頻+出圖的特點,撕拉片即時成像,沒有中間修圖環節,更能反映明星的真實外形。
在攝影師衛星看來,撕拉片的“真實性”其實很可商榷。
“它其實和拍立得、大頭照這些類似,都屬于一段時間開發的即時成像技術,現在都屬于復古拍攝。其實是因為它有一種偏光模糊的畫風,看起來比拍立得清楚,但因為存在細節丟失,反而能夠形成人像的柔化,所以如果妝造到位、藝人狀態好,出神圖比較簡單?!?/p>
這或許也是許多明星和團隊都樂于加入這場狂歡的原因。藝人經紀燦燦告訴搜狐娛樂,他們第一時間為旗下的藝人都安排了撕拉片營銷方案:“這年頭有個正面曝光的機會,太難了?!?/p>
在燦燦看來,這不僅是個蹭熱度的機會,更是外貌營銷的良機:“其實你看,說撕拉片是抓真實感、日常感,但被好評的那些其實都有很好的雕塑感,基本上是‘大片’標準,只是成像精度和色彩會特別一點?!?/p>
圖源來自網絡
她還透露,“雖然撕拉片是不能P的,但上傳到社交媒體之前,一般都會做一些微調,來保證營銷的效果。”
“畢竟現在有多少藝人還能靠‘大片’出圈?這個熱度窗口是值得抓的?!?/p>
早些年,藝人甚至素人靠一張照片出圈、或營銷“XX感”的動作是非常普遍的;包括運作“X大?;?校草”等標簽、為出道做前期營銷,也基本是靠照片。
只是后來伴隨著話題場信息量過度飽和,類似的營銷難度越來越大。而不可否認,照片營銷如果能出圈,其實收益極佳;燦燦也提到照片出圈還有一大好處,是可以直接轉化為遞到全行業面前的“見組圖”,“因為照片出圈直接被導演看中演上戲的,過去不算少見。”
而撕拉片這種天然的營銷功能,已經進一步吸引了近期開播的一些劇集,主演CP先后拍攝了撕拉片進行推廣。
但藝人工作室成員羅杰對撕拉片營銷會有疑慮,“當所有藝人都開始發撕拉片,它就會自動變成一場比賽,誰好看大家未必都記得住,但誰如果拍得不行,會被黑很長時間?!?/p>
那么,為什么有些拍得不好還要發?羅杰認為這其實反映了藝人在這個環節里的話語權,“藝人團隊大部分時候,都只會告訴明星你很美很好看,所以其實不排除藝人個人和團隊的標準失衡。另外,不排除有些團隊只想蹭熱度做個粉絲狂歡,沒想到就‘被比賽’了?!?/p>
“只能說,藝人永遠是有容貌焦慮的,也永遠有證明自己容貌的需求;尤其是在現在的話題場,這樣的需求是被放大了的?!?/p>
“普”
圍繞著明星群體的外形,近些年話題場上的討論不算友好,比如見詞“普”就很說明問題。
對于明星來說,誰也不想和這個字沾上關系。
羅杰認為,出現類似討論的源頭,肯定是觀眾對于內娛人才選拔的不滿,即所謂內娛“丑娃娃”當道,“但很快這種討論就被泛化、被利用了,一方面,它會被用來貶低一些演員在作品中表現出的狀態;另一方面,它會成為飯圈相互攻擊的一種武器。”
當多數明星都遭遇過“普”甚至“丑”的討論,如何進行回應甚至反擊,已經成為藝人團隊的必修課。
首先是妝造團隊的配備。這已經成為粉絲會普遍討論的話題,比如某明星更換妝造之后狀態提升或下滑,如果表現不佳就會被粉絲集體要求“換妝造”。
此外不少明星進組拍戲,也會單獨邀請熟悉的妝造進組,還因此出現了所謂“半永久造型”等話題。
其次,保持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物料,給團隊帶來的壓力已經越來越大。燦燦透露,包括日常的九宮格、Vlog、短視頻等營業,以及劇組路透、古風寫真以及如此次撕拉片這樣的造型營銷,都正在成為團隊的常態化工作。
