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祥最后一次出現在春晚主持人的行列是1999年,說起來是上世紀的事情了。這一年出生的人,今年開始都集體奔三了。
人類進入21世紀之后,互聯網媒體逐漸迭代了電視媒體。春晚的影響力,特別在30歲以下年輕人中的影響力和趙忠祥時代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該如何向00后、10后,這些從來沒有親身經歷過趙忠祥時代的人,介紹趙忠祥當年的地位呢?
我想了想,他可以說是2019年最火的兩個網紅——李子柒和李佳琦的組合體。
他的《動物世界》以及之后的《人與自然》,是那個年代的李子柒。
他的春晚,就是那個年代全民的直播。
而且,他還是持續了20多年的“頂流”。
不是小看李子柒、李佳琦們,在互聯網時代,誰敢保證自己下一年也能站立潮頭?
你大概知道2019年最紅的是肖戰、王一博,不知道也不要緊,你看看大街小巷廣告的熟面孔就明白。
可是,誰還記得2018年的時候最紅的是朱一龍、白宇?那個時候大街小巷的熟面孔是他們,這才僅僅過去一年呢。
誰還記得2017年最火的是誰呢?
趙忠祥的“長紅”當然得益于前互聯網時代資訊相對的單一和集中,也因此他成為三十歲以上(也包括一部分九零后)中國人的集體回憶,他陪伴許多人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
《動物世界》為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做了最好的環保科普,在許多人的心中播下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種子。放在這兩年的國際政治形勢下,他所動員的力量,完全可以比肩瑞典環保女孩桑伯格,至少在中國,絕對不會出現澳洲大火燒死5億動物這種事。
趙忠祥、倪萍版《春晚》是那個年代中國人的精神依托,臧主流,否丑陋,形塑一代到兩代人的基本價值觀。至少我記憶中,比較有印象的《春晚》作品,大多是他們那個年代的印記。
趙忠祥的聲音,還有他比現在大多數主持人更加專業、從容的表現,共同成為那個時代的記憶。
放在懷念一個人的語境下,這是我能想起的主要內容。
當然,我也看過他的緋聞。在愛八卦的年紀,也曾聽過今天很有名的那段錄音。
甚至,我在不久前,還關注過有人傳他賣字畫、合影收費的“新聞”。
雖然趙事后辟謠,不過趙已經不是互聯網時代有話語權的人,他的辟謠影響力有限。
不過,這些都不曾在懷念的當下,在我的腦海中出現。
然而,在今天懷念趙忠祥的網絡世界里,幾乎所有的熱帖里,都有不少人抓住趙忠祥的這些“逸聞”不放,用各種詞“揶揄”他的過去,甚至在他的好搭檔倪萍的悼念文下,這樣的熱評也排名第一。
他們還指責對此視而不見或者勸吁他們“死者為大”的人是一種“中國式原諒”,甚至不少常年以維護女權主義為旗幟的賬號,也借機再次呼吁關注女權被嚴重侵犯的問題。
一邊是不少人懷念趙忠祥(包括所有和他共事過的主持人、明星們,在他們的評價中趙忠祥都是寬厚、專業,待人很好),一邊是有人對他的死“彈冠相慶”。
這樣對立的“身后名”,讓我想起了老和尚背美女過河的故事。
老和尚和小和尚途遇一條河,見一女子正想過河,卻又不敢過。
老和尚主動背該女子趟過了河,然后放下女子,與小和尚繼續趕路。
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最后終于忍不住了,說:
師父,你犯戒了!你怎么可以背女人!
老和尚卻道:
我的身體背完她之后,已放下這名女子,而你的心背著她,一直還沒放下。
在趙忠祥“身后名”爭議中的兩方,都背著“那些事”過河,而兩者的區別在于,一方是背完之后就放下的,可以用平常心去看待這些事——這不代表認同這些行為,而是不會顧此失彼,更不會因此影響自己的前行——做人向前看,其實也包括了不去糾結別人的過往。
而另一方則一直未曾放下,總是處于耿耿于懷的狀態。事實上,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關注的重心總是在這些事情上面,不管是誰,只要有類似的“污點”、“黑點”,其他的東西他們都看不見了。也許在他們心中,做人也就只有那些事而已。
我知道很難用道理去說服誰,特別是當一方試圖站在道德的高地,俯視他人的時候。
不過,沿著他們的視角看去,挺悲觀的是:
當我們需要懷念成龍的時候,我不想只是想起他的小龍女,我更想記起他的功夫電影。
當我們需要懷念范冰冰的時候,我不想只是想起她的2018年,我更想記起她的金鎖、武則天。
當我們需要懷念薛之謙的時候,我不想只是想起他和他前任的那些事,我更想哼哼他的《認真的雪》。
當我們需要懷念郭敬明的時候,我不想只是想起他抄襲的那些事,我更想記起那些年讀他《幻城》的感動。
我也很喜歡TFBOYS的易烊千璽,我不知道他將來會有什么樣的黑料(大概率做人總逃不過吧),慶幸的是,我的年紀比他大不少,總歸要走在他的前面,看不到他到了需要懷念的時候,會被人想起些什么了。
……
我不想重復說“人孰無過”。這種論調在互聯網時代,好像已經老掉牙了,大概很多人也聽不進去。況且,很多人正是這樣總抓住別人的“過”不放的小和尚。
我想說的是“老僧入定”。請別做那個指責老和尚、實質自己內心癢癢的小和尚。
作者 | Arthur Chen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別男顏值高咨詢師,長相年輕、內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銘:惜時惜人。咨詢小時數:3000小時,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近期關注:要事第一、正念減壓、網絡時代人際溝通。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編輯 禾沐
聯系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coffeepr@qq.com
此文系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原創作品。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 coffeepr@qq.com。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團隊。2012年在上海出發。組織咖啡心理公益咨詢、公益單身相遇活動、公益心理團體活動、公益心理咨詢師學習活動、心理類科普原創翻譯讀書文章不定期更新。助人自助,用生命影響生命。一杯咖啡,溫暖世界的內心。