“出片質量一定要有保證?!睜N燦表示,“說實在的,現在互聯網的環境不算友好,對藝人的心態不可能沒有影響,他們也會非常注意出物料的情況。所以團隊確實是需要通過‘夸夸’給藝人一些信心的,同時也必須在外形營銷上多下一些功夫?!?/p>
目前衛星也和幾家藝人工作室有合作,他能夠明顯感覺到對方的壓力。“不同的藝人都會有自己很在意的點,所以會需要我們這種長期合作方,基本能結合他們的需求快速調整到位,畢竟哪怕是出圖速度,現在的要求也很高?!?/p>
衛星認為,這個過程其實存在某種惡性循環:“因為話題環境不友好,藝人的壓力其實很大,過去出現過一些過度整容的情況,現在就是長期醫美和節食,然后出圖也要是精修圖;而這就會放大觀眾的認知障礙,對‘真實感’有了很高的要求,反過來又形成了新的‘內卷’。”
或許恰恰是過度的容貌營銷和包裝,造成了觀眾方面的信息過載,也讓他們對明星外形的“真實感”有更多熱情。當這兩方面的需求相撞,才有了這波撕拉片熱度的烈火烹油。
而這種雙方都無法自洽的“圍城”背后,是行業長期以來存在的錯位陷阱。
誰來定義“美”?
對演員外形的高要求,其實可以進一步精確范圍,首先針對的是流量時代成長起來的一批偶像型藝人。
在制片人向通看來,行業里的外貌焦慮,“其實和觀眾的預期是有關的,如果‘美’是藝人最主要的標簽和資產,那么就需要去維護這種品牌?!?/p>
“過去的明星藝人其實會更多元化,保持良好的外形或身材一般是基于職業道德;但流量時代之后成長起來的一批藝人,他們可能最主要輸出的形象就是‘好看’,也是因此聚集起來的粉絲,這就是他們的全部價值,那么這種焦慮感就會放大?!?/p>
但他也指出,伴隨著行業營銷能力的加強,部分平臺和公司會認為,是可以憑借手中的資源“捧誰誰火”的?!罢f直白點,其中有些的外形是達不到觀眾預期的,如果再遇到妝造翻車,就會出現觀眾罵‘內娛丑娃娃’的情況。”
同時,這部分藝人出演的角色,和過往也有很大差異,因為大部分偶像劇都是基于網文IP改編,其中對角色的外貌描寫往往是較為夸張的“帥到窒息”、“傾國傾城”,也會進一步加大觀眾的預期違背。
羅杰認為,目前話題場對明星外貌的“挑剔”,一定程度上存在觀眾以外貌為切入點,表達對內容供給側整體的不滿。
“客觀來說,大部分藝人的外形都是過關的,之所以會有‘普’或者‘丑’這樣的討論,一是行業選人標準不明確,觀眾對于資源咖肯定會有質疑;二是很多作品的質量不佳,妝造是其中的重災區,而觀眾感知到的首先就是演員‘不好看’。”
這種情緒的溢出,也是行業內容貌焦慮的一種主要誘因。而其能夠代表的問題,是行業內容在諸多方面與觀眾預期出現錯位,并逐漸累積后,形成觀眾對行業整體的“不信任”。
撕拉片事件的熱度,或許就來自于觀眾認為有機會打破信息迷霧、建立“真實”認知的需求。期間獲得好評的藝人,甚至會因此獲得一定的路人緣。
如向通所說:“行業越是包裝、營銷、控評,觀眾就越對信息的真實性有需求,這是惡性循環的發軔,也已經是行業必須解決的問題?!?/p>
可以看到的是,這也是如今行業內容升級的實質,平臺通過減少使用替身、使用原聲,在營銷端放大直播等互動力度,強化觀眾的交互性和參與感。包括此次撕拉片營銷,也能夠滿足觀眾更多打開行業的“真實”一面。
但對于行業的變革,這或許只能算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